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报的时效性问题,一直是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企业报由于出版周期比较长,在新闻时效性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如果不想法进行“后天弥补”,可能会出现数月前的新闻还在登,夏天的照片冬天还在用的现象。这就会影响企业报的质量以及在企业职工中的声誉。企业报提高时效性,关键问题在编辑。首先编辑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因为企业报周期长,不能同地方日报比,就可以放松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企业报可根据自身条件,在“尽量”上做文章,尤其是要闻版的编辑,脑中时刻要有“时效性”这根弦。为了提高要闻版的时效性,一些周期比较长…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这支新闻战线的新军以旺盛的生机迅速发展、成长,在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团结、教育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其它新闻舆论工具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报可喜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企业报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报目前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是“四多、四少、四差”:一是偏重从领导角度来看问题,刊登领导报告、文件、会议消息多,来自群众、来自实际、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新闻信息少,报纸的新闻性差;二是偏重从业务角度看问题,报道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全国的县市报越来越多。各家县市报的刊期数也不断增加。这是报业兴旺发达的表现。 增刊后的县市报有许多办得不错,质量较高,但是有些县市报的质量却不敢恭维。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新闻含量低,主要表现为几多几少。一是新闻版与非新闻版的比重失调,有的非新闻版略少于或者等量于新闻版;二是转抄于其它报刊的稿件多,真正属于自己采编的堪称新闻的稿件少;三是长篇报告、讲话稿多,新闻稿少;四是无新闻价格的会议报道多,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少;五是同类事情重复报道多,具有新鲜内容的报道少;六是一般的好人好事表扬稿多,典型报道少;七是“昨日黄花”(过时新闻)多,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少;八是内容肤浅的报道多,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
“总裁”撤了“总编”。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总编”过分地宣传了“总裁”,犯了“有禁不止”的错误。这是新近发生在秦皇岛昌宁集团总部的一桩关于新闻的“新闻”。你说怪不怪? 昌宁给水设备集团总裁石山麟,曾多次要求《昌宁报》多宣传职工,多宣传基层,少宣传个人,少宣传上层,把这张企业报真正办成职工喜闻乐见的报纸。但是前一段时间,“石山麟”、“石总裁”屡见于报端,还有长达数万字的报告文学。石山麟一看觉得“不  相似文献   

5.
去年,曾写过“三个还是”的文章,即“还是后面的思索”一文,今天言犹未尽,还想写一下新增出的“两个还是”。(一)中国报还是外国报。常读中国体育报,发现该报的“外国新闻”越来越多,时时有“国际新闻”版、“篮球经纬”版等,利登的均是外国体坛的大小事情,包括明星隐私,而且大幅、大幅照片的刊登,视觉冲击力挺强,但内容却贫乏、改革开放了,外国新闻要不要报道,当然要报道。但也应适可而止。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严格执行中央指示,以地方新闻为主,是正确的。现在改革开放了,多增加一些国外新闻,也无可厚非,但仍应有个限度…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这支新闻战线的新军以旺盛的生机迅速发展、成长,在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团结、教育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其它新闻舆论工具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报可喜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企业报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报目前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纳起来是“四多、四少、四差”: 一是偏重从领导角度来看问题,刊登领导报告、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相对较弱,受制于两种观点:其一,认为企业报报道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或范围狭小,可评可论的太少。其二,认为企业报人手少,也没有专门的评论部,新闻评论弱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这两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报的实际,但不能成为忽视新闻评论的...  相似文献   

