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军起事后,多次进出湖南,其中规模最大的有1852年太平军胜利进军湖南、1854年太平军西征入湘作战,以及1859年太平军石达开部转战湖南。太平军在进出湖南的过程中,对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858─1859年湘军整顿论略徐伟民准确地说,湘军的调整、整顿是从1858年11月至1859年11月,为期长达一年之久。1858年11月,爆发了近代史上著名的三河之役。该役对太平军和湘至来说同等重要:前者扭转了自“内讧”以来的不利局面,遏止了清军在...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家书》历来被认为是个人修身齐家的经典范本,在社会影响极大。若仔细审读《家书》,则会发现其记述更暗含一定的军事史料价值。湘军围攻吉安时,战事不顺,曾国藩告诫曾国荃切勿鲁莽,围城打援,最终攻占吉安;靖港、湘潭之战后,曾国藩在家书中记载了西征的太平军因错判形势导致失去攻取长沙绝好机会的细节;安庆争夺战中,曾国藩在家书中记述了"洋船"出入安庆城接济太平军的情况,并由此反映出曾国藩在战争前后对于外国事务心态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曾国藩经历过无数惊涛骇浪,被皇帝怀疑过,被同僚排挤过,被百姓咒骂过,被对手打得一败涂地过,其中有好几次都濒临绝境,他绝望到写好遗书准备自杀。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出征,在靖港与太平军发生遭遇战,惨败,他羞愤至极写下遗书。给皇帝的遗折中有"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之语,给弟弟的遗书中写道:"吾死后,赶紧送灵柩回家,愈速愈妙。"告诫弟弟自己为官的余钱除了办丧事外都要交回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清咸丰四年)太平军征湘之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它从一八五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军攻战岳州始,至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太平军在城陵矶的营垒失守止,历时一百八十天,是一场自金田首义以来,太平军与清军之间的空前激烈的交战,对后来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胡林翼政治军事思想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出生于湖南益阳一官僚地主家庭,1835年中举,翌年成进士,1846年报捐知府,分发贵州,历署安顺、镇远、思南三府知府,1851年补黎平知府,升贵东道。在黔凡七年,“捕盗安民”卓见成效,名声大起。1853年底应湖广总督吴文镕奏调,率黔勇600人赴鄂,欲与西征太平军抵敌,赴鄂途中,吴文鎔败死,胡林翼留湖南,后随曾国藩湘军东征。太平军再度攻入湖北,已是湖北按察使的胡林翼率军回救,武汉失守,原巡抚死,1855年4月胡林翼奉旨署湖北巡抚。他督军攻武汉,次年底克之,并迅速肃清鄂境,旋被补授湖北巡抚,从此实权在握,进入一生事业的顶峰时期,他经营湖北,充实湘军,督师东征,在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861年9月30月,他咯  相似文献   

7.
1856年爆发的"天京变乱"和稍后发生的石达开出走,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军的精锐力量,使太平天国早期指挥体系彻底崩溃.从此,太平军实力大减,1861年丢失军事重镇安庆,紧接着苏南、浙江、皖南的根据地也全部丧失,最终于1864年7月19日被湘军歼灭.  相似文献   

8.
一八五二年六月十日,洪秀全在蓑衣渡冲破清军江忠源的伏兵后,率军向湖南挺进。蓑衣渡一战,太平军受损很大,船只尽焚,洪秀全遂改变由湘江顺流而下的计划,取道陆路,从蓑衣渡东岸出发,翻越湘桂交界的扁担坳,进入湖南。入湘后,时值雨季,河水暴涨,军至永州,为水所阻。船只已被清军控制起来,缺乏渡河工具,洪秀全当机立断,第二次改变行军路线,挥戈南下,向道州进发。当太平军攻克全州即将入湘前夕,清政府惊恐地看出,太平军必将由全州直趋湖南。暴躁无能的咸丰皇帝首先乱了方寸,一方面,急令湖广总督程矞采由驻地衡州“迅速移营就近调度”,把太平军堵在广西;严诏远在桂林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和广西巡抚劳崇光,加速追  相似文献   

9.
桐城战役是在1856年11月中旬至1857年2月末进行的。是太平天国发生内讧两个月之后,太平军在皖北发动的一次反击战。天国内讧之前太平军控制了西自武汉,东到镇江的长江沿线,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太平军都居于优势。天京方面:太平军于1856年4月击垮了围困镇江之敌后继续开展了对天京外围的扫荡战,先后收复了江北广大地区,击溃了围困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南大营,迫使清军统帅向荣败走丹阳,后被革职自毙。江西湖北方面:石达开、罗大纲等率大军西  相似文献   

10.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粉碎江南大营以后,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准备进军上海.6月2日,太平军攻克苏州.清两江总督何桂清自苏州逃至上海,与驻沪英公使普鲁斯、法公使浦步龙交涉,求借侵略军反扑.是时,正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怕这是清廷引诱他们陷入与太平军作战"旋涡"的计谋,未能答允.太平军在此时进军上海是适时的.但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克上海,而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争取外国侵略者支持的外交活动上.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不惜"委曲求全"先后向英、法等驻沪使节再三致函,呼吁他们本着"皆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以立国者既属一本,自当同心"的精神,与太平天国谈判.同时,还接待了大批从上海来的外国传教士、商人,想通过他们打通与驻沪各国公使会谈的渠道,结果这些努力都未能凑效.从上海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况,干王、忠王采取这一措施,争取各国支持或中立,孤立清朝当局,为太平军进军上  相似文献   

