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书三要素     
一本书的问世,做不好不需要任何理由,做好却需要许多理由.一个好的IP,从构想到完成,也许其间需要许多元素,以及和元素一样多的周折.不过,这终究是从做书人的角度立论.  相似文献   

2.
《1984》这本书我读了很久,每次拿起都有要放弃的冲动,极权政治下无论是人还是事,都弥漫着压抑的气息.不过我最终还是读完了这本书,现在回味起来忽然间有了新的认识:让人压抑的不是简单的极权统治,这一环境下人性从被压抑到被摧毁,才是真正让人窒息的原因. 在《1984》建构的世界里,“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隶”、“无知即力量”是民众信奉的思想,“2+2=5”是他们坚守的原则,但这些理念其实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相似文献   

3.
把近九年的短文选一选,按发表先后次序排列,辑成了这本书。我虽于一九八一年才动笔写杂文,但爱上杂文的时间却要早得多。一九六九年二月,我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了长葛县农村,随身带去的少得可怜的几本书中,便有着两本薄薄的、已经发黄的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是极端贫乏的,每天下地劳动后,我的许多时间便是在油灯下翻来覆去地看这几本书;其中尤以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翻看得最勤。两年后,我被选招进城,而这几本书却已被我翻看得破旧不堪了。大约也就是从那时  相似文献   

4.
杨华 《新闻采编》2004,(3):44-45
目下,许多读者反映:一到星期六,报纸全克扣;一到星期六,报纸拼拼凑,这指的是许多地(市)级报纸调增星期一至星期五的版面数,调减双休日的版面数,有的从24版减成16版,有的从20版减成8版。这使许多读者感觉到双休日的报纸在数量上被克扣了,在质量上被糊弄了。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1日,宋木文同志的新著<亲历出版30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商务印书馆出版)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出版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数十人出席了会议,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发来书面贺信,与会者踊跃发言,都高度评价了这本书.宋木文同志是我国出版界老前辈,从20世纪70年代进入出版界,到90年代成为中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既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也是许多重要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或执行者,对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改革勇气、智慧和责任.作为一个晚辈,我不敢全面评价这部著作,但是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看完这本书后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很受鼓舞.我把读后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6.
本书揭示了百度10年飞跃式发展的核心精神,以及从7人到7000人、从国内到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奥秘所在。本书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李彦宏亲身实践并不断强调的,这些浓缩了百度人灵魂的故事,是百度10年来最宝贵的财富,被百度视为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台湾出版公司开始实行登记制,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因为一般人要进入出版业开设公司的门槛相当的低,只要有300万到500万新台币就可以跨入出版事业。因此,在台湾经常会看到许多出版社在市场上出一本书就关门的、有苦撑多年不支而倒闭、也有两三年就换一个老板的。 在经济萎缩与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台湾出版业者有许多关门倒闭或转  相似文献   

8.
读新闻就如同在生活中打量各种面孔不同的人。有的人乍看很抢眼,却经不起端详;而有的人乍看不咋地,但越端详越耐看。1995年12月7日《浙江日报》一版刊登的《喜看胡柚贴商标》显然属于后者。 一条好新闻首先要有鲜活的新闻事实,然后才能在怎样表达上动脑筋,这在东西方新闻界都得到认可。 《喜看胡柚贴商标》好就好在  相似文献   

9.
经历     
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经历,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撼天动地,有的过后即忘,有的永久记忆。 有人问我,做“焦点”记者这么些年中,哪些经历记得最深?我说,关于孩子——被劫持的孩子,被拐卖的孩子,被解救的孩子。 这是实话。 这几年,我采制的“焦点”节目将近两百期,涉及面很广,经历的事情应当说很多。但说起来,还是解救被拐卖的孩子及解救被歹徒劫持的孩子的节目最令我刻骨铭心。因为,那每一次都让人经受一次感情的“炼狱”……  相似文献   

10.
因为在《美文》杂志社工作,就接触了许多作家。作家里也是各色人等,有的文不如人,有的人不如文,有的见过一面了从此不愿再见,有的相见无事,不见倒又想他。唐兴顺是从河南风尘仆仆地来过一次,他长得很厚实,言语也质朴,大家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在我的观人经验里,越是像文人的越不是真正的文人,模样朴拙者却往往成文章高手。再者,不服一人或逢人便服都是妄人。唐兴顺走后,我对编辑讲:要重视这个人。果然以后他写得很多,除了在《美文》上发表外,国内一些重要的报刊上常见到他的作品。我曾经把他和许多作家作过比较,企图要验证我的一些看法,比如他…  相似文献   

