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伟伟  李阿利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45-146,160
为更好地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价值取向,提出"三位一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文化自信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形成以文育人、以文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中国问题为己任、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新的路径。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文化自信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大庆精神与研究生教育结合的可能性;通过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隐性课程的实践路径将大庆精神融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基本内涵的大庆精神,在当前依然具有无可争议的时代价值.在高校,以大庆精神育人,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的教育.构建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的育人模式,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发展带给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机遇,也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还增加了教育难度。本研究认为,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学生为本、多元化与统一化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等原则,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实现环境再造,形成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合力,基于新媒体平台健全教育内容,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旨在全方位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特殊利益主体。本文通过对三位一体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指导思想、构建的基本原则等的探讨,综合国内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结合多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验,并虚心接受部分专家学者的建议,首先分别构建了基于政府、学校、研究生利益诉求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以期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高校选择优质中学设立研究生工作站的实践,是基于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实践环节缺失、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研究问题虚化等问题,通过理性思考而做出的改革尝试。这项能动活动及其成果可以为探索"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示范,为构建高校与中学有效互动教育共同体积累经验,为研究生学术研究价值取向教育夯实基础。该实践项目需要依次经由建立合同制度、双导师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定期交流制度等清晰而便捷的路径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7.
中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中法两国教育体系在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学制、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看出法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优化办学结构和办学模式;增强课程设置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研究生是具有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构建"金字塔"模式,包括"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学习模式、"三层推进的金字塔"研究模式和"三界联动的金字塔"实践模式。构建"金字塔"模式需要做好导师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和监督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当前的培养模式中存在职业导向不充分、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培养环节安排不合理以及专业培养资源缺位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1+3+2"培养模式为例,提出构建以职业胜任力为价值导向、以"三位一体"为培养路径、以"第四课堂"和"合作共建"为机制保障和资源保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具有可复制化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多  李石坚 《科教导刊》2020,(2):64-65,68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双一流"背景下抓内涵促质量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国际化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大学将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合作研究和国际交流有机结合,优化博士生课程体系、推进博士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构建了学习(Academics)、研究(Research)、交流(Exchange)三位一体的"ARE"博士生国际化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日本《第二次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的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其特征和意义.《第二次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提出以学位课程“透明化”为核心、重点加强博士人才培养、确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反映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尤其是硕士学位论文免除、加强教育界与产业界以及区域社会的沟通等举措,对我国改革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备受关注,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关注的新命题。为适应社会转型期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文章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命题,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案例;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基地+企业/乡村"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阐明了该模式"学、思、研"三段式的培养过程,并从教学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着手,对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培养"三型合一"的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全媒体的意义内涵以及全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以东南大学为例,阐述了应对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对策,提出构建协同育人平台—网络虚拟社区—课外实践场域“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与教育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的“3+1+2”模式,该模式是在“4+2”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本硕一体化培养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完成大学本科阶段前3年学习任务,成绩优异(符合学校保送生相关规定)者通过笔试、面试合格后,进入“3+1+2”实验班。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和“严”“精”“巧”“实”的培养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兼顾,提升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认为多主体协同是打通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壁垒,实现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构建并实施了“一个目标、三位一体、三层融合、五个共同”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1335”培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在完善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力、服务产业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企业精神和文学精神相融合,既是大学与社会紧密相联的纽带,也是新时期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构成了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精髓。大庆石油学院以大庆精神育人,坚持三贴近原则,始终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构建了自身的育人格局,通过实施主导教育、感染教育、养成教育、延伸教育和导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创新性·竞争型--研究生全面质量观三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剖析研究生质量观的构成,提出“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全面质量观,倡导高素质、创新性和竞争型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庆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大庆石油企业文化的灵魂。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精神文化成果,它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在新的石油企业文化实践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变化。通过对"大庆精神"创新与发展的研究,构建以"大庆精神"为核心的大庆石油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能力贫困的角度解析教育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扶学"的新内涵,通过厘清"扶志、扶智、扶学"的对象与效用,明确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的内生逻辑与"一匹配、两结合"的现实目的,结合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供给规模、方式、结构和机制等方面变革的动因分析,提出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构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和行动框架,并探讨模式应用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三创"背景下探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模式的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通识教育时代内涵在于创新批判意识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通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