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2.
<正>【活动目标】1.细致观察画面,理解动物穿背心的感受以及背心变化的原因。2.学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语句。3.体验故事中鼠小弟的心情变化,感受宽容的快乐。【活动准备】1.教学PPT。2.小背心。3.动物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T:来,宝贝儿小眼睛看曹老师,我来看看谁的小眼睛在发光啊?T: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请你们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T:其实啊,这个东西是鼠小弟的小背心,原来的小背心很合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2课。【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翠鸟的外形,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一、颜色导入,感受鲜艳,渗透语言训练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姓什么吗?出示"朱",学生进行扩词,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的: 1.感受行动绘画大师波洛克作品的风格、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感受色彩相溶的奇妙变化. 3.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刺激,体验玩色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油画棒,各色水粉、白纸、塑料小瓶若干;节奏感强和舒缓的音乐;波洛克作品和其它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 1.欣赏作品,我去感受. 欣赏《形式的自由》、《作品13号》、《薰衣草之雾》,请幼儿谈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感受?画家用了哪些颜色?你认为画家是怎样画的,用了哪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情景说明】《花钟》是六年制人教版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学过程】师:课前有许多教师问我,今天为我们讲什么公开课?我说讲《花钟》(板书《花钟》)。不少教师让我解释什么是“花钟”。我说待会儿,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会给你满意的答案。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令所有的听课教师失望。(生采用各种方式读书)生:用花做成的钟,就是花钟。生: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将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就是花钟。师:各位教师、各位同学,你们听明白了吗?当你看到这样…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尊重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独特的生命感受。那么,如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彰显生命的色彩呢?我不停地探索着……【案例】教学《夏天》,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为雷雨前配一幅插图。设计师必须要寻找"画什么"和"怎么画"两个落脚点。于是,孩子们开始仔细研读课文,寻求依据。"湖水也烤热了。"老师请教,"用什么颜色画最恰当?"这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思路,明白作者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3.围绕中心句,通过品读词句,具体深入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心情。【教学过程】一、聆听圆舞曲1.畅说感受。播放《勃拉姆斯圆舞曲》。师:这个音乐好听吗?听了有什么感觉?2.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颜色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培养学生喜欢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课文的写法,续写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彩笔、自制课件、课文配乐磁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没有颜色,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师:是啊,颜色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颜色。2.来,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这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由色彩装点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学生欣赏课件。(课件内容是:五颜六色的风景、服饰等。时间控制在2分钟之内。)师:看完课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1.读题。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禁不住要问什么?(预设:"永生"什么意思?谁在大海中永生?为什么在大海中永生?等)3.初步解疑。(课件出示邓小平像,明白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一、立足教材,由本而发【课堂回放】师:刚才我们模拟了乘小船穿过孔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紧张、刺激、特别。师:之所以会有这样感受是因为孔隙——生:孔隙窄小、低矮。师: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呢?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围绕“石”“、潭”两字,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景物,理解作者借美好风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媒体】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作了自我介绍,你们猜猜陶老师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指课件上本人笔名陶近涓,意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大多失意郁闷而寄情山水,我也是“醉翁之意不在…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疑:(播放录音:"爸爸!原谅我!原谅我!")"原谅"是什么意思?听了录音,你想知道什么?(揭题)读题后,你又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赏析《项链》的叙事节奏对揭示小说主题的意义。2.理解小说叙事的节奏并体会其价值【教学过程】一、导入《项链》是19世纪法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部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引发了世人很多不同的解读和探究。那么这部小说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项链》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如下几方面: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一、猜想中唤醒旧知经验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的一部分,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提问:猜出来了吗?刚才我只出示一半,你是怎样很快就猜到脸谱图的?它的对称轴在哪?揭示: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很多,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6.
《五彩池》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奇妙的想象,把五彩池描写得异常美丽神奇。五彩池的形状美、颜色美,给人以美的感受;水本无色而五彩池水却五颜六色,又使人生发探秘的欲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美,在议中探秘。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理清文路,感受结构美 第一步,从课题入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可这样引导,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把学生带到课后思考和练习1的第(1)(2)两小题上去:五彩池在哪里?水池是什么样子?池水有哪些颜色?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然后围绕以上四个问题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划出有关句子。  相似文献   

17.
<正>【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克服幼儿对黑夜的恐惧心理。2.鼓励幼儿讲述独立睡觉的勇敢经历,大胆讲出不敢一个人睡觉的原因。3.激励幼儿愿意尝试独立睡觉。【活动重点】激励幼儿愿意尝试独立睡觉。【活动准备】1.课件PPT、心情卡、图片若干。2.调查表、床、夜灯、遥控门铃的介绍等。【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依次入座。2.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你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鲁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第一目。【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一段伴有优美音乐的自然风光视频)[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看到的一幅幅画面给了你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回答自己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激励学生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感受抓住总体句展开具体叙述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井水的特点及作者如何表达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井的喜爱、赞美之情,懂得“正是由于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的道理。【教学准备】收音机、教学磁带、制作课件。课前复习《种苹果树》一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古井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口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朗读第1自然…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