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班有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孩雯雯,不爱回答问题而且声音特别小。一次接力朗读课文,轮到她了,我心里一犹豫,还是决定让她读。我用目光暗示她,她怯怯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读得慢。”我笑了,抚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着急,慢慢读。”她读得真的很慢,几乎是一字一字地读下来的,而且声音也很小。读完之后,我第一个鼓起了掌,孩子们也都为她鼓起了掌……课下我想,假如我不给她朗读的机会,也许这个孩子会把自己永远“包裹”起来,封闭起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教师加倍呵护。这节语文课,我学会了…  相似文献   

2.
失色的太阳     
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至今还存放着一封没有发出的信。这是一封在下笔的时候就已经迟到的回信,它对它应该的归宿已没有任何意义。我执拗地保存它,因为它既是自己亵渎信任的见证,也记录了我亵渎信任后的虚伪。 周日,我带着女儿在超市闲逛。"肖老师--"一个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扭过头,遇见她腼腆的目光。她是我  相似文献   

3.
镜中的我     
照照镜子,里面有一个百看不厌的面孔。无论是正面、侧面和任何角度,我都是这样的喜欢看着它,年年、月月、日日的面对着它。不是镜里人样子特别出众,而是这面孔像是我一位心灵相通的知音人那样:当我高兴时,她就快乐地面对着微笑;当我失意时,她也一样闷闷不乐。有时又把心事告诉我,虽然我只听到自己的声音,但是她好像告诉了我很多心里话似的。我这位镜里的好朋友,她有一个方形的脸,有一对长而乌黑的浓眉,  相似文献   

4.
读完这篇散文 ,我感觉自己心灵产生强烈的震颤 ,不能不从内心深处佩服作者对生活材料独特的处理和深入的挖掘。“我”在省城商旅受挫、肌体疲惫、心灵浮躁 ,想在家所在的山城里做一个短暂的停留。小女孩是以一种弱小可怜的形象出现在作者眼前的 ,她的一切都与菜场这个原始交易的场所格格不入 ,“营养不良” ,夹在两位胖大嫂的中间 :一尺见方的小摊位 ,一堆十小捆纤细的蕨菜被两边堆码得高高的大把肥硕的蕨菜挤迫着 ,每位认真的家庭主妇都不会光顾她的摊位。以致“我”以商海中见惯大吃小、强凌弱的经验 ,不敢对小女孩再多看一眼。读到此处 ,…  相似文献   

5.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沉下心来,去回味那种曾经带给你心灵颤动的声音,把那份美、那份激情带给我们……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天,母亲给予了我们每人一颗种子,那颗种子的名字就是美。当我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美也跟着我,她告诉我,她有无数的声音,每一种都绽放出她的活力。瞧,这不,她含着笑,拉着我的手来了。你听!“起立!老师好……”同学齐声叫道。“这是我的声音,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发出来!”她边说边拉着我走了……你听!“老师早!”全班同学齐声叫道。“你们的声音就是我的!我愿同你们一起展翅飞翔!”一眨眼的工夫,她又不见了。“呀,你怎么带我到…  相似文献   

6.
在我心灵的山涧,有如叮咚的山泉欢快不息地流淌着的,老师,那是您的声音。它虽然并不洪亮,甚至有些沙哑,但却一直是我灵魂深处一曲高亢的圣歌,营造着我人生四季最美丽动人的风景。从我刚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您的声音就犹如优美的和弦,回荡在我的心空,为我开蒙启智。它是一首悠扬的牧歌,引领浑蒙  相似文献   

7.
追求     
不要责怪剧作家们总爱在作品中安排一些近于离奇的情节,生活本身有时就充满浓郁的戏剧色彩,比如此刻我与她阔别十年之后的重逢。下课后,我匆匆地离开教室。与其说我不想见她,毋宁说我没有勇气见她。然而,她却追了上来。离得这么近,听得出她喘息的声音。我的心也在喘息,沉重的羞愧压着它。“齐——老师……”我嗫嚅着,发出的声音连自己也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感念,感念几百万年前那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猿人,他是我的远祖;感念几十万年前那位母亲,她管理着一个氏族,温暖着那些粗砺的男人,在一个悬念重重、没有理性阳光照耀的混沌天空下,她用母性的双手疏导着蛮荒的生命之河,使我们有了可以浮流而下的上游,她是我最伟大的祖母;感念那用手指在大地上画下第一缕线条和第一幅图案的人,他是我最智慧的祖先,是大师中的大师,因了他,万物从此被人辨认和书写,直至一笔一笔终于画出了自己的心灵,于是日月星辰都见证着心灵并注释着心灵,一切的存在都与心灵发生联系并丰富了心灵,他应该是我们精神的共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震颤     
在通读了5月份《山东教育》登载的《关注心灵》,我的心被震颤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点燃它。”嘉峪关学校推出的评语改革正是点燃“火药”的引子。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与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书香做伴     
畅游于书的海洋,感受阵阵扑鼻的书香,令其流进我的血液,带给我心灵的感动。还记得小时候,温馨的灯光在照耀,悦耳的声音流入我的耳朵,那时的妈妈,一手捧着书本,一手轻轻拍着我。扣人心弦的故事情情节一点点从她口中流出,占据了我饥渴的心灵,从那以后,我爱上听故事,于是我每天撒着娇。央求着妈妈讲上一两个故事给我听,陶醉存故事中。  相似文献   

