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1814~1815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经过争吵和讨价还价签署了“最后总决议”。通过这些决议所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相似文献   

2.
谈俄英\英俄双语对比教学中的比较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俄英\英俄双语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俄英\英俄双语对比教学随着外语专业开设第二外语就已经出现。近几年,高等学校“平台 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普及。英 其他语种的专业陆续开设出来。第二外语教学被推上了专业化的轨道。英俄双语专业的出现再次使俄英双语对比教学的比较层面问题突出了。本文试图从语音、语法、词汇、语言文化等层面谈俄英\英俄对比教学。  相似文献   

3.
专题指导 1.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指俄、英、德、法、意、日、美七大国家。 ②在亚太地区,主要为美、日、俄三国之间的关系。又集中表现为这三国对中国的争夺。 ③在欧洲,主要为英、德、法为核心的西欧与俄国为核心的东欧间的关系。 ④在北非,主要为意大利联合德国同英、法争夺北非地区。 ⑤俄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时而卷入亚洲的争夺,时而卷入欧洲的角逐,雄居北方,自成一极。 2、本专题的重点难点 ①重点之一:“一战”前的争霸斗争;“一战”; ②重点之二:凡尔赛——华盛体系的建立.及其逐步瓦解。 ③重点之三:“一战”后“二战”前美日对中国的争夺。 ④重点之四:“二战”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与争夺。  相似文献   

4.
欧洲协调是19世纪英、俄、法、奥、普(德)等大国共同管理欧洲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安全机制。它主要通过会议外交来决策,并按照协商一致、合法性、吸收与融合、责任与干预、自我克制等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与规范来实施。它通过阻止单边行动、平息国际和国内战争与危机、批准或保证新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等具体行动,在维持与促进欧洲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协调已成为当代大国协调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88~ 89页 :“190 0年 6月 ,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侵略军……向北京进犯。”其中的“奥”应该即“奥匈帝国”。写成“奥”容易误解为“奥地利”。可将“奥”改为“奥匈”或“奥匈帝国”。“奥”应为“奥匈”$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1 84 8年欧洲革命”时 ,教材最后写道 :“1 84 8年 ,欧洲革命范围广泛 ,遍及除俄国以外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什么说1 84 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呢 ?我认为从下面两个方面去分析 ,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一、维也纳体系的建立1 81 4— 1 81 5年间 ,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会议的目的是 :瓜分赃物 ,以满足本国的领土野心 ;打着…  相似文献   

7.
1879年德奥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普法战争造成欧洲均势失衡,各大国力图通过结盟来恢复欧陆均势,直接原因是近东危机造成的俄奥关系破裂和俄德关系恶化。1879年德奥同盟是俾斯麦结盟体系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旅顺大连最终收归祖国的曲折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顺大连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据重要的战略、交通位置。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旅顺大连历遭英、法、日、俄帝国主义的侵占、租借、统治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接管,直到1951年(大连),1955年(旅顺)才最终收归祖国。旅顺大连的经历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外交史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大国沙文主义的压抑而最终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为了实现称霸欧洲的野心,对外不断进行侵略,英、俄、奥三国结成同盟反对他。1805年,奥俄两国皇帝商量对策,组成联军,决心在奥斯特里茨(今捷克境内布尔诺附近的斯拉夫科夫)与拿破仑决战。奥斯特里茨是个丘陵地带,除北面以外,其他三面均有许多河流和湖泊。法  相似文献   

10.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为了实现称霸欧洲的野心,对外不断进行侵略,英、俄、奥三国结成同盟反对他。1805年,奥俄两国皇帝商量对策,组成联军,决心在奥斯特里茨(今捷克境内布尔诺附近的斯拉夫科夫)与拿破仑决战。奥斯特里茨是个丘陵地带,除北面以外,其他三面均有许多河流和湖泊。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交往形式范畴是生产关系范畴的不成熟形态。有学者则以马克思曾并列使用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范畴为由反对学界将二者等同的一贯说法。因此,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原著,澄清生产关系范畴与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阿甘正传>是一部看似笨拙,实则精巧而且充满智慧和深意的影片,它一方面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传奇梦幻,为我们讲述了阿甘一生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故事,另一方面,它还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的三种不同的和神的关系状态,并且对人类陷入的某些处境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和象征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尚书》虽然用虚字不多,但虚字是用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的,理清了虚字,对内容的理解不无裨益。从其中“而”的用例,可以一窥较早期的“而”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不A不B"格式的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A不B”是一种很常见的格式,这类格式表面看形式相同,但其内部构成相当复杂。本文从A、B的构成出发,将这种格式首先分为五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进一步类化。文章以分类为纲,重点探讨每一类格式的色彩意义和语义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15.
1941年,中日战争僵持之际,苏、日两国于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民众也没有置之度外,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众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政府经过交涉,终于弄清了苏联签约的真正意图,明确了以后的外交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一般分为五种,语汇中的大多数合成词都可以据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有些词,由于其构词语素间的意义关系比较复杂,可以有两可的情况,“物色”一词就是这样。以“物色”的现代常用义为着眼点,从“物”和“色”的语素义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意义组合关系,是探寻其结构方式的基本依据。按此分析,“物色”既可以是并列式合成词,也可以是支配式合成词。语汇中类似“物色”这种具有两可结构方式的词还有一些。尽管人们对这些词的构成方式看法不一,但其语素间的组合关系可以做不同的分析,且具有一定的理据,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论儒家“诚”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是儒家的重要范畴,从辞源上而言,它产生于西周时期:从观念上而言,它产生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的是人对神灵的虔诚的心理态度,随着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增强,“德”的观念的凸显,“诚”的观念逐渐转化为人们对道德的虔诚信奉;“诚”作为范畴而言,由《中庸》最先提出,在孟子、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18.
"厮"在唐五代时期产生了入声的读法和"互相"义,音义来源都不清楚。副词"相"从先秦以来就有"互相"一义,平声的"相"在唐五代时的口语里产生了入声一读,"互相"义的"厮"和入声的"相"具有密切关系:1.唐代的格律诗中,"相"有押仄声韵的情况;2.今天方言中"相"、"厮"的读音来自于中古的同一入声。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中,“彼”一般用作代词,其特殊用法是位于句首,表示提挈语气的语气词。“无所”为一熟语,“无”与“所”字结构组成动宾关系,若句中主语是“所+V”中的V的施事,“无所”的含义则为“没有……(的)”;若是受事,其义为“没有被……(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思想。“和平崛起”思想的提出,是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客观要求,是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即将崩溃论”的回应。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核心;稳定是“和平崛起”的前提;机遇是“和平崛起”的条件;创新是“和平崛起”的根本。“和平崛起”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