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察”与“查”这两个字,在意思和用法上有相近之处,误用和混用现象不少,在此略作辨析。“察”,意思是仔细看。如《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引申为明辨、详审,如《孟子·梁惠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又引申为考察、调查,《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善之,必察  相似文献   

2.
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遇到像"查"与"察"这类容易混淆的字词?那就让我们好好看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吧!  相似文献   

3.
察查     
《新读写》2012,(5):17-17
察,形声末音cha,《说文通训定声》释义为“复审”,即反复推究然岳伸定引申义为仔细看(察看)、检验(察验)、调查(察访)、明鉴(洞察、明察)等。  相似文献   

4.
查与察     
“查”和“察”,不是近义词。现代汉语中,凡复合词含有看、观察的意思,多用“察”字;凡复合词含有检验、翻检的意思时,多用“查”字。一般情况,“查”是一个动词,“察”不是词,不能单用。如:“每逢学习上有了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去察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画”和“划”安徽巢湖师专中文系史国东"画"音hua(化),多音字"划"汉语里也有一音读hua(化)。同为第四声,加上古汉语中两者曾做过通假字看待,因此,使用起来有时混淆。时下"笔画"和"笔划"不分,"策划"与"策画"并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中,最普通的表示空间位置的指示代词为this和that。一般说来,离说话人近的位置用this,相对离说话人远的位置则用that。但一旦游离于交际情景之外,其意义就会变得难以捉摸。例如下面这段对话:  相似文献   

7.
“度”的本义是计量,由此引申,凡是能用一定标准计量或揣测的都叫“度”,如温度、湿度、深度、广度、精度、密度以及风度、  相似文献   

8.
“二”和“两”是我们常见常用的数词。虽然它们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同。 1.“二”可以表示序数,如二哥、二楼、第二等;也可以放在复合数词的中间或末尾,如五十二、一百二十二、二丈二等,而“两”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在学生的作业、教师的备课笔记以及一些报刊杂志中,发现“哪”和“那”误用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读音相近。“哪”和“那”同属一个音节(na),只是在声调上略有不同。作代词、连词时,“哪”是上声,(nǎ),而“那”则为去声(nà)。如果发音不够准确,再加上方言的影响,就容易把它们读成同音;其二,形体相似。在外形上,“哪”比“那”多一个“口”旁,二者形体较为相似,于是,有人把它们当成一对孪生姐妹。其三,词义模糊。  相似文献   

10.
“二”和“两”,人人会用,但不是人人都能用对。许多文章中存在着“二”、“两”不分或滥用的问题。那么,“二”和“两”的用法应如何区分呢? “两”是基数词。它几乎可以加在任何量词的前面,如“两张”、“两年”、“两斤”等等。只有一处例外,即在旧的重量单位“两”的前面不可以用,不能说“两两”,而只能说“二两”。 “二”大多用作基数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一)只可用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量词之  相似文献   

11.
近代化学学科的发展,明显地表现出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的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并且具有五个特征,即宏观到微观、体相到表相、定性到定量、静态到动态和纯化学到学科交叉。化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得原来化学学科中有的名词内涵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往的名词含义往往不能确切的表达学科发展到今天的要求,因此名词的本身也要改变,使之更加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很有必要注意所使用的名词、术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领域,惩罚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我们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开始,就是犯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马卡连柯也认为:"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惩罚是普遍使用的  相似文献   

13.
正宋同学是我的学生,今年上三年级了。提起他,全年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到校后总有学生跟在我后面委屈地告状:"我没有理宋同学,他就推我""宋同学欺负二年级小同学。""宋同学把我的钢笔偷偷地拿走了。"不光和同学闹别扭,他还时常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走神,课堂上看课外书,爱做小动作,一箩筐的坏事。宋同学,宋同学,除了宋同学,还是宋同学,我的头都要爆炸了。于是长期积压的无奈与愤怒,在这天终于爆发了。一天,我在语文课上检查作业时,宋同学又没完成,我正在厉声批  相似文献   

14.
请先看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奢香夫人》几句台词:(1)马烨:“(奢香)现在不光开通了驿道,还要开办汉学,皆是治世之道;而且现在水东水西部落,也纷纷归附。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常见到有一些成语在报纸媒体上使用时出现错误,下面有几个例子:①十年前他资助家乡修公路办学校,家乡人耿耿于怀,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16.
抽样查阅了三到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本和作业本,发现将"刺"字成"剌"、将"喇"写成"(口刺)"的特别多.怎样让学生正确书写含有"朿"或"束"这个部件的字呢?我采取"记少晓多"的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我告诉学生,在《新华字典》里,由"朿"与其他笔画或部件构成的字只有五个:策、刺、棘、枣(即棗)、?(bó,我国古代西南的少数民族).其他包含有"束"的字,也有规律可循.我从《新华字典》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做”和“作”,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曾作过这样的比较:“做”和“作”,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没有区别。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等;抽象一点的,特别是成语里,书面色彩较浓一点的,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等。(见《现代汉语八百词》P.629) 由此可见:“做”,这个动词所接的宾语,一般是具体的事物;而“作”这个动词所接的宾语,一般是抽象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正确地使用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和作业中,经常用到语中的关联词“和”、“或”、“且”,但它们的实质却不同,初学时往往容易混淆,应用时又模棱两可.作为帮助同学们准确理解和运用三个关联词,现结合初一内容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并配合例、习题,仅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每日新报》2011年6月25日B2版有一篇介绍中国男篮明星姚明的国际影响力的报道《姚老板的人格魅力》,提到:姚明所在的美国休斯敦市宣布,将中国的国庆日10月1日定为当地节日。文章接着说:“我们不敢想象,如果那个城市里没有一个叫姚明的中国人,这个节日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2005年初审通过选修语文)《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数的民族英雄、家族英雄、草莽英雄,通过中国KA-@$L赞,都在小说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本色。”此处用“沧海横流”修饰英雄是不对的。无独有偶,《天龙八部》中对义薄云天的真情好汉萧峰的评价:“他行侠仗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他一生经历坎坷悲壮,其胸襟气吞山河,是一个心系苍生并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悲剧英雄。”此处这个成语这样用显然不妥,那么,何谓“沧海横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