11.
远离了白天的喧嚣,没有了课业的烦恼。当黑色的夜纱悄悄地笼罩了大地之后,搬把椅子,坐在院中赏月,也不失为一种雅事。虽然今天的夜色好朦胧,像笼着轻纱的梦,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夜原来也是有声的,月亮好像睡着了。只有虫儿们的合奏曲还在夜空中飘荡,我静静地望着天空,隐隐约约听到一种悠远悲凉的声音从远方飘来。来者好像走了一段很长的路,以致声音有些枯涩。慢慢地,声音近了,近了,原来是心灵在说话。我静静地倾听心灵的自语,情感也随之起伏不定。只听心灵悲哀地说:它好累呀!原来它打了败仗,不想再挣扎着争夺下次的胜利。一次次的挫败,…  相似文献   

12.
最好的忠告     
大约在我12岁时,有个女孩是我的对头,她总爱挑我的毛病。日久天长,她把我的毛病数了一大串,什么我是皮包骨,我不是好学生,我是捣蛋姑娘,我讲话声音太大,我自高自大……我尽量克制着自己。最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含着眼泪和愤怒去找爸爸。爸爸平静地听完我的申诉后,问道:“她所讲的这些是否正确?”“正确?但我想知道的是怎样回击!它同正确有什么关系?”“玛丽娅,知道自己实际上是怎样的难道不好吗?  相似文献   

13.
小黑狗     
潇虹 《现代语文》2005,(5):9-10
像从前一样,大狗是睡在门前的木台上。望着这两条狗我沉默着。我自己知道又是想起我的小黑狗来了。前两个月的一天早晨,我去倒脏水。在房后的角落处,房东的使女小钰蹲在那里。她的黄头发毛蓬着,我记得清清的,她的衣扣还开着。我看见的是她的背面,所以我不能预测这是发生了什么!我斟酌着我的声音,还不等我向她问,她的手已在颤抖,唔!她颤抖的小手上有个小狗在闭着眼睛,我问:  相似文献   

14.
向晚的钟声     
向晚的钟声是有脚的生灵,在夕阳的余辉里,在火烧云的簇拥下,在暮鸦归巢的时分,她迈着铿锵的双足,悄悄地潜入我的心头。在心灵的殿堂里.我为她加冕,扶她走上我的王座。她就是我的女神,雍容、高贵、圣洁。我在台阶下毕恭毕敬地站着,满怀着虔诚与热望。我感到自己如同清晨一株带露的向日葵,谦逊地将自己金黄的头颅倾向东方,正接受初升的太阳光芒  相似文献   

15.
<正>也许很多人的意念中都有过一盏远方的灯,它可以穿过重重的迷雾,照亮我们心灵的深处,引起我们无限遐想。洪泽湖上的一艘渔船里,就有这样一盏灯,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那是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傍晚,我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电话那头细弱却清晰的声音传来:"吴……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愣了片刻,在为数不多的学生中,翻找着这声音的名字:"小全,是你吗?"她很开心,不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要作个怎样的教师?这是10年前初登上三尺讲台时,李亚敏经常问自己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深深地影响着她,“好老师要时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爱学生”成为李亚敏的座右铭。回忆工作的点点滴滴,整理着纷繁复杂的思绪,“教育就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育就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这段文字如春蚕破茧般撞击着她的心,因为,她正是在用心灵解读“教育”这两个神圣的字眼。  相似文献   

17.
缺失的父爱     
刘霞 《生活教育》2013,(1):112-115
上个月的某天,应朋友的邀请观摩了一场他们机构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课。有个环节,要求每一个学员讲一件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困扰心灵的事情。其中,有个叫唐欣(化名)的学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为她出众的形象,温柔、绵软的声音,更因为她讲述的她和她儿子的经历,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迹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站在讲台前,满怀热情,进行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这就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我从教一生的诺言。教师应用一颗真挚的心,把学生当成一本书来品读、欣赏、研究,以情感赢得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十几年前我初次带班时,一名性格孤僻的女生被别的班级拒之门外。望着那双失落的眼睛,我用爱心接纳了她,我用力握住她的小手,认真地对她说:“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之后的三年里,我一直用心去关怀她,用真诚的爱去开启她情感的封条,使她不再封闭自己。我发现给她造成伤害的竟是她小学的教育,解…  相似文献   

19.
张业厚 《教育文汇》2006,(10):53-53
我喜欢站在花前,看她静静绽放时的美丽。每一朵花儿都是一种表白,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宁静致远,有的雍容大度,有的矜持内敛。每一片花瓣儿都是一个飘逸的精灵,她能将我荒芜的心灵羽化成一片绿叶。我吮吸着花儿的芬芳,在她身旁放松心情,任自己的思绪在阳光下停泊,或像晾晒过冬的被子一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我第一次看到了《神州学人》杂志,真是相见恨晚。这是国内惟一一本面向留学生的杂志,我把她介绍给在海外的朋友们,让他们也听一听来自祖国的声音。在国外,关于祖国留学人员的信息不多《,神州学人》鼓励一大批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在我的家中,书橱上总是放着一本最新的《神州学人》。伴随着阅读《神州学人》杂志和访问它的网站,我也在经历着自己多元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