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2.
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突出一些。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则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你越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可有的学生却经常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你越强调有些书刊学生不能阅读,可有的学生却在同学中传阅;你越强调在学习时间不准玩游戏机,可有的学生偏偏在学习时间去玩游戏机;你越要求学生不准去网吧,可有的学生却经常泡在网吧里;你越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可有的学生却学习不动脑。总之,凡是你要求他不能做的事情,他经常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逆反心理在学生中作怪。对待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逆反心理,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很恼火,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就冷眼相…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学生,犟倔脑,软硬不吃,一股牛劲。明明犯有过失,你若心教育,他若罔闻:你斥责惩罚,他横眉冷对,甚至摆出一幅唱对台戏架势,弄得你气没一处出,往往发出“恨铁不成钢”的感叹。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转化工作,这是小学教育实践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没有提及,然而,却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或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逆反心理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大敌,学生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说服教育不易奏效,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青少年价值观与成人价值观的冲突、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及自我中心的消极膨胀,都可能成为其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和内部动因。对此,不仅学生家长,而且学校教师均缺乏充分认知。这不仅不利于和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正确认识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研究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闲暇之余,老师们感慨较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如今90后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君不见:与老师“顶牛”的现象多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也增多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了教师工作顺利进行的巨大“拦路石”。  相似文献   

9.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要正确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成人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具有自己的特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究其原因,成人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个主要因素,深入研究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成人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所谓逆反心理,是一种以“对着干”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由于青少年往往处于被教育和被管束的地位,在说理方面无法与教育者抗衡。因此,他们多以行为的反向来表现他们的不满和反抗。目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13.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就会发现,在教育学生时,常常会遇到学生不听话甚至产生逆反对立的情绪。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寻求解决良策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牟东芳 《广西教育》2014,(29):65-65
正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学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犹如缺乏浇灌的娇嫩花朵,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真诚呵护。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  相似文献   

15.
一、超限逆反心理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常常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软硬不吃,好坏不知。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对这一现象概括为"现在班级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管理教育者的困惑和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如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走出班级管理的困境是我们每位班主任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作中,班主任经常会碰到一些不“乖”的学生,他们对正面宣传不认同、不信任;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否定;对思想教育和学校纪律消极抵制、蔑视对抗……这些令人头疼的学生自然不会像听话老实的学生那样受老师欢迎。但作为班主任,如果细心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在这些“反叛”的学生身上,其实有着许多闪光点:他们头脑聪慧,思维活跃;观念更新快,思想前卫;敢于质疑,富有创新精神……因此,那些一向视反叛学生为“另类”的班主任,非常有必要认真解读他们。“反叛”学生一般都具有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心理?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19.
闫进伦 《成才之路》2010,(32):64-65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脾气倔强的学生专跟教师"作对"。学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却不理睬,偏要那样做;犯了错误后,你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不但不听,反而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跟你唱对台戏等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是指一种较为稳定的、对外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的或相反的情绪体验的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标新立异,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再一味地认同。因此,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