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校本教材诵读教学活动时,从"诵""感""背""默"四个字上做了有效的尝试。首先让学生自读,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古诗文。诵是感的基础,感是诵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读"与"写"是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但当前学生的读写能力却不容乐观."以读促写"的目标定位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尽可能将作文写"活",并能有个性的表达.而将作文写"活"的要旨是叙述写"真",描写写"活";情景写"真",体验写"活";说理要"真",论证要"活".语文课堂教学若能善于教会学生注意积累,学会模仿,重视创新,"以读促写"的绩效及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便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4.
舒丽群 《江西教育》2011,(11):43-43
<正>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巧妙用好"听""说""读""写",能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需"厚积"而后才能"薄发"的学科,实现语文教学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如何"学懂",而是在于如何"记住";语文学习无论是书面阅读,还是生活见闻,更重要的还是读(见、听)出"见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说、会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理念,抓住阅读契机,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融和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习得写作方法,为写作搭建"脚手架";坚持写作反哺阅读,援引文本案例说"法",选取文本范例练"法",为阅读寻求"生长点";最后,坚持以生为本,读写相生,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灵动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幸福所在。语文学习中,利用"读""说""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乐趣、学有动力,使课堂灵动起来,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快乐、收获喜悦,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读写课程内容包括:读"自编教材",写"读书笔记";读"当代名家",写"作品简介";读"泰州名人",写"名人传记";读"千里历程",写"山水游记";读"励才校园",写"母校留言";读"主题美文",写"升格作文";读"经典影片",写"微型作文";读"古典诗词",写"现代小诗";读"专题名言",写"凡人名言"。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语文这门学科厚实丰盈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巨大的潜能,"共生"出了强大的精神磁场和语文学习力,达成了"读写共生"。  相似文献   

10.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紧扣时代主题、注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了高考以文化人的目标.在试题的设置上强调真实思辨,着眼于学生自我真实的表达.以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作文题为例,谈一谈考场作文中注重聚焦"真我""个我""大我",从而写出真实而有思辨性的美文.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师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教例, 说的是于永正老师在丹阳师范附小上的一堂公开课"新型玻璃"。课堂上,于老师请一位女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结果请的不巧是位"学困生",可想而知课文是读不下去的。一个句子一连七遍,都没读正确,女学生很急,失去了信心,想坐下。于老师却抚摸着她的头,让她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在心中默念一遍,并鼓励道:"第八次准能读正确。""第八次"学生终于成功了, 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相似文献   

12.
【适用年级】六年级。【教学思路】在古诗词赏读教学中,教师尝试以"一首带多首——古诗整合教学法",努力落实四个字:读、想、赏、悟。立足"诵",扎根"习",通过诵读达到知义明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习得方法。《古诗词四首》中的三首古诗词来自小学阶段人教版教材:《渔歌子》(四下第23课);《小儿垂钓》(三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一字诗》(六上《语文园地一》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强调一个"读"字,而数学教学则强调一个"练"字。语文教学通过对文章一遍又一遍地"读",字、词、句、篇、章、结构等语文基础知识得以落实,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得以体会。数学教学中则是对各类习题一道又一道地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文本解读可不求甚解。"这话我不敢苟同,充其量我也只能赞同一半。在学生解读文本时,可如陶渊明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然而,《说文解字》云:"读,诵书也。""读"字的本义是背诵朗  相似文献   

15.
目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以"少讲多练"代替"精讲多练",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只重教法而忽视学法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以"正语文""语文核心素养""沉潜学习"为关键词,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从上课开始到上课结束,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各种方法,都努力地体现一个"正"字。特别是文本学习的五大步骤,读、美贯穿始终,每一步都离不开学生的"沉潜学习",每一步都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努力让语文课切实做到三"实"——实在(不搞形式)、实惠(有内容、有内涵)、实效(经得起检测,能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提高学习兴趣,对于语文的作业布置,我们也应该重视,要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要加强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练习,以达到切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苦练"变为"乐练",最终达到全面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19.
邓云 《成才之路》2020,(3):52-53
读与说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读是说的基础,说是读的表现形式,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主要从读前练说、读中练说、读后练说三方面,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与说的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基础训练4》,体现了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是要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与本组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练,不断实践,着眼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基础。下面,仅就《基础训练4》中的阅读训练作如下建议:1紧扣目标,自主学习本次的阅读训练,要紧扣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一要真实,二要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