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简易装置:取一次性注射器的外管,洗净,晾干.选择一个合适的橡胶塞,将事先准备好的铜丝插入胶塞中央,塞在注射器上,使铜丝下端距注射器底部约0.5厘米.再把胶塞连同铜丝取下,把铜丝下端轧成勺状,再取约2厘米长的一段铜丝一端轧成勺状,用细铁丝绑在胶塞的铜丝上,两勺相距2至3厘米.把注射器针头拔下,用一次性输液管上的小皮套套在小孔上,使其不漏水不透气.如图.操作过程:先往两勺上各放绿豆粒大小的一块白磷,慢慢伸进一次性注射器外管中,把胶塞塞紧.竖直放在盛有70oC以上开水的玻璃杯中(杯中水面应超过上端勺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一、演示空气有质量. 1.器材:感量较小的天平、夹子. 2.作法:将新的硬质气球和夹子放入事先调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右盘放入适量法码使之平衡.然后用嘴给气球吹足气,用夹子夹紧气球口.再放入天平在盘中,发现天平失去了平衡.必须在右盘中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增加的砝码质量就等于气球空气的质量.这样比课本中的实验简单,(不用抽气机)同样能说明问题. 二、演示帕斯卡实验. 1.器材:玻璃三通管、长约2米的橡皮管、漏斗、细线、橡皮管、皮管夹. 2.作法:将各器材照图1装配好.往漏斗中灌水,且通过玻璃管放出气球中的空气,放完气后再用夹子夹紧.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可以加快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原理〕2H_2S SO_2=3S_ 2H_2O 常温下,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会有浅黄色硫生成,但压强不同生成浅黄色硫的速度不同,从而证明增加压强,可以加快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准备〕用二只集气瓶分别收集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备用。〔演示〕用二只150毫升的注射器同时吸入约60毫升的硫化氢气体,再同时吸入约30毫升的二氧化硫气体,将注射器细端管口连接的细橡皮管夹紧即密封,然后将一只注射器的活(?)压缩到体积为40毫升左右,半分钟后即有浅黄色硫生成,而作对照的另一只注射器并无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一)用品: 仪器:一端拉细的粗玻管(附一段塞有玻璃珠的橡皮管、橡皮塞)铁架台(附铁夹)水槽制取二氧化氮气体的装置: 药品:钢片 硝酸(浓) 石蕊试液 (二)操作: 1.制取二氧化氮气体:略  相似文献   

5.
正一、创新演示实验,优化课堂教学。传统教学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甚至对实验教学产生抵触,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实验教学中对演示实验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用手机做声学试验:找一个瓶子,里面放置一部手机,然后再放入几个乒乓球将空间占满,用插入玻璃管的塞子封住,外接一个橡皮管,橡皮管一端接一个大号注射器;用另一部手机给瓶内的手机拨号;用注射器缓慢抽出瓶内的空气;随着瓶内空气的减少,瓶内手机铃声逐渐减弱,直到最后听不到声音,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很感兴趣,同时明白了声音传播的规律。二、引导同学积极参与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方法:取三块小铜片放入5ml的玻璃注射器内。先吸入3ml热水,再吸入1ml市售浓硝酸,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出立即用软木塞套在针头上。这时可看得注射器内铜与稀硝酸激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无色NO气体。当注射器内产生了足够量的NO气体时,将注射器针头稍向上,去掉软木塞,套上一个干燥的小玻璃试管,把无色的NO气体通入试管中,即刻小试管里出现红棕色。  相似文献   

7.
木炭对二氧化氮气体的吸附和对溶液中红色素的吸附.一.实验装置A.具支试管,B.可上下移动的铜丝,C.悬挂在铜丝上的铜箔,D.1mL浓硝酸,E.本炭块,F.1滴红墨水溶于50mL蒸馏水中形成的溶液,G.小汽球,K1、K2、K3是橡胶管上的止水夹.二.实验操作1.连接装置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开启K1、K3,关闭K2,微热试管若U型管水面左降右升,再开启K2,气球胀大,U型管水面左升右降,说明气密.2.拆开装置,在试管底部加1mL浓硝酸,在试管的胶塞上插铜丝,铜丝上挂少量铜箔,将胶塞塞紧试管,锥形瓶中放入预先灼烧过的…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生物》第二册“排泄”这一章中,由于肾单位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模糊认识,这为理解“尿的形成”增添了难度。为消除此患,笔者认为,在讲解该知识时引人如下教具,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1教具制作(如下图)1.1肾小球取一根长约22厘米的红色灯头线,把中央约15厘米长的包皮小心剥掉,露出里面较多的细钢丝。这样.两端的灯头线可表示入、出球小动脉,中间的细铜丝表示毛细血管丛。考虑到入球小动脉要比出球小动脉粗,可用透明胶带把表示入球小动脉的那一端适当缠绕加粗。待演示教具时,把中间的细铜丝弯曲盘绕…  相似文献   

9.
1铜、铁在氯气中燃烧 1.1实验装置 1.2操作步骤 1.2.1集气瓶底部先盛放少许氯酸钾。取一根长约30cm的细铜丝,将中间段的铜丝在笔套上绕成螺旋状,做成“U”型,如图1所示,穿过双孔橡胶塞,塞住集气瓶口。  相似文献   

