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科版《运动的相对性》是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时的新课教学,本节的题目在2011年课程标准实施后,由原先的"世界是运动的"改为"运动的相对性",确实,本节课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物理方法来判断机械运动和静止.那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该采取何种方法,让课堂更加精彩呢?笔者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以作交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张林 《物理教师》2000,21(4):12-12
现行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光的本性”中的第一节“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较难教的一节内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条:(1)本节内容基本上是叙述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史,没有练习量,课堂时间显得多了,出现“没事干”的现象.(2)有些教师不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认为各类考试根本不会考查这些内容,因此上课时照本宣科,上不出新意,从而心理上惧怕上这节课.(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不足,甚至把本节课当作是听历史故事,弄不清楚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对本节课的处理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出版社《选修3—1》第一章“直流电路”第一节“欧姆定律”,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相比,教学内容有明显增加、教学要求有明显提高.除了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等物理概念和规律外,增加了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涉及的物理概念多、规律多、思想方法多.因此,本节课对教师的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前不久听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行星的运动》这节课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和无效行为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分析课堂上如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为例,思考和讨论分析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解读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课标一方面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与归纳,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活动过程,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为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部分—“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为了达到“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之目的,教材设计一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探究,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为此,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问题来展开.第1题在题干部分说明什么是行星的运动特征,然后给出一组图表和问题,让学生逐一论证行星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与轨道形状方面的相似性.第2题在题干部分介绍行星的分类,作为基础常识,学生应该了解.本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将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进行类比,认识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再次证明地球的普通性.让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是本部分教材内容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钰东 《江苏教育》2023,(11):84-85
<正>我校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建构以引学、探学、展学、延学、测学为主要环节的“五学”课堂教学范式,实现“以学为主,互动生成”的课改理念。现以人教版物理教材高一“万有引力定律”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基于“五学”课堂教学范式的高中物理教学。一、引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万有引力”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生疏,因此,在引入“万有引力”之前,笔者先带领学生观看行星运动的视频,了解行星的运动有一定规律,让学生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之  相似文献   

8.
以“行星的运动”的教学为契机,畅谈核心素养培育,阐述本节教学在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地位突出、内容丰富、素材完整、教学多样、收效显著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学实践中,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建构主义倡导的“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物理规律,做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努力将二期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节物理拓展课“克拉珀龙方程”为例,介绍我们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一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出几个问题,以便上课时听课更有目的性.学生在课前自学司南版《物理1》(必修)中“学习运动、空间和时间”这一节内容时,有几个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提出了参照物和参考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的问题.笔者还是按照习惯,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大家都对课本上参考系的定义不能理解.  相似文献   

11.
笔者担任初中物理教师17年,先后使用过7种物理课本。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物理教学应该结合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在创新中启发学生认识物理、探索物理。把身边的物理引入课堂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从课本出发,把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使抽象物理变为身边物理。例如,在学习“熔解和凝固”这节课的内容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把一个刚从冰柜中取出来的、提前插有温度计的冻雪花梨让学生观察度数、感知温度,然后放入刚从井中提出的一小桶(0~4℃)冷水中,问:“同学们,冬季你们在家里用过…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希望每一届的学生在物理开学第一课即序言课上受益匪浅.笔者尝试着在序言课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进,将物理学以实验为载体,以想象为翅膀,以团结合作为主要手段,等需要大家多动手,多探索,多发现,多思考,多总结,多合作,多想象……的教学理念交给学生,引入歌曲《超越梦想》,用音乐带动人的情感;用游戏来主导本节课,达到寓教于乐,意义深远;把实验做为本节课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1 背景介绍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思维的起点.而当一节概念课同时是一个知识领域的导言课时,它的教学更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温州新课程改革“城乡共化”教学展示活动中,笔者担任了一节概念课的公开教学:“常量和变量”.在第一节的试课课堂中发生了一个意外,引发了笔者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遂有意将第一节的试课与最后的公开课进行参照对比(据了解,两个班级学生基础相当),借以明晰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为例,思考和讨论分析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李先明 《中学生物学》2007,23(3):30-31,36
笔者在温州市高中生物优质课教学展示暨高中生物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班活动中开设了一节“STS专题复习”(高三)公开课。这节课受到了与会师生广泛好评。其中一位老师这样概括了本节课的亮点:优异的教师素养、独特的教学设计、独到的教学方法、严密的教学过程、学生开放性的参与和亲密的师生互动。下面,笔者就这节课的创意和修正过程做一介绍,以期自己的进一步成长和对同行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认为: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在高三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针对知识网络构建程度不同的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暗示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一节习题课,都能是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的专题有明确的“收获感”。  相似文献   

17.
杨鸣华 《物理教学》2010,(2):15-18,64
上海的“二期课改”进入了提升质量、发展内涵的阶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理解并内化为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笔者作为一名区县物理教研员参与了四节《力的合成》一课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中的重难点内容,是在学习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之后,学习“大气的运动”和“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之前的核心部分.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看...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一节中详细介绍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其导师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第谷(1546-1601)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时,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问题,所得结果与其导师的数据至少有8’的角度误差,开普  相似文献   

20.
“光电效应”是继“光的波动性”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证据 ,在近代物理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生活中可应用于自动控制 ,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件设置的必要性“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电子的不可视性 ,光电效应的产生过程无法看到 ,学生脑海里不易建立起清晰的电子发射情景 ,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更谈不上提高效率和培养能力了 .为此 ,我们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围绕本节内容制作了“光电效应”课件 ,用计算机显现相应的物理图形 ,动画模拟无法看到的电子发射过程 ,直观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