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24年8月21日,孙中山向广州农讲所的毕业学员围绕“耕者有其田”致训词。本文以此训词为视角,了解孙中山晚年关于“耕者有其田”的具体主张,是希望通过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动农民参与革命。而“耕者有其田”的本质含义,学界尚有争议。但从训词中可见孙中山的理想做法,是在土地国有的前提下,耕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孙中山希望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在近代中国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相似文献   

2.
“假田”起源于战国中后期,至迟于秦始皇时代已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假田”所有权仍是国有的,其“假税”全部是地租型的,不存在所谓地税型“假税”。“假田”的土地国有性质及其对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的积极历史作用显而易见。“假田”长期被私人占有,引发了国有土地私有化趋向和地主阶级加剧兼并土地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土地成为国家正税的唯一征税对象,宋代田税开始走向内在变迁,表现为田税的征税对象土地的进一步细化,主要包括按土地肥瘠分等制定税率和按土地种类划分税目。宋代田税的内在变迁是中国古代国家正税征税对象从人丁向土地转变后应运而生的,代表了中国古代后期田税的制度走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韶关学院2012年校级教改课题《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和坪田中学基于银杏文化的实践教学、德育实践基地发展共同体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介绍坪田的银杏特色文化和坪田中学弘扬当地银杏特色文化的一些初步探索实践,以及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和坪田中学基于银杏文化的实践教学、德育实践基地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1947年6月,根据《五四指示》精神,太和县进行了局部急性土改,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及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51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太和县开展了全面土改,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村土地产权私有化格局得以确立,对太和县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出现思政课"水课"的原因及其"金课"的打造极具现实意义。教育学分析结论标明,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教法陈旧和考核难度低是导致思政课"水课"的主要因素,教师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和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也是导致思政课"水课"出现的因素。打造思政课"金课"从分析思政课"金课"的标准做起,探讨线上线下混合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打造思政课"金课"方面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在水欢人笑的堵河养殖场,在四季如春的柳陂观光农业示范园,在海拔千米的高山经济林,在一展如平的安阳反季节瓜果基地……在郧县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随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气息。开教育渠、引科技水,灌农业田,结富民果,是郧县500余所学校、6000多名教师,近13万名学生的夙愿和不懈追求。他们用满腔挚热的情怀,战天斗地的豪气,在漫漫郧山汉水间架起了一座座让农民走上科技脱贫致富的金桥。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微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微课是以教学视音频为主要载体的简短的完整的课程教学。微课的授课方式和录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作、易传播,适合学习者自主化学习的特点。系列微课、专题微课、微学科,甚至微学位将是微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专业知识的积累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围绕科技创新进行专业知识积累的有效教学手段。蓝墨云班课能够在移动端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式教学,是项目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将科技创新的理念融入蓝墨云班课的课程设计,分析科技创新和专业知识的关系,讨论蓝墨云班课与二者结合的教学过程,介绍蓝墨云班课的教学环节在课前、课上、课下对科技创新的培养作用,蓝墨云班课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其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职业精神的视角来看,爱岗敬业是"基础"课教师职业素养的根基,激情是"基础"课教师职业素养的灵魂,进取是"基础"课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内驱力。三者三位一体,构成了"基础"课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在进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及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有利于盘活我国农村巨大的生产资料市场,维护土地流转中相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田防护林林网景观结构异质性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合理林网与现有林网景观指标值之间的距离系数,利用GIS将其空间化,并通过构建约束准则,实现对农田防护林林网景观结构异质性的综合评价. 利用此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农田防护林林网景观结构异质性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1987-2008年,农田防护林布局合理区域占整个农田景观的面积比例从0.21%增加到20.84%,农田防护林建设效果显著; 但部分地区防护林分布仍存在问题,需要加大防护林的更新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正义理论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梳理了西方正义理论发展的古今脉络,其次分析了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的非正义缺失问题,最后指出了失地农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正义价值取向及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武汉、鹤壁两市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着大量的征地补偿纠纷,而现存的征地补偿纠纷解决机制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层面的某些缺陷和失地农民深受传统意识的影响而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建议在澄清征地补偿过程中不同争议的性质的基础上,构建以行政程序、司法程序救济为主,多元化救济途径并存的体系,并积极促进失地农民传统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给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我国政府通过征收农业税建立了城乡二元税制,并采取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使农民的税收负担比城市居民的税收负担重,而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品比城市居民少,加速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演进。进入工业化中期,我国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城乡二元税制不复存在;同时通过一系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体制也不复存在,但财政分配的城乡二元性还存在。二元财政制度的一元化,并不意味着长期二元财政制度的结果可以立即得到消除,城乡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公共服务差距依然会长期存在。加速城乡一体化,政府还应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城乡二元财政支出对比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失地农民对体育的认识、体育组织形式和体育消费情况入手,对我国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在文化转型背景下,发展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应该遵循传统体育为本原则,与经济发展水平匹配原则和竞技、健身、娱乐三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失地农民体育生活的对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政策的操作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生活;积极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工作者,旨在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使经济的运行方式由决策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决策分散的市场经济转型,群众体育设施的公共性必然使政府加大供给量,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预算约束的硬化也使更多的具有准公共品性质的体育设施向群众有偿的开放,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私人购买更多的体育商品提供了经济支持。对农民体育的正确引导必将增强我国农民的体质,并且发挥体育对农村社会的建构功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和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路遥的作品展示着浓郁的乡土乡情,尤其是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并有着深厚的儒家农本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是稳定农村的最主要因素,在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里,它变动了四次。这里有农民和政府对 土地效能追求的正当性,但也表现出政府公权力行使的不科学性。在“三农”问题凸显的今天,土地制度再次成了关注 的对象。在寻找突围之道时,农民应是主体,政府则应退居其后,仅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