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通音律,他的许多音乐诗歌中包含的音乐思想,都和嵇康的音乐美学有着相同之处。以嵇康的《琴赋》为例,其赋中所体现的一些音乐审美思想,如琴乐"和"的思想,即与意合,与天地合,表达自己内心所发的深刻感受、寄情于琴,将琴寄寓深刻情感,宣泄心中情绪的有生命的乐器,以及以琴悟道,追求逍遥闲适、心与道冥的古琴审美观,都在王维音乐诗歌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3.
曾思艺先生在我国俄国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尤其对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研究颇有见地,且硕果累累。200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丘特切夫诗歌美学》又是其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4.
5.
归纳整理嵇康的四言诗,可以发现其四言诗创作的引《诗》法可以分为摘取《诗经》原句入诗及摘《诗经》原句易以一字入诗两种。其引《诗》的动机在于留下文本痕迹,昭示《诗经》为其四言诗创作的典型。这种作法并非嵇康独创,汉末时已蔚然成风。纵观四言诗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发展,置于篇首的引诗法一直沿用到清代,且应用于五、七言诗;置于除篇首外任意位置的引诗法,则演变为集句和“摘句为题”。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开放自由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人音乐家,他们借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嵇康正是我国古典音乐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其音乐著作《声无哀乐论》被誉为音乐美学思想的典范.本论文以美学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其主要的论断,进而揭示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7.
阮籍、嵇康是“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诗歌代表了“竹林七贤”最高的艺术成就,在文化品格上表现出三重性。其一是道教品格,以游仙诗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并掩饰自我思想上的痛苦;其二是儒学品格,表现为对儒学道德准则的遵循和具有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热情;其三是道家品格,对老庄思想的认同及追求生命的自然、全身避祸。三者交织,构成阮籍、嵇康诗歌文化品格的复杂性,从而造就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诗歌的魁力主要来源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多样化的诗歌形式。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反抗,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军阀统治的义愤,构成其诗歌勉力的一个方面;多样化的形式、语言的铁锹、戏剧性台词、长短句相间的诗行排列,是其勉力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9.
从逻辑角度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典型命题论证进一步认真分析与研究,旨在说明嵇康以哀乐"名""实"之辩来阐述"声无哀乐"的思想认识的合理性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现代诗人,不仅创作了许多诗歌,还翻译了诸多诗歌。从通俗性、艺术性以及意向剖析三方面研究陶行知先生的英译作品。  相似文献   

11.
“诗眼”是古代诗人、诗论家对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经验的理论概括。何谓诗眼,古人说法不一。清人刘熙载的看法较为圆通和恰切:诗眼不只是“某字工,某句警”,而且是与全诗主旨有内在联系的“神光所聚”之处。诗眼即诗的眼目,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警传神的地方,是“一动万随”、能够揭示“全诗之指”的关键所在。它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警句,都无不与整首诗  相似文献   

12.
正始诗人阮籍、嵇康对抗司马氏统治,崇尚玄学,形成寄托"遥深"和"清峻"的诗歌风格。而西晋诗人傅玄投靠司马氏政权,尊儒反玄,诗歌崇尚拟古、讲究语言与形式的创新。通过分析三人人生选择、思想倾向与诗歌特点,可以看出西晋诸贤没有沿着阮籍、嵇康的创作道路发展,而是受到傅玄的影响,变正始玄思为流韵绮靡,从而开启了西晋追求文辞华美与技巧创新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嵇康的音乐美学、生存美学和人格美学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观思想。首先,他认为,音乐的美源于自然,音乐的本质在于和谐。其次,嵇康注重养生,追求人内心的和谐。最后,嵇康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他摆脱虚伪名教、追求纯粹自然的洒脱,更在于他对道德理想的坚定信念。他的自然观思想对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有着极高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寒族出身的左思,生活在门阀制度森严的西晋社会,仕进很不得意,然而其诗歌创作确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几乎篇篇皆好”,特别是《咏史》八首更是划时代的杰作,他应用历史题材写自己的怀抱,“气调沉雄高远,卓然超越前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刘勰评他;“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胡应麟称他的《咏史》诗“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  相似文献   

15.
就音乐的本质而言,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爱德华一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一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都可视为自律论音乐美学名著。自律论是年口他律论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学名词,自律论认为制约音乐的规律年口法则在音乐自身,音乐不涉及外来的东西,音乐由自身所决定。他律论美学认为制约音乐的法则年口规律是来自音乐之外的。  相似文献   

16.
竹林时期玄学思想重点围绕道家《庄子》展开,其思想追求和生活方式均源自对《庄子》的“体验式”理解,与“体验式”理解相互彰显的是竹林玄学的表达方式:诗。“体验式”理解与诗的结合,张扬了文本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造就了竹林时期以精神体验为追求的文本诠释取向,统一了文本诠释与生命践履,由此开显出一个审美境界。同时,体验式理解对主体性的张扬和对经典文本的疏离,也为相对主义打开了缺口,对这种缺口的弥补,构成了郭象《庄子注》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引入文学研究的视野,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这种研究重心转移到读者的研究方法不仅对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译者的双重身份和目的语读者审美期待.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在分析了孟浩然<春晓>的不同译本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诗歌由于具有特殊的文学和美学特征,其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诗歌翻译更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8.
嵇康从表现方式到题材内容等方面对四言诗进行了改造,跳出"思无邪"之俗套,使其独具特色,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嵇康的人格具有游心太玄与任性宇内两个突出的方面,是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融合,弥合了庄子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落差,更不存在阮籍式的人格冲突与心灵扭曲,表里澄澈,具有非同寻常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黎族歌舞诗《达达瑟》在赴京、津、沪、穗历时近一个月的访问演出中 ,赢得了连场喝彩 ,被誉为“祖国少数民族文艺舞台上的一朵奇葩”、“反映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海南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它的成功 ,既离不开海南本土所具备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也离不开演职人员对民族文化美学意义的刻意追求。在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中 ,有必要进行一番理性思考 ,以便获得更高层次上的升华。歌舞诗是集歌曲、舞蹈、诗歌于一体的综合文艺形式。它与音乐舞蹈史诗相类 ,但更侧重于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演绎诗的蕴涵 ,是一种灵动的特殊诗体。黎族歌舞诗《达达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