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一名基层通讯员到企业新闻干事、特约记者、宣传科长,再到企业报社社长,我在企业新战线上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在报刊电台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件。回顾我走过的新闻采写历程,总结在新闻采写上的心得,我的体会是做到"九多"。1、多学: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尤其人们把记者称为"杂家",意思是什么都要学习和了解。要在学习好新闻专  相似文献   

2.
由板着面孔到贴近民生,跑时政多年,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新闻同行从新闻意识到采写编辑,经历了不断的思想历炼与实践创新,而今,所采写的新闻越来越具有可听性和可读(视)性,在放低新闻视角,实现时政新闻平民化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那么笔者也不妨谈谈这方面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上千次的采访实践告诉我:新闻采写必须趁热打铁。乘胜追击。  相似文献   

4.
我采写的短新闻《火车嗓门变小了》获得了中国企业报新闻奖二等奖。回想采写经过.这篇稿子是从一次工程验收会上“拣来”的。  相似文献   

5.
作认为思维方式不外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模式,顺向思维多出验证式新闻和垂型式新闻。逆向思维多出针砭式新闻,逆向思想采写针砭式新闻,要比顺向思维采写验证式新闻或垂型式新闻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6.
怎样使新闻角度新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学平 《军事记者》2009,(12):64-65
新闻学上所说的“角度”,来源于一种摄影技巧,即抓住景物的某个侧面加以拍摄。引申到新闻采写中.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视角或侧面。新闻的角度新不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质量,影响到新闻作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写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需要新闻采写者利用自身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来寻找和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颖的采写方法、方向和目标。逆向思维就是新闻采写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即以相反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或观察事物,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中,将会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本文就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新闻采写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将逆向思维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罗彬 《新闻导刊》2007,(2):27-28
本人从事多年法治报道,在采写实践中遇到过各种稀奇事,接触过不少当事人和法律专业人员。采写出大量法治新闻,有的被评为报社好稿,也有作品被全国各大媒体大量转载。通过这些新闻的采写,我谈谈自己的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新闻采写18年来,因受文化水平偏低、新闻知识欠缺的限制,有不少稿件投寄新闻媒体后就石沉大海。每当我辛辛苦苦采写的稿子被编辑扔进废纸篓或这种不懈的努力被别人冷嘲热讽时,我采写新闻的热情丝毫没有冷却,反而热情更高,因为我迷上了这一行。我一直认为,只有不懈地坚持下去才  相似文献   

12.
耿昭汝 《新闻前哨》2022,(12):35-36
广播新闻传播稍纵即逝,它不能像报纸新闻那样可以回味与重读。人们在收听广播的时候,经常会“听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或者经常出现“一听而过”、“听过就忘记掉了”的状况。因此,对于广播新闻的采写及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时代背景,首先探索了现阶段广播新闻采写所面临着的主要调整以及发展趋势,再结合各项要求下针对广播新闻采写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帮助广播新闻采写实现“多技能化”转型,与时代共存,助力现代化新闻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4.
胡小平 《新闻界》2000,(3):58-58
《新闻界》编辑部的老师来信说 ,我在1997年和1998两年有三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 ,要我写一篇文章说一说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实在有些汗颜 ,但又盛情难却。想来想去 ,打算将自己是怎样采写这几篇新闻稿的写出来 ,再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对多出精品的看法。获省好新闻一等奖的三篇作品分别是刊在《四川农村日报》上的《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提起红色罚款单 ,乡长 :我也怕》和《罗永光能官能民本色不变》。采写《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是1997年的夏天。最初并非去采访张子君 ,是高坪区畜牧局的同…  相似文献   

15.
张新民 《青年记者》2007,(16):66-66
无论动态新闻还是综合新闻,真实一直是记者遵守的原则。几年的采写实践使我感到,同样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写综合新闻却时常获得失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不停地在路上寻找美丽的故事。如今,“新闻故事化”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新闻采写中。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实,使新闻报道充满人情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011年8月18日,为了促进首都媒体短新闻采写竞赛的开展,北京市新闻学会在北京市延庆县举办短新闻采写研讨会。研讨会气氛热烈,会上主要讨论了:为什么要写短新闻?、为什么好的短新闻不多?、怎样才能让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基层通讯员,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新闻线索,获取新闻资源。在近几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我渐渐摸索出一条新的“捷径”,那就是到简报里“淘”新闻。  相似文献   

19.
龚学明 《青年记者》2010,(10):31-32
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主体是记者,他们通过通讯员、线人、新闻发布会等传统途径、渠道捕捉并采写新闻。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日趋强势,由普通网民所写的公民新闻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重要品种。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截然不同的公民新闻已经引起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重视,并在尝试着从网络引入报纸版面,改变报纸新闻内容和版面的构成,以更好地服务变化着的读者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扬子晚报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四个经济发达、网络媒体发展较好的城市推出刊登网络公民新闻的《我新闻》专版,探索报纸与公民新闻正面对接带来的突破、意义和应该重视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20.
我叫康玉章,今年71岁,是农金战线上的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自1985年以来,在农行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利用业务时间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和信息、调研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