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记者里,有183名港澳台记者,约占记者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强。其中来自31家新闻机构的香港记者139名,他们是“两会”搭起的新闻大舞台上一支活跃的力量。 在香港,600多万人口可以选择的是近60份报纸、15家广播电台,加上98%的家庭电视普及率、发达的卫星直播电视和发展中的有线电视,已近饱和的各种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对记者来说,总部不会分配具体的采访题目和要求,但他  相似文献   

2.
记者云集早有人说,一年一度“两会”的记者云集可称作中国的“记者节”。 3月18日、20日开幕的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和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春暖花开之际再次令人瞩目。作为中国的窗口,里面传出迅疾的改革开放的鼓点,引得记者蜂拥而至。据统计,除随团记者外,这次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达1050多名,其中外国记者来自近30个国家,达170余名;香港、澳门记者来自21家新闻机构,60余名;台湾记者来自14家新闻机构,27名。香港记者比去年增加较明显。大陆记者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两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后的一次重大会议,因而倍受各界人士关注。 据“两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1511人,其中1120人为国内记者,32名台湾记者和128名港澳记者来自台港澳50家新闻机构,还有分属于115家新闻单位的231名外国记者。 如此之多的记者集中采访这一重大会议,使新闻大战激烈、紧张。报道要出新、出彩,不仅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更要对自身以往的报道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4.
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采访的中外记者达1400多名,为历次“两会”之最。今年“两会”之所以如此吸引记者,不仅在于是一次换届的会,还在于这是党的十四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为举国上下所关注。加之,这次会议举办“新闻报道奖”,也吊起了记者们的胃口。因此,“两会”对新闻记者们来说是一次“全国写稿锦标赛”,而为了成为参赛的佼佼者,各路记者竞相亮出奇招、绝招,展开激烈的“新闻大战”。“两会”期间,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新闻中心,还是代表、委员住所,随处可见记者们步履匆匆采访的身影。如某位记者物色到一位采访对象,刚进行采访就有同行围拢过来。还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七八个话筒同时伸到某个被采访者面前,照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各省、市代表团的随团记者也不甘示弱,充  相似文献   

5.
加速改革开放,如春潮涌动,使不久前闭幕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举世瞩目,也为千余名记者提供了“游泳”的海洋。“两会”期间,他们以超乎往年的热情写精神、书民意、“画”未来,将报道搞得有声有色。这里荟萃了几位刚从“两会”走出来的记者的笔墨,请读者和他们一道回味一下“新闻战”这场竞争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日至14日,是我连续第三次采访全国“两会”。这一次与前两次都不同:前两次我是单纯采访政协会,而这一次,则是兼顾。重庆晨报4名采访全国“两会”的记者中,3名是文字记者。按照分工安排,我的同事赵君辉和谢夷,分别采访人代会和政协会。我呢,两边跑。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到2006年,笔者曾5次赴京采访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从2000年到2007年,笔者连续8年参加海南省“两会”报道。笔者的切身体会是,“两会”报道是个富矿——值得所有时政记者们深挖的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8.
从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到3月16日的总理记者会,2016年的全国“两会”经过14天的紧凑日程圆满落下帷幕。本刊记者从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了解到,今年有32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两会”。其中,境内记者有1900多人,港澳台记者有360多人,外国记者有1000多人。“两会”期间,共举办了15场记者会。本刊特派3名记者深入“两会”现场,从文化传媒角度为读者呈现记者眼中的“两会”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媒介正式被允许派记者随各代表团进京采访“两会”。他们的加盟,使每年一次的“两会”新闻竟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出动几十上百名记者的中央新闻单位比作“大兵团”的话,那么随代表分散在各住地,一般只有三两名记者的外地来京新闻单位则是一支支“小武工队”。“大”、“小”之间、“小”、“小”之间有配合、有竞争、有交流、有借鉴,虽然这次“两会”是例会,但由于事关“九五”计划及今后15年远景规划这一大事,因而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单位在报道上都不敢怠慢,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不一般的例会”。  相似文献   

10.
记者:云集会场现象记者蜂涌而至,显示大会的新闻价值。 1991年之春,国内外前来采访“两会”的记者共有794名。这么多人为会议而云集,在近三五年间形成了惯例。党的十三大,亚运会,乃至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例会”……记者四处活动,成了会上一景。新华  相似文献   

11.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两会”的宣传报道高度重视,除精心组织新闻报道外,还要求在言论上很好地体现和宣传会议的精神,既抓好社论,也抓好小言论。“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共发表“两会漫议”8篇,“记者随感录”11篇。“记者随感录”是今年的新品种。这些四五百字的小言论犹如一朵朵小花为人民日报“两会”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意识─—首次采访两会的体会李勤人生有许多“第一次”。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两会采访,主要担任政协文教卫组的报道,侧重于文艺。就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而言,文艺不是重点。但我以为机遇难得,这种大型的会议报道,锻炼和检验的是记者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从题目...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一年一度的“两会”,不仅是首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也被许多海外新闻单位视为当时的一个新闻热点。在20天的时间里,国内(包括台港澳)和国外共有250多家新闻单位的上千名记者集中在“两会”上,这还没有计入一些代表团的“自备记者”,而出席本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才2700多名。“两会”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新闻大舞台,记者们都尽量在这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回顾这一次报道的得失,对各自单位的业务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底,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在杭州胜利召开,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派出精干力量,16名记分赴人大、政协采访报道两会盛况。经过7天的团结奋战,浙江电台新闻中心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两会”报道,并闪现出不少亮点,被广大听众和同行所称道。和去年相比,这些亮点既极有力地丰富了报道内容,增强了报道效果,更是浙江电台不断探索会议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05,(4):F002-F002
当年的全国“两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名记看报名采访。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众多记者集中到人民大会堂,聚焦“两会”代表、聚焦盛会盛况。  相似文献   

16.
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两会”的宣传报道高度重视,除精心组织新闻报道外,还要求在言论上很好地体现和宣传会议的精神,既抓好社论,也抓好小言论。“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共发表“两会漫议”8篇,“记者随感录”11篇。“记者随感录”是今年的新品种。这些四五百字的小言论扰如一朵朵小花为人民日报“两会”宣传报道的大树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作为陕西日报记者,我连续五年随陕西“两会”代表团赴京采访,亲历全国“两会”新闻战,可谓是“惊心动魄”,那种紧张激烈的“高速连轴运转”,常常令我在每次大会结束后好多天还缓不过劲来。 回想静思,在每次“两会”间的十几天里,我平均每次接待来陕西代表团采访的国内外记者都在三百多人次以上,其次还加班向陕报写新闻稿二十篇左右。尤其是今年会上涌起的西部大开发热,陕西代表团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来团采访的各路记者达六百多人次,陕西代表被采访的报刊、电台、电视台频频刊播,形成“西部热”带来宣传“陕西热”…  相似文献   

19.
1986年新华社首次利用电脑发稿系统,从建在人民大会堂内的发稿中心直接播发新闻。 1988年地方记者首次进京报道“两会”。 1988年经济日报首创两会电话专线,让普通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参政议政。 1991年台湾记者首次采访两会。 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滚动发稿形式播发两会新闻。 1993年两会新闻中心共举办23场新闻发布会,为历年中最多的一次。 1993年起各代表团正式设立新闻联络员,协助记者搞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曾就记者如何提问,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后撰文《提问,记者开口就见的基本功》(刊发于《中国记者》2012年第4期).一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采访全国两会时,赵启正曾坦言的那些记者提问的问题依旧存在.而记者在提问过程中所暴露的其他问题更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