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夫基耶夫教授的‘古代東方史’的第二版,增加了一百七十頁的篇幅。著者在引論中說明增加篇幅的理由,是必須在該教科書內反映考古學士發現的新材料及最近幾年關於古代東方史方面的專門著作。關於古代印度史和古代中國史的那幾章有所增寫,並大大地作了一番修改。講述烏拉爾圖歷史的那一章也是增寫了的。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世界史的課程中,某些教師在講述生產勞動時,常常把勞動描寫成了沉重的負担,並且努力地促使學生們同情被剝削者艱難的景况,而這種景况彷彿是艱苦的体力勞動所引起來的。 這種說明不僅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而且對我們的社會,勞動者的社會,也是欲助反损的,因為這種說明会使得學生們不正確地對待體力勞動,把体力勞动當成一種不體面的事。在人類社會中,勞動是必需的。當講授古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時,我們應當指出,社會前進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人民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我們必須把歷史教学安排得能讓學生們瞭解到歷史的主人是勞動者,能護他們用勞動者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所學到的歷史事件。在强調普通人——物質资料生產者——在人類社會前進中的主導作用時,約·維·斯大林说過:‘由此可見,社會發展史同時也就是物質资料生產者本身底歷史,即身為生產過程中基本力量並实現着社會生存所必需物質资料生產的那些勞动群众底历史。’〔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版,中文本,第一五三頁〕如果有人问我奴隸和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將這樣地回答這个问题,‘是不是勞動的艱苦引起了起義呢?假若把奴隶們所耕作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怀疑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疑问和疑难总是在激发着人的创造性。而任何唯书,唯上的做法,都只能束缚学习者的思想,并将之变为平庸的人。但是,目前学校教育却并不重视学生求疑精神的培养。如果真的象著名的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象个‘问号’,毕业时却象个‘句号’”,那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所以马克思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早就教导了我们:“一切都依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共产党人”)他又说:“马克思的方法,首先就在于:要在特定的具体情况下,在规定的具体环境中,去估计历史过程底客观内容,要去先懂得什么阶级的运动乃是这个具体环境中的可能的过程之主要原动力。”(“在别的旗帜之下”)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具体情况分析问题,就是科学的历史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上的一切制度、现象、政治人物、个别问题都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所规定,我们着手分析时,必须依据当时当地的具体历史条件,去评定它们(或他们)的进步性或落后性,而不能根据现在的历史条件,或现代的标准来批评它们(或他们),不然,就会陷入简化主义或公式主义的错误,就是非历史观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學校教導工作的組織」是莫斯科典型中學——第二〇中學校長伊·考·諾威(?)夫積四十餘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寫成的。這本書對於我國各地有系統地學習蘇聯先進教育經驗,是一部非常寶貴的著作。書中不但闡明了教導工作組織的基本問題,而且從計劃、組織、指導和檢查四個方面詳盡地叙述了校長領導的途徑和方法。末了還附有具體的各项工作計劃。無疑問的,這本書不但有共理論價值,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實際指導意義。正因如此,將這個「實際工作經驗的結晶」(譯後記)介紹給我國讀者,就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三年十月間修訂的中國歷史課本第二冊是初中歷史課本中修改比較大的一冊,內容包括了隋唐五代和宋元兩章,在中國古代中世紀史中恰好是一般刊物論文中討論得較少的一部分,因之未得定論的地方也便相對地顯得多些。當然,教材優點是有目共睹的,以下所提出的一些問題也不會使它减色;但是爲了精益求精,這些問題仍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的”是定语的语法标志。“地”是状语的语法标志。定语修饰或限制名词的。状语是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的;“地”语助词用作副词之语尾,如“杨柳宫前忽地春”。意志所在亦曰地,如云:“见地”。“的”语助词,同底。凡有三义在语中者,即“之”字。在语末者若有所指如“红的”、“白的”、“热  相似文献   

