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偶然,在一本教育丛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行知先生要干什么。陶行知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相似文献   

2.
陈自鹏 《天津教育》2014,(11):14-14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大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从身边带米的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下面的听众都愣住了,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些什么。陶行知先生不慌不忙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接着他用力掰开大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它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陶行知先生理了理大公鸡的翎毛,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  相似文献   

5.
黄波青 《生活教育》2011,(10):34-35
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会上,陶行知先生居然带着一只公鸡上台了,正当台下吃惊之际,陶先生却从容不迫地喂起鸡来。他掏出一把米,按住鸡头逼它吃,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硬塞进去,鸡仍挣扎着不肯吃。  相似文献   

6.
从陶行知的“喂鸡”到“带鸡找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竟然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并从容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陶先生扳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米。于是,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实施,其主旨在于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陶行知先生到一所大学讲课时,带了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只见他把鸡头按住,让它吃米,可公鸡却拼命挣扎,就是不吃。陶行知先生又把鸡嘴掰开,放进一粒米,公鸡把米吐了出来。于是,陶行知先生就放开了这只鸡,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带着一个箱子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陶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演讲带只鸡来干嘛?“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硬塞到鸡嘴里,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怡然自得地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资料记载,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走上讲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听众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只见陶行知先生将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行让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就是不吃,拍打着翅膀向后退。陶行知先生掰开大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大公鸡的嘴里塞,大公鸡还是拍着翅膀蹬腿使劲挣扎,简直如上刑场,如临大敌。后来陶行知先生松开手.把大公鸡放在桌上,  相似文献   

12.
近日,看到一则轶事: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到某大学演讲时,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的面前。可是,公鸡受到惊吓不肯啄食。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公鸡脑袋左晃右摇,身子拼命后退。先生干脆掰开鸡嘴使劲往里面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不肯吃。之后,先生松开了鸡,后退数步。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身前有一次到武汉大学作演讲,他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大公鸡就吃米了。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记得陶行知先生的一则故事.说有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从地箱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公鸡吃米,然后又扒开公鸡的嘴往里塞,公鸡拼命挣扎,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后退几步,公鸡自己吃起米来.  相似文献   

15.
李志友 《成才之路》2011,(23):65-65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演讲时,变魔术般地从皮包里抓出了一只大公鸡放在讲台上,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撒在桌子上,然后使劲按住鸡头,逼它吃米。谁知,公鸡只是一味地扑腾着翅膀,碰也不碰。陶先生又掰开公鸡的嘴,硬把米塞进去,可公鸡挣扎着仍是不吃。这时,陶先生放开了鸡,退后几步耐心等待。过了一会儿,那只公鸡渐渐地平静了下来,竟抖了抖羽  相似文献   

16.
女儿的趣事     
“猫有几只脚?”先生用“培乐多”泥塑了一只猫,女儿玩得爱不释手。先生问:“佳佳,数数猫有几只脚?”女儿认真地数:“一、二,有两只脚。”“还有两只脚没有数。”先生提醒道。女儿疑惑地盯了我一眼,忽然一本正经地说:“不对,那是手。”我和先生禁不住哈哈大笑。太辣了女儿在剥虾。所谓的“剥”,是被她一截一截地掰断。然后放到嘴里吸一吸。谁知,刚刚吸了一口,女儿就皱起了眉头:“太辣了。”先生安慰道:“不辣  相似文献   

17.
开展研究性学习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 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一进教室 ,就变戏法似的拎出一只大公鸡在讲台上一放 ,抓了一把米放在公鸡面前 ,可是公鸡惊魂未定不肯吃。陶先生就强按鸡头让它吃 ,仍不肯吃 ,又掰开鸡嘴使劲喂米 ,公鸡拼命挣扎 ,就是不肯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 ,后退几步 ,公鸡徘徊了一会 ,渐渐平静下来 ,低头悠然自得地吃起米来。陶先生以一只公鸡作比较 ,形象逼真地演示了教育艺术的奥秘。成功教育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政治课教学也应如此。在教学中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充分发挥教师的…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不少精彩的杂技表演吧?空中飞人,口吐烈火,人蛇共舞……多么惊心动魄啊!可你们见过有趣的昆虫杂技吗?蚱蜢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表演家”。傍晚,我和伙伴们在草丛中玩,发现了一只大个儿的蚱蜢“先生”。它身披绿色盔甲,站在一棵狗尾巴草上,昂首挺胸,两根触须高高地竖起,还不时地转动着。微风中,它看见两米外有一根草茎在晃动。它蹬了蹬双腿,轻轻一跳,稳稳地落在了草茎上,用一只又细又长的脚钩住草茎,头朝下,脚朝上,上下晃动,仿佛是在甩单杠,又仿佛是在荡秋千。这时,它又伸出了一只脚钩住草茎,另一只脚便缩了回去。就这…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只小鸭     
回城那天,奶奶送我,我们在小河的缺口处发现了一只小鸭。它正在那儿悠闲地休息着呢,不知从哪里游过来的,怎么就一只? 奶奶不知从哪里借来了一只网兜,悄悄地走了过去。那小鸭真够呆的,还在不紧不慢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奶奶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靠近那只小鸭,五米、二米、一米……突然,奶奶手中的网兜犹如一道闪电罩了下去,可那小鸭也不是等闲之辈,使尽力气向外逃,两只翅膀不停地拍打。奶奶将网一点一点地向中心收。忽然,那小鸭一个闷水,可能想潜水逃跑。奶奶眼疾手快,网一沉,那小鸭又乖乖地落入了网内,奶奶连忙把网收起来。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自创的打油诗。陶行知先生一直认为,要做个好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并向青年和儿童学习,这样才能让思想"保鲜"。另外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受邀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讲台,就拎着一只还在"喔喔"叫的公鸡,并掏出一把米,往公鸡的嘴里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