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作品原文】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出溪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现,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苇草之间,未有即而爱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拟邺中集八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诗为六朝诗坛一种极其重要的现象。同时,由于拟诗作者的心态、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这种现象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就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的代表。本文通过考证、推论,认定谢氏《拟邺中》诗并非一般的模仿、拟言之作。他假借拟体却不是着意于对前人创作范式、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模仿与学习。其真正的目的却在于仿拟前人之境,借前人之境来抒发自我之情。实为述怀、言志的立言之作。  相似文献   

3.
北朝乐府的描摹女性之作,率实质朴;但北朝人之作没有学习这种方式,而是努力学习南朝。其悼念之作注重容貌与景物;其拟乐府之作注重古语成句与典故的运用;其非乐府作品注重对场面化的追求。北朝描摹女性之作的这些新变,为诗歌的叙写与抒情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段理 《华章》2012,(35)
唐醉石是现代杰出的金石书法家,其篆艺成就继浙派印艺之绝学,开新浙派之先河,同时与湖北武汉渊源深厚.本文拟从其印章的篆法着手,管中窥豹,体会唐醉石字形美,功力深的篆刻面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就经典力学中拉格朗日函数的不确定性及其与规范变换、伽利略变换的关系进行一些讨论,达到说明其物理意义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陶慧 《文教资料》2012,(32):41-45
酒意象在黄庭坚词中十分常见,且在其后期词作中尤为明显。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寥落与感慨之"悲"和达观与沉郁之"旷"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山谷后期词酒意象中的情感涵蕴。  相似文献   

7.
《小雅》中涉及诸多声音意象,但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其出现的自然之声、动物之声、人类之声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也是唐代最早的隐逸之士.其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的乐趣,于旷达中流露抑郁不平之感.本文拟通过对王绩咏酒诗的探析揭示其济世之志与隐逸之心兼有的矛盾思想性格及"人性归真"的人生观和生命情态.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死,标志着大正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坛的落幕.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和文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诗歌、其取材于中国古籍的小说以及其与中国文坛三个方面探讨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鲍照堪称乐府诗写作的大家。年命无常之叹 ,人生苦短之悲 ,怀才不遇之怨 ,知音难遇之痛 ,漂泊思乡之慨等 ,构成了他拟乐府诗的基本主题。鲍照的拟乐府诗具有一种追求个性张扬 ,极具个人化色彩的诗风。这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命运有关 ,而拟乐府诗的新的诗歌形态是诗歌自身发展逻辑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鲍照拟乐府诗正是大胆向汉乐府民歌学习 ,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乃刘向杂采多本"中书余卷"汇编而成,其中"不尽信"之处亦被历代学者所发现并研究,使其部类归属问题成为一个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公案。本文以这些"不尽信"(拟托)篇章为切入点,在分析《战国策》"拟托"文及爬梳有关其部类归属观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拟托"的含义,"拟托"文之作者,被"拟托"之对象、原因及其目的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孙艳红 《考试周刊》2012,(78):19-20
老子具有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本文拟从“人生哲学之依据”及“人生哲学之落实”两方面对其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维为盛唐最负盛名的山水诗人。其田园诗亦多佳制,从中可窥见其思想。王维得陶渊明诗之清腴,用明丽的色彩勾画出理想化的田园生活,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然而王维的此类作品较之陶诗终略少一份投入。求其原因当与王维的经历和生活的时代风气有关。本文拟从其田园诗作入手分析其对田园的态度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传神文笔足千秋--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的《西厢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影响之广、之深主要是来自于它的思想与艺术成就,而它的语言艺术更堪称绝唱。其采与本色相生,造就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藻艳与白描兼备,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情真语切,委曲深沉。拟从三个方面来试论其语言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古人写诗作文偶尔会模拟前人名作,而古人对模拟之作的评价贬大于褒,今人的评价则较为辩证,但对于“杂拟”类诗歌何以在魏晋形成蔚为大观的创作风气关注不够,尚未将《文选》中“杂拟”类诗歌的个体价值与后世价值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文选》中的杂拟诗与原作的个性、共性特征,发现“杂拟”类诗歌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一是具有发展旧题材、创造新题材的革新之功;二是在诗中注入新的情感特质和审美内涵的创意之功;三是在句式、句法、结构上出奇制胜的创法之功。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作为一位对古代朝鲜文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作家,其辞赋受到了古代朝鲜文人的推崇与拟效。古代朝鲜文人模拟其《红鹦鹉赋》《病暑赋》《秋声赋》创作拟效次韵之作,不仅承袭其主题、结构、句式、语言等外在的东西,也学习欧赋的散文化笔法,以散文入赋,不拘韵律。同时,古代朝鲜文人在拟效次韵欧赋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有的在深度上还要高于欧赋,在形式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欧赋,表现出了古代朝鲜辞赋偏好骚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拟恨赋》是李白早年创作的赋作,名为拟,是模拟江淹的《恨赋》,本文从形式、内容、语言等诸方面讨论了李白对江赋的"拟"与"拟"中之"变"。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宋代咏物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咏物词数量颇丰,质量颇高,涉及内容之宽泛,艺术构思之精妙,都是可圈可点的.本文拟借"灵气"一说来探讨苏轼的咏物词,认为苏轼于咏物词史上的开拓之功其实是其灵气使之然.分别从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观照方式、其身与竹化的创作本体论和雅俗圆融的内容旨趣三方面,探讨苏轼咏物词作的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于江淹的拟古诗,历来争议很多。本文通过对江淹以《杂体诗》三十首为代表的拟古诗的细读,结合江淹其他创作,认为拟古诸篇中,江淹不但未舍自己之性情,相反,许多精彩之作正得力于他的以已之性情与古人交流。并将江淹文学观细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张颖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86-286
作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先驱之一,陶行知先生在其理论与实践中,提出聚集体力量培养学生"真善美之人格"的教育理念,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本文拟挖掘其学习心理指导的思想,为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教育学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