11.
1858年10月至1859年8月,石达开部有计划地从闽转入赣南,然后入湘,试图图蜀,数次会战失利,转而进攻湘西南重镇宝庆,宝庆会战历时两个月,以太平军失利它走告终。此战失利,是石达开命运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八年的五年多时间里,太平军在江西同清军、特别是同曾国藩的湘军进行了英勇斗争。本文旨对这段斗争中太平军在军事战略上的得失作一粗略的探讨。(一) 一八五三年五月,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出师西征。六月,太平军到达江西的彭泽和湖口,并由鄱阳湖沿赣江而上,直驱省会南昌。南昌地处旷衍之区,当时南昌的清军兵备松弛,太平军曾想一举袭占该城。二十四日,太平军抵达南昌城下,但前往江南帮办军务的江  相似文献   

13.
正金秋时节,在长沙友人的陪同下,我花了两天时间,专程探访与曾国藩相关的遗迹景点白玉堂、富厚堂、靖港水战遗址、曾国藩墓。白玉堂是曾国藩的诞生之地;靖港水战是他办理团练、组建湘军、出师衡阳后遭遇的一次惨败;富厚堂是他人生鼎盛时期建于故乡的一所富丽堂皇的住宅;而曾国藩墓,自然是他最后的归宿之地了。四处景点,几乎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从生命的成长到历经坎坷的拼搏,从事业的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水营性质考辨——兼析水营不敌湘军水师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 ,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 ,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 ,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史学界一般认为水营性质的主要方面是一支与湘军水师一样的江湖水军。其实 ,从水营实行的编制 (包括船制 )、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战样式上来检验 ,它与湘军水师具有明显的区别。水营实际上是一个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 ,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在与湘军水师长期争夺长江水道控制权的较量中 ,水营却不敌以担负水战任务为主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15.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史学界一般认为水营性质的主要方面是一与湘军水师一样的江湖水军。其实,从水营实行的编制(包括船制)、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战样式上来检验,它与湘军水师具有明显的区别。水营实际上是一个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与湘军水师长期争夺长江水道控制权的较量中,水营却敌以担负水战任务为主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16.
大家提到太平天国后期的著名战例三河大捷 ,皆用较短的篇幅略加叙述 ,肯定三河之役是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 ,复苏了后期太平军的士气 ,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笔者经过多方面史迹、史料的考察和考证 ,对这一问题试图作较为详细的探讨 ,用以进一步重新界定三河大捷的意义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的过程 ,弥补地方史研究之不足。一、三河之战前的形势天京事变后 ,洪秀全对外姓重臣猜忌 ,石达开率数万精兵良将出走 ,使天国在长江上游的重镇安庆成为孤城。张朝爵、陈得才吁请屯兵太湖、潜山的陈玉成 ,扎营六安、霍山的李秀成至安庆商讨…  相似文献   

17.
北伐太平军在天津地区的独流、静海,坚守了一百天,与清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残酷的搏斗,最后以援军不至、通讯断绝、粮草火药日趋困难而突围撤退。其撤退的第一站,即河间府的束城。在束城、太平军又与敌人进行过一个月的攻防战,但在近代史著作中,却绝少记载,本文试对此略作论述。一束城并非太平军原定撤退目标从目前接触到的史料看,太平军从独流、静海的撤退目标,并不是束城,而是王口镇。王口镇紧临子牙河岸,位于静海正西廿五里,是当时通往保定的主要通道。太平军从1854年1月下旬开始,即已准备撤退,而撤退的军事行动,都是指向王口的。太平军惯常的进军策略,总是先派出探骑或先遣队伍,侦查情况或占领前哨据点。这次并不例外,而且由于外围村庄多为清军占据,因此  相似文献   

18.
1860年、1862年太平军曾三次进攻上海,写下反帝反封建的光辉章页。上海,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和中外反革命蚁聚的巢穴。太平军攻夺上海,对于粉碎中外反革命的勾结,巩固江浙根据地,保卫天京,集中全力打击顺江而下的湘军,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1862年初太平军第二次进攻上海时,在高桥地区留下了不少战斗遗迹、  相似文献   

19.
1860、1862、1863年太平军石达开部曾三次进入贵州,其中1863年进入贵州的一支太平军同贵州各族起义军结成一体,并肩战斗,直到1872年最后失败。太平军在贵州的战斗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部分,目前对它介绍的还不多,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 1857年,石达开率数万太平军从天京出走后,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想从湖南经鄂西入四川。可是1859年在湖南遭到湖南巡抚骆秉章的阻击,被迫退到广西。8月,石达开与国宗石镇吉包围桂林,在这里他们制订了“假道黔境,以窥蜀疆”的新进军路线。贵州从1854年以来,在太平天国革命的鼓舞下,就不断爆发各族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到1859年已遍及全省。清政府在贵州的军事力量本来就很薄弱,饷粮又不能自  相似文献   

20.
湘军是由曾国藩号召,并一手练成的汉族地主武装。从组建的那天起,曾国藩就发誓要把湘军造就成一支远胜八旗、绿营军,能与太平军匹敌的强大军事力量。可这支拔地崛起的地主阶级新兴利益集团,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着十分尖锐的争权夺利、各树门墙、落井下石,互相倾轧的派系斗争,主要以湘系内部斗争为主。而多隆阿与曾国藩的斗争则是湘系内部矛盾与满汉矛盾的交织,表现得更为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