11.
辞旧迎新的报纸版面,自然要做得比平日里更加仔细、认真,更加能够吸引读者眼球,这也是各国报纸编辑们每到除夕和元旦都要精心设计版面的主要原因。尽管许多读者这期间都在忙着过年,未必有时间和心情认真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但编辑们依然尽心尽力,尤其是头版的设计,更是融入了报社全体同仁的情感和心血。好在报  相似文献   

12.
赶赴高考 抗战胜利后,我在贵州的许多高中同学都纷纷回到"下江"(长江中下游省份——编者注),有的在北平,有的在南京,有的在上海.高中三年级时,我已下定决心,一定要离开这个群山封闭的高原之城——贵阳.1948年7月,我一个人搭便车到重庆参加了高考.这是一辆运货的大卡车,我坐在许多木箱之间颠簸,穿行在云雾和峭壁之间.久已闻名的七十二拐、吊尸岩等地名吓得我一路心惊胆颤!好不容易来到了重庆沙坪坝原中央大学旧址,西南地区的考场就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校对是杂志出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组稿、编辑加工、印刷、发行等组成有机的整体。但在实际工作中,校对往往不被重视,有的人认为这是“雕虫小技”,只要读过几年书就会干。其实不然,校对工作看似简单,但仔细钻下去,仍有很多学问。一、校对工作的重要性一本杂志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论文的质量。校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内容最好的杂志,如果印刷出来后出了差错,使读者不能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就会造成不好影响。只有达到内容好,文字表达好,出版好,才能使一本杂志从内容到形式都完美,而这最后一项工作主要是靠校对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一、出版业务是编辑基本功的组成部分为什么编辑要熟悉一些出版业务?这是因为,一本书从编写到出版,要经过许多道紧密衔接的工序,在书稿的整个过程中,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编辑人员起着重要的作用。书籍本身,从内容到形式,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编辑应该对他负责的每一本书有一个整体设计。而编辑是否熟悉一些出版业务,就关系到书刊质最的好坏,出版周期的长短,印刷成本的高低。我举几个例子: 在五十年代,我们曾经设计了一本12开的画册,当时要带到世界青  相似文献   

15.
1990年有一本书轰动了美国,并荣登该年度美国管理科学十大畅销书榜首,这就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学者集体创作的著作——《美国制造:如何从渐次衰落到重振雄风》。从这本书的正名看也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一看到它的副标题就立即令人为之一振。十年前,全世界都在  相似文献   

16.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的风景怎么看都看不够,有的书读多少遍都觉得没有读透,有的人也是这样,会让你觉得读她千遍也不厌倦。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片风景、一本书和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著名悬疑作家那多的最新悬疑作品《一路去死》已经在2013年1月上市了,回想这本书诞生的半年时间,我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也伴随着这个过程成长了许多,现把其中的一些感想分享出来给大家. 产品定位: 从编辑过程一开始,我们就对本书有着明确的定位,作者那多本人非常看重这本书,认为本书是他从青春文学作家转型为成人文学作家的蜕变之作.本书讲述了名为"那老师"的悬疑小说家在一次被策划的西部之旅中与一群高智商粉丝的一场终极PK,虽然仍然带有那多以往作品的鲜明特点,但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都更适合年龄层稍长的读者.相应地,我们也将本书的读者定位为在校大学生及以上,年龄跨度从18岁至25岁.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人生命延续的三种方式:旅行、读书和健身;指的是心智的成长。所以有了那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经常被我们挂在口边,但有的人身体力行着。她37岁去过37个国家,7年出版26本书。她坚持一天读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她是台湾"广告文案教母",以诗歌般的创意文字将诚品书店塑造成为台北市的文化地标。她说,她不在乎那些主管、经理、老板之类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身份。她宁愿把自己当作一项事业,建立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春去冬来又一年。在第六届函授学习结业之前,我们要求学员回顾并总结一年学习的情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也帮助我们改进教学。学员们十分踊跃地寄来了大量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细细阅读这些一年含辛茹苦的心血结晶,我们的心情也极不平静:许多学员迅速跨进了新闻这道大门槛,写下了大量的作业,其中有不少较好的新闻作品,有的被报纸刊登,有的被电台采用,实现了稿件见报“零”的突破。我们愉快地分享着学员们丰收的喜悦;有的学员,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学业不够理想,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我们沉重地分担着学员们“欠收”的苦恼。…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民族的许多英雄突然成了某些人质疑、恶搞的对象,从古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到现代的革命先烈刘胡兰、董存瑞几乎无人幸免。面对这咄咄怪事,有的媒体见怪不怪,有的媒体保持了沉默,鲜见有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