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信教人数比例有所上升,信教者积极宣传宗教,校园内传教现象多见,尤其是利用网络传教势头发展迅猛。宗教的超越性使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家庭的熏陶使人具有先赋的宗教情结、网络的推波助澜扩大了传教的覆盖面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既要尊重转型社会的多种信仰现实,也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对意义世界的追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制定校园环境的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代河南基督教的传播及原因——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传入河南相对较晚,但发展迅猛。基督教各差会采取形式多样的传教方式,共同协作,全力推进,使基督教在河南得以快速传播。河南基督教信仰群体的形成,主要与当时人们物质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寻求心理安慰、因病信教和就学信教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学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民办高校学生中信教人数不多,且多数信教学生能够过正常的宗教生活,但少数信教学生也有在校园传教的冲动;未信教学生有较深厚的宗教意识,对宗教保持较高的兴趣度。学生对当前民办高校宗教观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多数教师缺乏应有的宗教知识和宗教政策观念、法律意识,民办高校宗教观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北朝时期国家陷于分裂、少数民族内迁,引发了北朝社会信仰心理的嬗变。针对这些变化佛教进行了传教策略上的调整,突破传统的传教方式开启了迎合社会信仰心理,利用神异传播佛教的先河。佛图澄作为运用这种传教方式的第一人,其传教活动在当时获得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5.
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海南高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9.7%,女生信教比例稍高于男生,农村学生信教比例稍高于城镇学生,信教学生中信仰佛教比例高于其他宗教。海南大学生对国家宗教信仰政策认识模糊,对信仰宗教持宽容态度。要在实际工作中理性看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四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度自觉的理论自信和信仰自信。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员信教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地区高校部分党员不同程度地信仰宗教,重点对湖南部分高校的党员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高校党员信教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党的政策对信教党员进行教育和处理,并对全体党员进行信仰教育,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教传教士来华进行传教活动之初,为了克服中国社会的信仰阻力,乃援引了医疗、办学等手段以便广布福音。此时的传教活动,只是一个明显的借助手段,其真实的功用主要是为了吸引来自中国社会下层的信徒,后来传教事业的发展也证明这一手段的效用。但很有意味的是,这种传教手段与其传教事业本身的张力却也日渐凸显。对于传教士而言,其职业身份存在着某种角色上的紧张,在“职业传教士”与“文化传播者”之间日渐出现着明显的冲突,正是这种紧张与冲突逐渐导引着其传教手段与其宗教目的发生了背离,这种背离为中美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信仰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很多的关注.其中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也日益增多.就大学生应不应该信教,如何引导大学生信教等问题,本人分别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宗教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三个方面,思考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宗教、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9.
心理需要是多数民众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之一,宗教信仰可以满足信教民众的强烈好奇心、功利心、获得归属和爱的需要、获得安全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正确地引导信教民众的宗教信仰,从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和引导,重视信教民众的价值观教育,积极地推进社区文化活动建设,重视信教民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鼓励信教民众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教群众的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这股"宗教热"中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是,年轻大学生在信教群众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出现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环境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针对大学生的信仰宗教趋热的现状,探析一些应对的策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青年信教工作是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家庭、传统等方面原因,信教青年增多,因此,做好信教青年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如何引导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宗教,青年信教有着宗教文化影响、形势政策变化、文化程度以及国际宗教势力渗透等各方面的原因,为应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代福建船民信仰的神祇种类繁多,既有中国人传统信仰的神灵,也有天主教的上帝。船民崇拜神衹的原因,一方面是谋生环境的艰苦造成的对神力的祈求,另一方面是船民的流动性与分散性造成的对群体归宿的渴求,鸦片战争后船民的集体入教行为则要部分归因于天主教会的传教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天主教自唐朝传入中国,曾多次中断,明末清初再次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各地民间信仰相结合,逐渐本地化。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天主教会自组建以来,除组织教徒进行与传教有直接关联的社会活动外,还参与其他社会活动,如开办学校、建立医院、开展慈善救济事业。其中文化传教和慈善传教等传教活动成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全民信教是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一种重要现象。它产生于精致化人为宗教形成之后,是宗教的族体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本文着重概括出了历史上这种全民信教现象的主要特征:1.这一时期的全民信教是指对某一种人为宗教形式的全民族信仰;2.全民信教局面下,宗教与政治关系更加密切;3.全民信教格局的形成有赖专门僧侣人员或教徒的主动传布活动;4.宗教与民族全面整合,宗教观念和体验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5.精致化人为宗教的传播往往伴随着相关民族在文化上较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和落实,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而随着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结构的消解与重建,传统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也处于失落与重建的过程中,此时农民群体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精神的迷惘而导致的精神状态的失衡,直接导致了皖西北农村的“基督教热”。此外,基督教本身独特的传教方式也适应了农民群体的生产、生活习惯并且能够弥补其文化生活空白。目前,皖西北农村基督教信仰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对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持放任态度,缺乏有效管理;私设聚会点和自由传道人屡禁不止;对基督教传道者的再培训工作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6.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从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至今,傣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佛教的思想理念。“赕”物品的变化、遵守教规教义的变化、信教群众心理层次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傣族佛教信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信教人口的特点是人口比例低,文化程度低,女性化突出,老龄化明显,组织程度低等;发展趋势是信教人口数量曲线上升,素质显著提高,性别对比缓和,年龄层次增多,信教动机多样化,信仰外来教派的人口数量增长快,宗教活动向城镇转移等。地方政府应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农村信教人口问题,坚持正确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正确处理我国现有宗教与境外宗教之间的关系,防止极端宗教势力的破坏作用,构建健康向上的农村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和落实,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而随着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结构的消解与重建,传统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也处于失落与重建的过程中,此时农民群体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精神的这惘而导致的精神状态的失衡,直接导致了皖西北农村的“基督教热”。此外,基督教本身独特的传教方式也适应了农民群体的生产、生活习惯并且能够弥补其文化生活空白。目前,皖西北农村基督教信仰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对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持放任态度,缺乏有效管理;私设聚会点和自由传道人屡禁不止;对基督教传道者的再培训工作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9.
明末天主教儒士朱宗元入教后,多从事传教活动,校订传教士译著,并亲自撰写多种阐述天主教教义的著作,既为浙东地区的传教作出突出贡献,也为明末中西文化交流谱写新的篇章,其天主教信仰之虔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文化身份上的“阳‘天’阴儒”观,为处境化人生的终极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宗教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注意的动向。本文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对宗教认识的现状;部分大学生接触或者信仰宗教的原因;大学生信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等三个方面,揭示大学生信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