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惠玲 《教师》2012,(12):14-14
感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学生感恩心理状况,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6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感恩水平总体上比较高,但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发展不均衡,女性大学生在感恩认知、感恩行为上的得分显著性地高于男生,艺术类大学生在感恩行为维度和总体问卷上显著性地高于理工类大学生,学生干部在感恩情感、感恩行为和总体感恩水平上显著性地高于非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怀和素养,是一个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本文通过对江苏某职业学校部分学生进行感恩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职校学生的感恩现状以及目前职校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实施职校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即通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感恩认知观念,增强学生积极的感恩情感体验,最终将认知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感恩行为,并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当前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有效的感恩教育是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包含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当前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有效的感恩教育是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途径.感恩教育包含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感恩教育是以关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强化感恩之情,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一种亲和态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为目标。感恩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能力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心里认可;一方面是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愉悦、温暖、幸福的感情,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  相似文献   

7.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感恩父母,但具体行动不足;感恩老师和同学,但情感和行为缺乏;感恩社会,但认知与行为存在差异;感恩自然,但认知相对薄弱且行为相对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增强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必须发挥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突出学校在感恩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高校感恩教育的内容要突出传统文化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要突出诚信教育.其基本路径,一是以认知为基础,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二是以情境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三是以实际行为教育为手段,内化学生的感恩品质;四是制定相关标准,明确感恩界限;五是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挖掘教育资源,让学生识恩、知恩;要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培养学生感恩情感;要积极开展感恩实践活动,让感恩行动成为学生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0.
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感恩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幼儿的感恩品质由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三个成分构成,三者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表现出各自发展的独特性。教育者需要在把握幼儿感恩品质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培养路径,才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感恩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在哲学上的含义就是要把感恩这种向善的趋势因势利导,进而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初始阶段是认知层次,受教者通过教育者的语言感化、实践示范、实例分析认知到感恩的朴素情怀,建立基本的判断标准;中级阶段是情感层次,经过认知的升华,内化为受教者内心的一种情感,了解到了施恩与报恩是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幸福感与满足感;最后是实践层次的感恩教育,受教者将感恩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将其内化为日常的普通行为。认知阶段是基础,情感阶段是动力,实践阶段是对象。  相似文献   

12.
<正>情感体验式教学在感恩类课文的学习中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分为知恩、感恩、报恩、施恩四个阶段。依据这四个阶段,初步构建了"感恩类课文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大致流程。1.知恩:揭题——明理从心理学角度看,个体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感恩习惯的培养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由对感恩行为习惯的认知,产生习惯培养的情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孝、忠、信"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昭示的就是要通过"孝"、"忠"、"信"来感谢报答父母、朋友、社会和国家之恩的感恩思想。在当前多元文化思想背景的冲击下,更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重视感恩的认知教育、加强感恩的情感教育,强化感恩的践行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着认识不足、教育活动表面化、缺乏系统性、教育环境缺失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一要以认知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二要以情境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三要以实践教育为手段,内化学生的感恩品质;四要充分发挥教师和辅导员的身教示范作用;五要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德炎 《成才之路》2010,(31):I0003-I0003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察感恩对学习动机内化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初中生整体动机自主性发展较好。其中,初一级学生较强,初三级最弱;女生高于男生,但性别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但差异不显著;感恩情感、感恩认知、感恩行为均对动机内化起促进作用;感恩、动机内化对学业成绩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燕红 《高教论坛》2023,(1):11-13+71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习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等内容,从情感上、认知上、意志上和行为上解决自己困惑而产生的客观收获及主观体验,具体包括学生情感被看见的获得感、学生认知被迭代的获得感、学生意志被磨炼的获得感和学生行为被改变的获得感四个要素。实现路径沿着贴近情感、澄清目标、挖掘资源和促成行动四个流程展开。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在国家、社会、学校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丧失的现象。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等途径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深情朗读、语言表达和运用来体验情感,学习感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感恩情怀的沃土。  相似文献   

20.
感恩教育在本质上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做人教育、良知教育,也是重要的责任教育。成功的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其成长、成人、成才,而且有助于强化其职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就业意识。感恩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爱心教育,有助于引发高职学生对自身感恩行为的关注与反思,由感恩愿望转变为感恩行动,进而起到促进学生早日就业、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