8.
全展同志认为《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句中两“而”字不表示转折,而表示假设,译作“如果”(见《语文教学与研究》今年三期)。我们不同意这个意见,理由有二。 (一)“而”字表示假设这个用法古人的确早有论断。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而犹如也,”又:“而犹若也。”近人杨树达《词诠》卷十亦谓:“而,假设连词,用同如。”这个结论是根据异文、互文资料总结出来的。如: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有不少学者研究过‘なぃで'与‘なくて'的异同。本文将通过对比‘なぃで'、‘なくて'各自的用法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两者的使用方法分别做以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通过举例,来分析‘なぃで'和‘なくて'的区别和共同点。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与汉语一样,有相当数量的同类词。不言而喻,同类词有时可等同表达同一意义,但同时在语意上存在微妙的差别。本文就‘用意’‘準備’‘支度’三个同义词的主要内涵以及使用上的严格区别做了比较透彻的剖析和研究,将其规律性的东西奉献给广大日语爱好者及日语同仁,希望是一个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着一种浮于语言文本的表层的阅读现象,作文教学存在随意无序的现状和华而不实无病呻吟的毛病。这是与新课改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的。语文教学必须叩问生命,返璞归真,回归生命,回归本真,回归工具性,回归人文性,回归到学生的才智和心灵的自由发展,以此来丰厚人生之气象。  相似文献   

12.
尹娜 《林区教学》2010,(10):40-42
副词格助词‘’和‘’是中国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所在。由于二者拥有多个语义义项,同时在这些义项中,二者又具有相似用法的义项,学习者因为分辨不清二者的区分点之所在,同时又容易受母语的影响,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百出。着眼于‘’和‘’具有相似语义功能的义项,一一阐明其所对应的汉语表现形式,从而使学生充分利用母语的有利影响,排除不利干扰,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并区分二者的差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阿房宫赋》“蜀山兀”,高中语文第四册仅注“兀”字,于“蜀山”无解。有的选本则译为“蜀地的山”,我们以为这是望文生训,不合文意。“六王毕,四海一”二句,均隐含“全部”之意,而紧承两句却言“蜀地的山”实在突兀,令人不知其所从来。且《史记·秦皇本纪》、《三辅黄图》等书都没有木材来自蜀山的记载,“兀”不知从何说起?再者,下文的“南方”“九土”,都指的是“普天之  相似文献   

14.
综观1987年“全国”“上海”“广东”三组高考作文试题和香港中学会考作文试题,不难看出它们有不少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标志者作文考试命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一般认为,“所以VP”中“所”是“以”的宾语,并且有学者主张,这种结构中“所以”是介宾词组,其充当VP的方式状语。文章通过对“所以VP”的考察认为,“以”的宾语并非其前的“所”,而应是“以+(之)+VP”中的“之”。在“以+(之)+VP”前通过添加标记词“所”而使其仂语化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或因为人们皆明白“之”之所指,因而也就隐含了“之”。“所以(之)VP”具有名词性,“所以”也具有名词性。“所以”不是“介+宾”结构,而是一种跨层次间的句法组合。  相似文献   

16.
马中礼同志认为《战国策》中“坐行蒲服”的“蒲服”即“匍匐”不一定准确,他以为“蒲服”应理解为“穿着用蒲草编织的衣服”,并说,“匍匐”直接写作“蒲服”的例子还从未见过。(《“蒲服”并非“匍匐”》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3期第39页)  相似文献   

17.
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当初为何会将这本《十七岁开始苍老》收入囊中,也许是书的名字颇具吸引力,或是这又是一本网络小说,又或是其作者的网名实在奇特……谁知道呢?世间有太多的事情都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是吗?如今的网络小说已经是遍地开花。“痞子蔡”的《雨衣》《爱尔兰咖啡》等都已在学生中传播。从学生们的反映以及其销售量得知,这些书果真是很受欢迎的。在我看来,《十七岁开始苍老》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他的语言特别的平静,像静静的河水一样从心头流淌过,他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但却能让人有一次看完的冲动。在序言…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镇上住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让大家都服膺于心。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了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  相似文献   

19.
“亚细亚”一名最初见诸的汉译典藉是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稍后的《职方外纪》第一卷,艾儒略写道:“亚细亚者,天下一大州也。”我国《明史·意大里亚传》首录该名,沿用至今近400年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能申请3000多项发明专利也许是史无前例的,被称为“日本的爱迪生”的发明家中松发明的项目相当于当年爱迪生发明项目的3倍。中松现年66岁。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发明家协会称他为“有史以来5名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把他同阿基米德、居里夫人并列。这位发明家已连续7年在国际发明家展览会上获最高荣誉奖,10座美国城市宣布他来访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