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审视现代教育,以个体权利作为反思现代教育的原点,现代教育思想及现代教育制度都体现出张扬个体权利的特性,以个体权利为本是教育现代性的根本特性。以个体权利为本的教育现代性具有正当性,可以从"发生的进路"与"目的的进路"两个路径给予证明。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既是现代性过程的产物,又要面临如何"超越现代性"的难题。本文基于两部裕固族的教育人类学作品,以"现代性"为主题探讨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问题和出路,意在阐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重构"的路径选择与研究者对"现代性"的理解有关,还与民族志的书写策略和质量有关。教育民族志的书写方式需要重估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性"教育是人类现代化成就的重要维度,对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同西方现代性日渐暴露出局限并陷入困境一样,西方"现代性"教育也突现出它的结构偏失、价值偏失、意义偏失和生存偏失,它们孕生于现代教育的惯常运作之中,直接或间接地遏制了教育本身应有的活力,使当代教育的促进生产力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关系丧失,使教育的人本关怀的核心目标被疏离。克服现代性教育的偏失,需要在朝向后现代的进程中,吸取后现代性的创见,谋求现代性教育重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伦理学话语发生了由以"善"为主题到以"正当"为主题的现代性转换,从而导致了"德性"与"规范"的分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根源也正是来自于由这种分离所引起的"道德话语"与"伦理话语"的错位,在话语的实践运用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伦理化",二是伦理教育的"道德泛化"以及伦理教育的缺失。对二者界限和范围的厘清有利于现代性语境下新的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社会消解了历史的传统,使教育陷入迷失的危机中,面对现代性教育的复杂标准,本雅明从孤独中走了出来,用隐喻和寓言反观教育,寻找儿童世界的方向感,试图以"片断"的方式冲破现代性教育的困境,实现教育简单而尊贵的理想模式。在反叛现代性的教育后,本雅明重构了儿童的文学教育理念,在思辨的逻辑思维中建构儿童教育的艺术空间,使教育重拾起精神的失落文明,从边缘化地带向中心靠近,捍卫了儿童教育的人本立场和道德尊严。  相似文献   

7.
以"理性"、"主体性"和"世俗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既没有其丧失也不具备丧失的合理性,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一种发展的态势当中,它也很自然地汲取了时代发展所带来的"阳光雨露"。语文教育的现代性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现代性的教育观理所当然也应当是语文教育现代观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巴战龙撰写的教育人类学著作《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运用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明花地区百年现代性历程中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的生动而丰富的互动图景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两个重要启示:一是地方知识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共生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基于文化认同的文化自信;二是通过现代学校教育推动乡村社区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对传统过于迷恋、教育技术难以达标等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发展。要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困境,突显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现代性,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性"要舍大于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敢于求异存同,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性在教育领域或范畴中的呈现或具体化。教育现代性价值诉求即在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真、善、美和主体性的自由"为最高原则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它直接呈现给人们多种困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现象和原因具有多重结构,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解困的基本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用改进的思想指导实践、从"旧政治"转向"新政治"、参与者合作建构权威、现代交流方式等,将是驾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危机的发生事出有因,其在教育上也有各种表现,寻求破解需聚焦于主体性和主体教育的是与非、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与复归、全球化吸纳与本土化坚守、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是支撑还是引领等问题展开反思。教育现代化要走出"现代性危机",对经典现代性应持有既"兼容"又"增容"的基本态度,并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来加以破解,在观念层面须借助文化哲学的反思,制度层面应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同时用力,技术层面则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价值融合。怎样推进教育现代化才是可持续的?文章从"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和"一人一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的路径,具体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学校现代化标准引领学校特色化发展,为每一位师生营造丰富多彩、温馨友好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3.
教育思潮与社会思潮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一直处于演进的过程之中。自19世纪以来,现代性使得教育思潮的演进经历了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在实际发展中并不是截然分立的。透过现代性视角,通过对传统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和后现代教育观三种教育思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教育思潮的演进过程,并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遭遇的困境。现代性是教育思潮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性使得教育思潮的演进呈现开放、相对、多元的特点,同时由于教育思潮的现代性摄入,使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等出现反现代性,这使得教育思潮在演进过程中遭遇现代性自反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是围绕着"人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而展开的积极的自我反思,也是我们在现代性人文迷失中实现重新自我定位的唯一途径。过份执着于现实功利目的的理性主义教育模式使人文教育背离了"成人之学"的存在根基,遭到现代性解构的家庭、社会和大学的人文意象在慢慢淡化甚至消失。我们需要在正确地面向经典(阅读文本和切身体悟)中探求现代性视阈内人文教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学经典作为通识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集中在两个关键词上———"现代人"和"现代性",因为现代中国区别于旧中国,是"人"的觉醒和社会的现代性追求,这两者是现代中国最本质的特征和追求,是晚晴以降历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冉隆锋 《教育评论》2012,(2):129-131
乌江流域的民族教育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呈现出现代性遮蔽传统性,传统性缺失现代性的状态。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的发展,应耦合民族教育的传统与现代,以民族教育的传统作为发展的内涵动力,形成与现代教育相容的教育体系,在"共性"的追求中寻找"个性"发展的支点。  相似文献   

17.
民族性,是语文教育现代性的重要维度之一,也是决定着其基本走向的一个先决性问题。但是语文教育在百余年的现代性进程当中,没有妥善处理好借鉴"西方"与保持自身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常常用教外语的方式来教母语,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以致教学效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为将语文教育现代性推向比较完善的境地,必须保有它应有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8.
"五四"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第一次是从传统儒家德育向现代性德育的转型;第二次是革命伦理教育取代了现代性德育,成为学校德育的主导模式;第三次转型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道德教育摆脱了革命伦理教育的窠臼,重新走上了现代性德育之路。历次转型中,作为民族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它的位置,儒家德育在某种意义上"被遗忘"了。这种"遗忘"对于道德教育而言究竟是利还是弊,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时代特征明显地表现为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与信息化。"人"的现代性与技术、制度的现代性并不必然地同步发展,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人"的现代性发展,高校公民教育正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性发展的必需。全球化的重要特点就是"一体化"与"解民族化",应该用全球的视角理解公民教育,正确对待自己的民族与国家;在多元化社会里,高校公民教育的旨归在于培养未来公民的宽容、聆听、对话与分享的人格特质;面对信息化社会,高校公民教育必须突破大学的有形之墙,借助信息技术,让网络文化有效地促进公民教育,并防范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困境在中国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是现代性不足,另一方面是现代性问题凸显.这就需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结合起来.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古人讲究教育艺术,现代人推崇教育科学;古代人运用智慧,现代人追求知识;理想的教育是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教育艺术的途径;积极引导、宽松环境是教育艺术的条件;提升境界、和谐发展是教育艺术的目的.只有把教育科学升华为教育艺术,才能创造人间奇迹.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审视人类的精神处境,将教育看作现代化的动力,并成为现代性的思考者和批判者.重视和发展教育艺术应该成为帮助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