10.
一、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演示实验1-7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反应,若按教材内容进行操作,实验效果较差。原因是试管上方存在大量空气,对产物颜色的判断存在影响,对实验结论缺乏说服力。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对实验稍作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实验器材:普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2支。2.实验药品:浓 HNO_3、稀 HNO_3、细铜丝(密绕卷成圈  相似文献   

11.
在“用量少、成本低、污染小、实用性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原则的指导下,笔者设计了微型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平衡转化器。1使用材料和试剂粉状青霉素试剂瓶3个、20 mL医用注射器3个、同规格一次性注射器针头7个、一次性静脉注射细导管5段、铜丝、浓硝酸。  相似文献   

12.
高一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演示实验,混合气体收集的好坏,对实验的成败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收集气体呢?“教参”中说;“在中试管里,用铜屑与浓硝酸起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用注射器直接吸收,然后迅速套上胶塞。”我照此方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器材细铜丝.饮料瓶,开关,电池,小灯泡,门吸,砂.二、制作方法 1.取一饮料瓶,将瓶颈切除,在其侧面上部同一高度处开4个孔,4 个孔分布成正方形的4个顶点.在瓶的侧面下方再开2个小孔,并在瓶底盛些砂子起固定  相似文献   

14.
实验步骤: 取一长约50~100cm细铜丝用砂纸打光弯成直径约为0.5cm螺旋状,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用铁丝把螺旋状铜丝挂在烧杯中,接着,把乙醇倒进烧杯里,使液面距离铜丝约1cm。点燃杯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步骤方案甲1.将一根长约45 ̄50cm、直径约为0.8mm的细铜丝一端穿过具支试管(20cm×2.2cm)的支管(图1)。将铜丝的a端在玻璃管上绕成螺旋状,然后将其伸入试管底。a2.装置如图2(夹持装置已略去),在一支单球干燥管细口端塞一小团棉花,并将铜丝b端穿过干燥管。从干燥管大口处装入颗粒状碱石灰,再塞一团棉花,防止干燥剂倒出。将干燥管套在支管口的橡胶塞上,从b端将铜丝拉直。3.滴管的c、d处分别缠绕一条润湿的品红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吸取一滴管98%的浓硫酸(约1.2mL),插到具支试管上,用铁架台竖立固定。4.滴完浓硫酸,使铜丝的螺旋部分浸…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6页,要求实验者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究竟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本人通过多次实践,制作出了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演示器如图1-(a)所示,能很容易地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a.制作方法:①取一根玻璃导气管,一端拉成长约5cm的细尖嘴。②将细尖嘴一端弯成∽形,另一端扩口,套上透明胶头,制成一支∽型尖嘴透明胶头滴管即可。b.特点:实验操作方便,实验效果显著。滴管式便于吸入少许红水到演示器内,透明胶头便于观察胶头内有无气体以外的物质。c.作用: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d.使用方法:①用气体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17.
取一点五厘米左右的锡棒,从中间至一端绕几圈细铜丝,投入盛少量浓盐酸的小烧杯内,观察到烧铜丝一端锡棒的反应速度大于锡棒的另一端。 或将一锡粒和绕几圈细铜丝的锡粒一同投入盛少量浓盐酸的小烧杯内,它们相隔距离要稍远些。能观察到较明显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目的  探索快速、安全、简便制取NO的方法 ,揭示NO、NO2 、HNO3相互转化的规律 ,减少氮的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2 实验用品   6mol/L硝酸 1瓶 ,细铜丝一束 ,长度约 3cm ,10ml注射器 1支 (带 8号针头 )小橡皮塞一个 ,蒸馏水 1瓶。3 实验步骤  将铜丝束扭在一起 ,弯成圆弧状 ,放入注射器内 ;用活塞将铜丝推至注射器顶端 ,紧贴注射器内壁 ;吸入少量蒸馏水 ,排出空气 (防止O2 与生成NO反应 ) ;再吸入 1ml6mol/L的硝酸 ,用小橡皮塞封住针头 ;手握注射器 ,针头向下 ,反应产生的无色NO将活塞向上缓缓推…  相似文献   

19.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对这一实验的叙述在实践中都存在以下问题:①按教材所述,不论怎么样操作,该实验都有二氧化氮气体逸出,污染教学环境,损害师生健康;②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在试管的中上部很快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不易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③在实验操作中不能随时终止反应.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20.
1实验目的验证气体压强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之间的关系。2实验用品注射器1支,输液用针头(带一段输液管)1个,输液瓶1只,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固体。3实验步骤a.取医用带塞输液瓶一只,把针头插入橡皮塞里,将针头胶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口部相连,塞紧橡皮塞使装置气密性完好。-14-b.向瓶内加入稀盐酸约占瓶体积的4/5,再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塞好瓶塞。一段时间后,反应完毕,注射器的活塞被气体向外推出一段。c.做演示实验时,将活塞慢慢往里推,随着瓶内气体压强的增大,气泡大量减少,甚至观察不到气泡,再将活塞向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