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氏族资料研究湖南移民史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由谭其骧撰写的《湖南人由来考》,为利用氏族资料研究湖南移民史树立了典范;二是90年代曹树基的《湖南人由来新考》及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对湖南氏族资料的利用更加广泛,结论也更趋于精确。虽然如此,湖南移民史研究对氏族资料的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氏族志》是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李世民让高士廉等人所修的一部全国士族家谱,对此当如何看?范老认为,“唐功臣很多不是士族出身,《氏族志》规定他们的等级,使取得士族地位”。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观点也是如此,“通过这次修《氏族志》,一部分作官的庶族地主获得了士族身份,而没落的门阀旧族则进一步受到打击,只有关陇士族能大体保持过去的地位。所以总的说,这次修《氏族志》对旧门阀士族不利,对庶族地主有利,对皇权的加强有利”。范老与朱编《中国古代史》的这一观点,是目前对《氏族志》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我提点不同意见,并望得到史学界前辈的指教。  相似文献   

3.
乡土志是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产物,是乡土教材的发端,随着地域不同其纂修情况也各异。贵州乡土志出现于清末,受地方志的影响。整理清末及民国时期贵州乡土志,评述其纂修特色,对研究贵州地方性知识,探讨贵州乡土教材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末江苏乡土志的编纂与乡土史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特殊种类,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在全国小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并编定<乡土志例目>作为范式进行推广,直接促使了乡土志的产生和兴起.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史地教育,编写乡土志(教科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成为当时小学广泛开展的活动.江苏省乡土志作者成分复杂,成书数量大,体例多样;乡土史地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爱国、爱乡思想,树立自强意识,要求改良风俗,增强经济竞争力,富有时代气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唐太宗制定了一系列氏族政策,如皇室婚姻中,“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同时组织官员修撰《氏族志》,并颁布《诫励氏族婚姻诏》等。这些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以李唐皇族为中心、并联合朝中大臣的氏族新秩序,藉此扭转山东士族很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不过,这些氏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6.
乡土志是地方志的一个特殊种类,是清末民初的小学乡土史地教材。晚清政府教育改革,在全国小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并编定《乡土志例目》作为范式进行推广,直接促使了乡土志的产生和兴起。民国政府也同样注重乡土史地教育,编写乡土志(教科书)、开展乡土史地教育成为当时小学广泛开展的活动。江苏省乡土志作成分复杂,成书数量大,体例多样;乡土史地教育着重培养儿童爱国、爱乡思想,树立自强意识,要求改良风俗,增强经济竞争力,富有时代气息,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称,历史学“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国的乡土志就是以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情怀为宗旨,尤其是《乡土志例目》颁布后,全国大规模编纂乡土志书.推动了近代乡土历史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8.
王海虎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2):59-60,70
唐王朝建立之初,没落士族旧望不减,社会地位仍然很高,而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包括皇室在心理上不免有些自卑,唐太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迎合权贵,修撰了《氏族志》,顺应历史潮流。唐太宗修撰《氏族志》的过程中不乏有鲜明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9.
乡土教材是以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材,但它在反映并传承地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着国家意识。以河南乡土教材为例,河南乡土教材的发展与整个中国乡土教材的发展基本一致,其开发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驱动,乡土教材的内容同样也透露着地方人士对于地域文化的国家解读。从清末乡土志产生之时,乡土教材就背负起为国家整体服务的功能,通过乡土情来培养人的爱国情感,是乡土教材自始至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生态移民地区初中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失,进而导致职业生涯教育价值观偏离、教育意识淡薄、教育内容空泛、教育形式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在"立足乡土,面向世界"职业生涯教育观的指导下,建立生态移民地区职业生涯教育保障体系,加强生态移民地区各级教育之间的衔接与合作,并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依据,重视地方性知识,加强乡土类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叶植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13-23
族谱大凡远溯名人为始祖或始迁祖又无确凿旁证支持的基本都属造伪,《白梅习氏族谱》中关于习凿齿的记载也属于此。吴直雄先生以《白梅习氏族谱》、子虚乌有的《大元大一统志》记载、1500年前袁州《郡志》所载习凿齿隐居江西的资料为依据,考证出习凿齿晚年隐居新余白梅,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吴直雄先生将《汉晋春秋》和《襄阳耆旧记》的完成时间、地点、内容及习凿齿的生卒年等全部弄错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族一直是影响基层社会构造的重要力量。作为宗族历史记载的谱牒,记录了宗族不同层次的继嗣关系。根据安徽省宿松县月山《江氏宗谱》的有关记载,朱氏湖江氏的一个房派的繁衍、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也说明了地方宗族形成过程中继嗣群体的建构及扩张关系。朱氏湖江氏在清代以后,经济状况直接影响这个继嗣群体的扩张及其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家支是彝族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彝族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组织.一个家支有其发展的历史,通过家支的迁徙、祭祀、盟誓等家支活动来完善家支的自我管理.一个家支的发展其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朝鲜王朝的宗系辨诬是中朝两国国交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朝鲜对明朝时期官修的《大明会典》的宗系辨诬,更是两国外交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这主要缘于《大明会典》对朝鲜王朝先祖世系的误记。朝鲜为此展开了艰难的交涉,经过朝鲜中宗、明宗、宣祖三朝君主的努力,最终于《大明会典》第三次修订时达到了对《大明会典》宗系误记改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安名族志》是一部研究徽州氏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但是,其对"章姓"的记述却有重大差错。《新安名族志》之史料,源于各地族谱,但族谱凡涉及人,都遵循"昭穆有序,长幼不乱"的原则。可是,"亦多显者"却乱了规矩,显然不足取。  相似文献   

16.
道光《徽州府志》征引了大量文献,其中有不少志书。这些志书中有一些原书已经亡佚,有的虽有辑本却已不完整。道光《徽州府志》注明了资料出处,因而成为辑佚这些旧志的资料来源。道光《徽州府志》总共辑出16部志书的40条佚文,其中包括6部总志的24条佚文,5部府志的8条佚文,以及5部不知归属之志的8条佚文。  相似文献   

17.
前四史中有关中原往来交阝止的情况记载很多,文章着重分析中原人士去交阝止的情况,虽然他们的人员构成很复杂,有文官武将、移民及商人等,但都不同程度地对当时交阝止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四史中有关中原往来交阯的情况记载很多,文章着重分析中原人士去交陆的情况,虽然他们的人员构成很复杂,有文官武将、移民及商人等,但都不同程度地对当时交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人们多把曹丕对曹植横加迫害的原因归于曹植曾经与曹丕进行过激烈的立嫡之争,这实际是一个"冤假错案"。仔细考察历史记载和曹植的诗文,结合曹植的思想个性,不难发现所谓"立嫡之争"只是曹丕在和曹操的选择及曹植的依附者进行竞争,而曹植本人根本不曾有争夺之意。  相似文献   

20.
豫章(今江西南昌)是天下罗氏的发源之地,罗珠公是天下罗氏之祖."天下罗家无二派".自罗珠之始,家族繁衍,分支发展脉络清晰,家谱记载严谨有序.据古代史书和各地罗氏家谱的记栽,大致可以看出豫章罗氏迁徙的概况."豫章罗氏宗祠"是天下罗氏顶礼膜拜的圣地,是罗氏宗族的象征."堂号"实际上就是家族分流的一个名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