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祥林嫂的悲剧是风俗悲剧。野蛮时期留下的祭俗,氏族社会遗留的婚俗,封建社会的礼教,使构成了当时鲁镇风俗。婚俗使祥林嫂守寡、失子、失贞,成为所谓“败坏风俗”的人,最后以悲剧告终。小说似给我们提出这样的命题:妇女要彻底解放具有独立的人格;就必须彻底铲除旧有的顽固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2.
执教《祝福》时,有学生指出:祥林嫂的一生饱含辛酸和血泪,可谓是人在窘途,在她执着而又愚昧地追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时,假如"我"能给祥林嫂一个明确的回答,祥林嫂是不是不会死去?在师生的深入讨论中,我们发现无论"我"怎样回答,祥林嫂的命运都是无法逆转的,她是非死不可的,以下就是我们探讨的成果。祥林嫂遭遇了窘途。回想祥林嫂的一生可谓是人在窘途。"立春之日,丈夫亡故;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  相似文献   

3.
4.
赵本志 《现代语文》2006,(12):37-37
一、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3.抓住全线索,学习如何选材。二、教学重点 难点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教十余载,讲授过很多文章,但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鲁迅的《祝福》中对女人的刻画,看似信笔,实则匠心。此文是越教越佩服鲁迅的妙笔,越教越为之寒心,气愤,为文中女人的"不幸,不争"而叹惋。一、被压迫者——封建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祝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篇优秀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祥林嫂被当时的黑暗礼教和黑暗社会逼得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故事。对于小说,学生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有很强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人。因此在学这篇课文以前,我的教学构思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祝福》的电影,然后再对课文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祝福》通过讲述祥林嫂在封建社会神权、族权、夫权和政权四条绳索的扼窒下最终走向坟墓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戕害.小说中有两处说到"醉醺醺":一处是新正将尽,卫老婆子给四婶拜年,"已经喝得醉醺醺的",然后给四婶讲述了祥林嫂被婆婆领回家后的经历.大意是祥林嫂被逼改嫁却因祸得福,嫁了贺老六后生了儿子,"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一处是小说的结尾,祥林嫂在新春逝去后,鲁镇照样举行盛大的"祝福"仪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珊,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细加揣摩,两处"醉醺醺"的含义真的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祝福》常读常新,常教常新,每读必问,每教必问,今提出"二问",略作探讨。一问服饰何以完全相同?——"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初到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自背心。这时她二十六七岁。再到鲁镇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自背心。这时她三十或三十一岁。时隔四年多的时间,祥林嫂怎么还穿着同样的衣服?一件衣服居然穿了四年?可能吗?小说这样描写到底有什么用意?试问,祥林嫂四年来就没有缝制一件新衣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丈夫死了以后,祥林嫂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  相似文献   

10.
《祝福》是鲁迅先生创作辉煌时期的作品,对它存在着不同的解读。本文认为《祝福》的主题应是表现了作者对女性处境和命运的关注,揭示女性身上存在的落后一面,进而唤起人们起来抗争。其中的人物卫老婆子精明能干,形象鲜明。全篇人物语言精湛恰当。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一、认识春天及迎春祝福对反衬祥林嫂悲惨遭遇的作用。二、把握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所揭示的深刻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12.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该怎么教学,语文教学界的同仁有许多方法。笔者在教学本文时,尝试变换一个角度,抓住小说中的细微之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挖掘细节所体现的深刻思想,由此向全篇突破,理解小说的主旨,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我们先看一段文字: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  相似文献   

13.
张振朝 《现代语文》2010,(2):134-135
鲁迅的《祝福》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由于鲁迅的深刻描绘,使得祥林嫂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同情怜悯,然而在平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到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戕害,  相似文献   

14.
15.
<正>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课内阅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中外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欣赏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重点。《祝福》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社会摧残的"病态"的祥林嫂。作者通过对她病因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贯的思想,即正视现实的批判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本课主要是通过对祥林嫂病态病因的挖掘来理解鲁迅精神,解读鲁迅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典型人物的出现离不开典型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他是人物生存的土壤,也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要分析小说必定少不了分析社会环境,要分析人物更少不了分析社会环境。但高明的作家所写的社会环境都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不易分辨,再加之分析社会环境离不了穿插人物,搞的不好又变成了分析人物形象,让人不知所云。在教授《祝福》时自己加以探讨深究,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祝福》塑造了一个受尽封建礼教摧残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控诉入木三分,使人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社会。而在同情祥林嫂的同时,我们更痛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元凶、对祥林嫂进行精神摧残的刽子手——鲁四老爷。这里,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散落在字里行间的数字,  相似文献   

18.
《祝福》中的祥林嫂饱受封建宗法思想摧残,在夫权、族权、神权的压迫下,“想做奴隶而不得”,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这些年,老师们都面临着各种教育教学理念的冲击与洗礼,而触摸、探索、研究、落实这些教学理念,最好的渠道就是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去感悟、去渗透、去反思。从理论到实践,最后再回归理论,是每位教师必走的一条教科研之路。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些年所做的公开课和平时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