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帝国主义,是当今世界一切反动势力的支柱、帝国主义阵营的首脑、中国人民的死敌。通过教学,揭露美帝国主义的反动的腐朽的本质,是我们历史教师的任务。我们要使学生对美帝这个“纸老虎”的装腔作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树立起蔑视敌人的思想。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美国”的教材有着丰富的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它讲到了“美国经济发展和垄断资本的成长”、“美国的积极侵略”、“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和“美国工人运动”。这些都是直接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帝国主义性质的好材料。有些材料也比较典型,如对美国垄断巨头的垄断性的描述等等。考虑到美国现今政治的反动,垄断巨头对美国政策的影响,特别是洛克菲勒等家族对美国政府的操纵,仅仅依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念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西方主战派的“新干涉主义”思维。“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扩张性思维方式的一种延续。在他们看来,西方文明最优秀、最合理,所谓全球价值观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所谓全球公民社会就是以美国为霸主的强权社会,这种社会必须用武力来构建;哪个国家敢于拒绝这种价值观,敢于对美国的霸权说“不”,就是“胡作非为国家”、“邪恶国家”、“无赖国家”,就应该受到惩罚。美国的“世界领袖”梦由来已久。一部美国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谋求充…  相似文献   

3.
探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异时,通常将美国“普通话”(General Ameri-can,简称GA)与公认的标准英语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RP)进行比较。美国“普通话”就是一般所谓的“美国音”,在美国这种发音最具有代表性;使用的人最多美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地区最广(占美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今天,美国的广播、电视、电影的播音员、演员都用GA;美国对全世界的英语广播“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我有机会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教育管理高级研修班”,对美国的基础教育作了为期18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听讲、读书、对话、访谈、考察.不敢说“走进”了美国教育,倒确实是“走近”了美国教育,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及其教育文化有了远比从文本和媒体获得的深刻、具体得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5月24~30日,在“美国学者赴内蒙古讲学活动”中,曾任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爱德·维兹维尔分院的教务长、副院长、博士、教授——塞姆·皮尔森来我校讲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的60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皮尔森教授为广大师生做了“计算机时代的含义”、“英国和美国人的革命经历”、“美国社会中的宗教”三方面的主题讲座。即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美国人艰苦的革命历程;美国宗教的世俗化及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此次报告会使学生对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及计算机时代社会发展的前景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大…  相似文献   

6.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帝国主义政府的反革命事业尽管每天都在做,但是在嘴上,在官方的文书上,却总是满篇的仁义道德,或者多少带一些仁义道德,从来不说实话。”美国统治集团就是这样,一贯标榜美国是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极力宣扬美国教育制度的“民主”和“平等”。一九七四年美国总统咨文中,大肆吹嘘在本年度要完成的所谓“十点计划”中,就有什么“改善教育”、“使所有的美国人都获得均等的机会”、“使美国印第安人得到公正的待遇”等等动听的许愿。但是,血淋淋的事实却使广大美国人民看破了美国统治集团的这一套谎言。他们当即揭露,美国总统的这个咨文,只不过是对美国人民的又一个欺骗。在美国,哪里有什么劳动人民、黑人群众和其他少数民族生存的自由和平等?更何况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感受"美国教育"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初,笔有机会去美国,走访了哈佛、斯坦福等大学及美国众议院、教育部有关部门.在与同行的讨论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杂多,诸如,为何而教、“在家上学”、“积极行动”、学券制、消费主义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等.关于这些话题,人们都有不同意见,这既反映出当前美国教育的理论困惑,也使笔对美国教育的多样性和教育学话语的多样性有了切身的感受:当我们说“美国教育……”的时候,“美国教育”这个概念,所表达的不过是某种美国教育而已.美国教育的多样性特点格外鲜明,以致于不存在什么可以笼统地称为美国教育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从建国到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被迫参加二战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思想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今天在美国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孤立主义对其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那么,何为“美国式的孤立主义”?在历史上,美国推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是“真孤立”还是“假孤立”?通过对孤立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阐述,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孤立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芦沟桥一手制造“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黑幕。“七七事变”使远东形势更为险恶,也使世界风云更为紧急。对此,在远东和世界有着重要利益的美国作何反应呢? “七七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侵华行径采取的是不承认主义,即表示不承认日本侵华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丝毫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合法条约之权利,也不拟过问任何解决事件之方法,但此项方法不得破坏美国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持明显的妥协态度。只要日本不损害美国的利益,换言之,只要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不受干扰,美国对日本攫取东北并无从中作梗之意。美国的不承认主义所不承认的,只是对美国利益的损害、对门户开放原则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变化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经历了冷战时期的苏联“霸权主义工具”、抗苏的“战略盟友”,到冷战结束后的“合作伙伴”和“战略竞争对手”,再到当前的“利益相关者”的转变。这一变化展现了美国对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身份的认同。但与此同时,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使美国始终不会放弃防范、遏制中国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战前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干涉、扩张和控制。在此期间实行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泛美协会”及“睦邻政策”,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和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二战期间门罗主义的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得到了美洲国家的普遍接受,拉丁美洲真正沦为美国的“后院”。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本土哲学,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它塑造了美国外交决策者的文化价值观,因而美国的对外政策总是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谋求其在华的利益而制定、提出的,“实用主义”的哲学理念对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展现出桑塔格对女主角玛琳娜所处历史的“颠覆”和重构.作者从美国梦的颠覆和小人物的“大历史”两个方面探析小说“颠覆”的主题,从波兰国内、美国社会的抑制力量以及主人公自我的抑制力量来分析“抑制”主题.“颠覆”和“抑制”是新历史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小说中,新历史主义体现在对边缘人物、对社会各层“小历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12日,教育部社科中心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及我们的对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结合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对“颜色革命”、“街头政治”的含义和实质、“颜色革命”发生的内外背景、美国推行“街头政治”的策略和手段、“颜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必然性和现实威胁性、新形势下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以及渠道和手段、如何应对美国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统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1999年8月27日公布的美国教育统计,包括了美国全国人口数、少数民族、现任国家领导人等,对了解美国的教育概况提供了“量”和“质”的依据。现摘译如下:全国总人口………………270299000人(这是美国人口调查局于1998年提供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外交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领导世界、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以武力或“柔性”施压在中东地区推行美国式的民主而使得民主失去了原有意义,变成“危险的民主”。“适应型民主”对美国与阿拉伯世界都提出了要求,它的实施对中东的民主化进程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抵制“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教育技术是在实用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产生与发展的.通过对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享有“美国技术哲学之父”之称的杜威的技术哲学思想的探究,从其“技术是对工具使用的探究”“技术负荷多元价值”“技术背负伦理责任”等观点出发,理解美国教育技术的实用主义文化烙印,发现其教育技术概念演变呈现出“立足经验,追求实效,关注伦理道德实践”的特点,在文化理解的角度为我国有选择地借鉴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美国对华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传教士来华,主观上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新教“使命感”,希望把“普世”信念带到中国;客观上却从属于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传教士来华活动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近代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中,许多人直接地参与美国对华外交决策,这些决策中既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现实主义”思想,服从于殖民政策,又具有“理想主义”的基督教“普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