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望文生义成语是约定俗成的,由于时间久远,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能根据今义去理解和使用,否则就会出错。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在它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感情色彩也出现了两面性,因而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感情色彩也明显不同。这类成语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不少学生由于对此类成语往往只注意其应用较多的一项意义,形成思维定势,从而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本文试作简要分析,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使用成语必须结合具体语境:选择成语需要结合语境,而判定成语是否正确,也离不开语境。因此结合语境,细心揣摩,把握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使用好成语的前提。第一,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不要望文生义由于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依据字面义,凭想当然来使用,导致误用的现象是很多的。例如:  相似文献   

4.
因为历史的原因,英语中有一些带有民族贬义色彩的成语。这些成语表现力强,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但同时也带来许多乐趣。本文对这些成语的成因进行讨论,并说明在翻译这些成语时应当摒弃其原有的贬义色彩而进行意译,或者套用汉语中意义相近的成语或者四字词组。  相似文献   

5.
6.
李纪洲 《语文知识》2001,(12):22-24
成语辨析题就是考查成语的实际运用,高考已连续考查九年。成语误用类型多种,但对其感情色彩的考查,一直是重点。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中性、贬义之分,答题时,考生应根据语境明辨褒贬,看是否存在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例如:①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  相似文献   

7.
成语题已经成为历年语文高考必考的知识点,面对数量庞大的成语,考生应采取什么样的备考对策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方法、策略的运用,必然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成语感情色彩的历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中有一部分成语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其附属的感情色彩义发生了变化 ,有的由褒义变成了贬义 ,有的由贬义变成了褒义 ,有的由中性义变成具有褒贬的意义。导致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义发生变化的原因大致有 :语境的变化 ,人们观念的发展 ,社会交流的深入等。  相似文献   

9.
成语的色彩可分为感情色彩、谦敬色彩、语体色彩、时态色彩、职业色彩等,其中成语的感情色彩一直是各省市高考考查的热点,也应该是考生复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1.意义的整体性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或短句。其意义往往并非其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如赴汤蹈火不是走到汤里去踩火,而是比喻不避艰险;阳春白雪不是阳春里的白雪或阳春和白雪,而是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  相似文献   

11.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且强调的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等。如何应对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对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50例成语作以透析,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0年6月28日《南阳日报·社会早刊》第八版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中国北方蝗灾扑天而来》,该文两处成语的用法不妥当: ①气候干旱蝗灾罪魁祸首(文章第3个小标题) ②……治蝗虫行动于6月10日正式开始,3架飞机飞上蓝天,猖獗的蝗虫将面临灭顶之灾。例①的“罪魁祸首”意思是作恶犯罪的首恶分子。该小标题的意思也  相似文献   

13.
《楚天都市报》1999年7月发了一篇感人的“大特写”,介绍中国一位老专家与荷兰的一位老女士的黄昏恋,在一个小标题中用“炙手可热”形容二老的热烈恋情。笔者对这一成语用例觉得不妥。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也有个此成语的误用例,即第4题 C 项:“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此二例一用于人,一用于事,都用作褒义了,意思分别大致是“热烈无比”和“很俏销”。据倪宝元《成语例示》称,此成语是贬义。这就与此语的来源有关了。《新唐书·崔铉传》:“郑(鲁)、杨(绍复)、段(瓌)、薛(蒙),炙手可热。”杜甫在《丽人行》中说:“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屃。”形容杨国忠等杨贵妃家族气焰极盛,权势极大。上二误用例均无此意,故属误用。  相似文献   

14.
15.
正确使用成语是近年来语文高考必不可少的内容。正确使用的前提是能准确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及其在句中的感情色彩。有些成语可一望而知其义,有些成语就不能望文生义,如“万人空巷”不是“人们都集中在家中而使得巷子空了”,而是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语文卷中几乎每年都有成语运用题的考查,那么成语到底如何运用才算正确?笔者认为成语与语境双方须“门当户对”,即二者在意义、描述对象、感情色彩、语法功能四方面相当、对等,只要缺一项就是门不当户不对,怎么才能辨识?下面的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倪培森 《语文知识》2001,(11):44-45
在汉语中,有不少成语不仅初义与今义不同,而且褒贬也发生变化。今举数例,以见一斑。1.五体投地源于佛语典故。语出《十住毗婆娑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举例对比说明的方法,该文将从成语语义类别的转移、成语语义范围的变化、成语语义的褒贬转化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汉语成语语义的发展特征,以求对成语的复杂语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庞新民 《语文知识》2006,(10):27-27
1.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意为“竭尽心力谋划”,褒义成语。例如:“为我们的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处心积虑”意为“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例如:“他日夜处心积虑地把我卖了,他好度他的快活日子。”(老舍《赵子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