8.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企业报第四届好新闻评比中,《江苏太耐报》参选的新闻照片《夫妻双双把血献》荣获一等奖。这是近年来我报重视新闻图片运用的一大收获。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四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以前,我们采编人员对新闻图片的认识还是“初级阶段”,以为照片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活跃版面,编排时能做到“图文并茂”就可以了。后来学习了一些新闻业务,我们逐渐认识到,与文字报道一样.新闻图片也是新闻形式之一;新闻照片纪实性强、历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企业报已发展到上千家,然而,翻开一张张报纸,版面多是标题小,图片少;有的一个版上只有一两张小照片,甚至一张照片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编辑思想保守,摄影人员力量不足等原因外,落后的铅印致使图片模糊不清,编辑不愿多发,也是原因之一。现在大多数企业报还没有摆脱铅字拼版。还有的用铅字拼版、晒版加胶印,只有一些大企业报开始使用电脑激光照排加胶印的新技术。企业报也要改变这种“板面孔”,从眼前来说可以采用一些应急措施,如提高照片质量,改进制版工艺,配用插图等。但根本的是尽早采用新技术,求变创新。北京铁道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周三刊的企业报,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在为它频频“聚焦”的全国乃至世界新闻界人士中间,就有孙荣刚的身影。孙荣刚现任《中国三峡工程报》摄影部主任,但他常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新闻兵”。《中国三峡工程报》采访报道三峡工程最具权威性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孙荣刚,佳作迭出,华章潮涌。其摄影组照《日新月异中堡岛》及新闻图片《李鹏总理视察三峡工程》、《在三峡工程显神威》、《三峡移民沐春光》等作品,分别在中国经济新闻摄影和湖北省企业报好新闻评选等摄影大赛中获奖,配发照片的长篇通讯《穿越仙人溪》、《军魂铸三峡》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及《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交通报》刊出后,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作为我国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一员,可以起到延伸党报、行业报、都市报触角的作用。由于当前我国企业报相对于上述报纸来说,一般出版周期较长,因此无形中就削弱了企业报新闻的时效性。但是,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专栏,尤其是集纳性新闻专栏主题集中、新闻造势强烈的优势,弥补企业报新闻时效性较弱的一面。本文旨在探讨企业报集纳性新闻专栏的组织与策划。一、集纳性新闻专栏的作用其一,集纳专栏的优势在于内容集中,主题鲜明。一般来说,集纳专栏“集纳”的都是内容相近的一类稿件。应该承认的是,由于企业报所覆盖的面较窄,新闻资源有限,稿件…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立足企业,植根于企业,肩负着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舆论环境,提供思想保证的神圣使命。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报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服务于企业,这已是摆在企业报办报人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有益的尝试。一、适时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形成的黑白对比度来达到版面效果,增强了版面的层次感、立体感和纵深感。四是大照片和大题区。大照片、大题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种“一题胜千言,一图胜千言”的做法,增强了形象新闻的意识和版面的视觉冲…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的主要宣传工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办出新的特色,使企业报更好地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新形势向我们提出的新任务。 众所周知,企业报的共同特点:版面小,发刊周期较长,范围小,报道对象单一。因此,旧闻多,新闻少,这是企业报之短。然而,企业报同生产最接近,同职工最接近,同生活最接近,能最早地听到广大职工的心事,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这又是大报无法比拟之长。这一“长”一“短”,促使企业报必须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路子,及时总结新经验,努力办出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按理说,企业报应该有高品位的新闻作品,这是因为: 从客观上讲,企业报站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前沿,对身边的人和事及工作情况最熟悉,采访好新闻比专业新闻单位有“近水楼台”之优势。从主观上讲,企业报的编采人员处于生产型和记者型之间,不但是生产领域的内行,而且还是企业内部的“笔杆子”。但为什么企业报产生吋好新闻不多?我通过几年来的探索,感到主要是陷入了几个“误区”。一、两眼盯着企业内部采写新闻,缺乏一定的社会性。翻开企业报,反映企业内部的动态性报道不少,就事论事的多,深度报道略有一二,但没有把本企  相似文献   

16.
翻开企业报,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便会映入眼帘。然而,掩报深思,不免觉得宣传有所不足,这就是一般性工作报道多,一好百好;就事论事的多,没有作深层次的分析;问题新闻少,而且少得可怜。我们《江苏盐业报》也是如此。每次评报会,编辑对这一点都感到遗憾。作为一张企业报,除围绕企业党委和行  相似文献   

17.
去年被评为“全国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简称“百优”)和“国内多省市专业报刊优秀记者”并获好新闻一等奖的四川内江市交通经济信息报副总编、共产党员肖志轩,从1969年以来在交通新闻战线上拼命耕耘,硕果累累,同行夸他是交通新闻宣传的“拼命三郎”。  相似文献   

18.
路透社摄影记者穆罕默德·阿扎基尔的照片“黎巴嫩贝鲁特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获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这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2月14日《落基山新闻》摄影记者托德·海斯勒拍摄的照片“悼念牺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士兵遗体抵达里诺机场”获新闻人物类组照一等奖《哥伦比亚人报》摄影记者亨利·阿古德洛在哥伦比亚拍摄的照片“麦德林的斗牛”获体育专题类单幅一等奖盖蒂图片社摄影记者尤里尔·西奈拍摄的“以色列犹太人从定居点撤离”的照片获一般新司类组照一等奖。这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8月12日Carbis图片社摄影记者彼得斯·雨果在尼日利…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于云南丽江召开的中国电力报刊协会西南分会2000年至2001年度报纸及新闻评选会上,《云南电建报》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被评为“十佳报刊单位”。《云南电建报》创刊于1987年3月,是全国企业报协会会员单位和云南省企业报协会会员单位。十余年来,他们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用国家有关新闻法规规范办报行为,贴近企业、贴近职  相似文献   

20.
徐清洁 《新闻三昧》2006,(12):21-22
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看似老调重弹,其实,企业报在理论和实践上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是企业报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企业报是企业的重要舆论工具和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录企业发生的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和经验的任务。但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广大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新闻的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企业报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扩大新闻报道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