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炳宏  王道  陈坚  周志勇  方小华 《体育科学》2005,25(11):33-39,42
旨在探讨LoHi和HiHiLo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把13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即LoHi组(7人)和HiHiLo组(6人),LoHi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HiHiLo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6天低氧睡眠,每次10~12h;低氧训练和睡眠时氧分压为15.4%(海拔高度2500m),大气压为常压。分别于训练前5~7d和训练后10~14d进行气体代谢、无氧代谢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5周LoHi和HiHiLo训练有效提高了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水平;两种训练模式未对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和爆发力、速度力量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HiHiLo组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和对运动能力的改善程度均高于LoHi组;此外,LoHi和HiHiLo在提高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的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不同的训练程度,描记了中国女子冰球运动员E.C.G;并同时监测了晨脉B.P.和Hb与尿蛋白及Lac.等项指标进行结合分析。认为∑T/R确实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判定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优秀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心境状态的监测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表明,将运动员心境作为高原训练负荷的监测指标是有效的;根据POMS的测试结果,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训练有助于提高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人们非常重视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运动员的疲劳出现以及疲劳的产生如何尽快恢复,已成运动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对运动训练的判断和恢复有助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本文在训练实际中经常采用有效的判断疲劳的方法及消除疲劳的手段总结如下:1皮划艇训练中对运动员疲劳的判断对运动训练有许多判断疲劳的方法,如:观察法,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女子皮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队员的内负荷反应大、刺激深、能量储备多,成绩提高明显。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东荣 《冰雪运动》2001,(3):39-40,50
对黑龙江省28名越野滑雪运动员294份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T/R比值与训练负荷的增加、负荷量的累积及痰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与运动训练年限和调整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还发现当运动员∑T/R比值处于1.0以上的时期,其心脏功能属于良好状态,在此阶段运动更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强;并在比赛中很有可能取得优秀成绩。  相似文献   

7.
从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海拔2300m)开始,适度海拔的高原训练在增强运动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显露出来。一般国际标准的体育赛事通常将海拔限制为3500m以下,本文将探讨2000-3500m适度海拔的高原训练。通常海拔被分为近海平面海拔(0—500m),低海拔(500—2000m),中等海拔(2000—3000m)。高海拔(3000—5500m)和极高海拔(5500m以上)。中等海拔对短跑项目如400m跑没有任何影响,然而长跑项目如1500m、5000m、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男子皮艇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周期心脏机能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跟踪检测了8名优秀运动员和8名普通运动员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血浆心钠素(ANP)的浓度.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训练2周后,cTnT显著增高(P<0.01),4周后回到训练前水平,同时血浆ANP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普通运动员训练2周后cTnT显著增高,4周后仍持续上升,但ANP呈下降趋势;两组运动员不同状态下平均心率均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高水平运动员心脏具备良好的储备能力和内分泌功能,普通男子皮艇运动员训练中期可能存在心肌损伤,但属可复性;综合cTnT和ANP浓度以及心率的变化,可用于训练中对心肌损伤情况的监测和运动量的辅助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女子皮划艇激流运动员卧拉特点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制的力量素质测试设备,根据皮划艇激流运动主要肌肉用力特点,对国家皮划艇激流队优秀女队员进行了不同重量下的卧拉最大功率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导运动员进行力量素质训练,提高了力量训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血尿素氮是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在运动动练中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以30名国家皮划艇运动员为监测对象,探讨了皮划艇运动员小周期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与血尿素氮(BUN)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子运动员血尿素氮(BUN)的基础值为5.17±0.77mmol/L,女子运动员血尿素氮(BUN)基础值为4.72±0.61mmol/L,并且RUN的数值在训练期间表现出一些变化特征.在今后的实际训练中,可根据BUN的的变化特征结合皮划艇项目不同阶段的特点为训练负荷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12.
亚高原训练对优秀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海拔1 600 m的亚高原训练是否会对拳击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产生影响,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拳击运动员的内在潜能及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拳击运动员的体能问题.方法:以国家集训队1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 250 m(贵州清镇)、1 600 m(内蒙古武川)的亚高原及下平原(河南郑州)后的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等指标进行系统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1)亚高原训练对部分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及无氧乳酸供能能力改善有帮助;2)1 600 m的海拔高度更有利于调动拳击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拳击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3)在亚高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帮助.结论:1)亚高原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及体能和机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2)有针对性的亚高原训练可以作为提高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皮划艇运动员两周亚高原恢复性训练期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测定及分析,了解这些指标在此期间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脉搏血氧饱和度进入亚高原后较平原均下降,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训练后升高之后回落.结论:亚高原环境对机体产生低氧刺激,环境和训练双因素的刺激能更快的促使体能恢复,血红蛋白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测定能够准确掌握皮划艇运动员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从而科学的指导训练计划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女子篮球运动员月经周期中运动能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18名女篮运动员运动能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耐力、速度、反应时、准确协调性在其月经周期黄体期显著强于其它时相,爆发力则在各时相内无明显变化,可能与各时相中性激素浓度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指标变化规律.方法:以12名国家男子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期间各阶段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与分析.结果:(1)高原上各周WBC值都在正常范围内处在较低水平;(2)高原上训练Hb先呈显著性升高后下降,Hct一直高于高原前;(3)高原第2周EPO显著性升高之后下降;(4)CK、BUN随力量课和跑步总量变化;高原第1周运动员的T/C值显著升高.结论:(1)"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应密切监控WBC水平;(2)"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没有提高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3)BUN、CK值与陆上训练量的变化关系密切,可以用这两项指标反映运动员对陆上训练总量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6.
邱俊强 《中华武术》2008,(11):12-14
高海拔训练,意味着在高于传统高原训练的高度(〉2500米)进行训练。对某些耐力性项目如登山,滑雪项目来说,对高海拔的适应以及在高海拔环境下训练已经越来越多受到关注。在人工模拟高海拔和自然高海拔训练中,后者因为条件艰苦、不易控制而鲜有运动员尝试。对于世居高原的竞走运动员来说,由于长期在高原环境下居住,对居住地的低氧环境已经产生适应,可以尝试进行更高海拔的短期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田径耐力性项目优秀残疾人中长跑运动员在海拔2 366m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控,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血液、疲劳恢复以及运动能力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田径耐力性项目残疾人运动员开展科学化高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队男子运动员共10人为研究对象,每周2、周6晨起安静状态抽取肘静脉血5ml.测试指标:血常规、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睾酮、皮质醇.结果:经过4周高原训练后,RBC和Hb值保持在较高水平,血清CK、BUN值较训练前显著下降,睾酮和T/C值增加,表明机体血液携氧能力、疲劳恢复水平以及肌肉蛋白合成能力得到改善和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结论:海拔2 366m高原训练对于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训练初期机体尚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以及训练负荷安排偏大是造成血象指标和疲劳恢复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注意调整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8.
发展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能力的训练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女子链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其技术特点,认为发展旋转能力的训练手段包括:投掷不同重量器械的专项力量和专项速度练习,持杠铃的专项力量练习和基础力量练习,并阐述每种练习的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对参加11届亚运会的15名男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于1989.7和1991.8—9,分别在青海多巴(2366米)和昆明安定(1820米)进行了为期三周高原训练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海拔高原训练时的生理机能适应规律和效应,取得了高原训练运动最和强度合理分配的经验,为今后制订和实施高原训练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16名女子赛艇运动员30周训练期间有氧和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变化。前13周以力量训练为主,后17周以专项训练为主。观察发现过多力量训练无助于有氧能力发展,在专项训练期,应保持足够强度才能在发展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最大乳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