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的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起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经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的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超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经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驳斥“神创论”、“自然发生说”,重点介绍了“化学起源说”.并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其他假说及生命起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类起源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很长时间了,但是至今仍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人类的起源,联系着生命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而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又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像人类一样有智慧的生命?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在宇宙中,地球是那么渺小。一向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想要参透宇宙的奥秘,似乎就像小蚂蚁想要参透人类的奥秘一样?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际上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学说和观点很多,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发现、新资料、新学说层出不穷。本文介绍生命地球同源说(简称“同源说”)。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生命美学思想,其要义是把化生万物的生命(及其运动)和美看成是宇宙的本性。作为该书理论体系核心思想的“枢纽”论其本义为:整个宇宙是围绕着由北极星和北斗星所构成的“天枢”(天轴)旋转和运动的,“天枢”是宇宙生命的总根源,也是万物和美的总根源。由于“天枢”所化生的万物其生命是各具个性的,于是万物的生命运动呈现千姿百态.从而使宇宙成为美的世界。这一思想源自远古华夏先民的“北斗崇拜”。由于把人与宇宙都看成是生命有机体,文章著作自然也是如此,由此便形成了把文学著作比喻为生命有机体的思想。这与西方美学史上的“生命之喻”思想是相通的。由此可见,刘勰的生命美学思想不但渊源甚古,而且在世界美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的生命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田大作以《法华经》佛法为依托,在继承户田“生命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宇宙即生命”的“大生命观”生命起源论、“色心不二”生命本质论和“己他两利”的生命意义幸福论“三位一体”的“生命哲学”思想,并且其“生命哲学”以对现世的关怀为特色,将幸福论思想延伸到解决民众的幸福生活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关怀。更为难得的是,池田大作自己作为一名实践佛法的佛教徒,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在人类被巨大的“地球性问题群”所困扰的当代,研究其生命哲学思想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此难题拓宽了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爆炸理论对宇宙早期演化的描述。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爆炸初期,宇宙中现在可以看到的所有物质都聚集在一起,宇宙的密度非常大,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温度逐渐下降,经过漫长的演化,星系、恒星、行星、生命等逐渐形成,直至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宇宙元素丰度和宇宙膨胀速率的测定,以及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等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宇宙乃是普遍生命流行的境界,天为大生,万物资始,地为广生,万物成亨,合此天地生生之大德,遂成宇宙。”在中国的宇宙模式中,宇宙是个整体结构,虽然存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境界。但他们之间并非截然分割,各自独立的系统,相反,它们彼此之间是上下贯通而无碍的,宇宙依照层次结构同生命取得联系。因此,在中国的哲学中,生命弥漫于自然,内在于万物,渗透于人的创造活动中,整个宇宙展现为生命的大化流行。中国哲学美  相似文献   

10.
向21世纪之谜的科学挑战─—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宇宙吗?”对于这个问题答复是肯定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生活着的地球就不会包括在宇宙之中了。“生命来自于地球以外的什么地方吗?”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地加以验证。关于我们的祖先来自地球之外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整个地球上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水的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只占29%。你可知道,地球上那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吗?为揭开这个谜团,多年来,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寻找地球上水的来源很重要,因为水孕育了生命,找到水的来源,就有可能进一步揭开生命起源之谜。科学家虽然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但对水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是众说纷纭。在这林林总总的说法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把水的来源和地球的起源,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在这众多的说法中,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是“凝聚”说。持“凝聚”说法的科学家认为,原始的地球是一…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 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谌红桃 《宁夏教育》2004,(7):114-114
人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足尊重生命的存在,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一位日本教育家说,我们要培养“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生命教育。不仅日本,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达的社会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宇宙起源之谜据美联社巴黎2月15日电,科学家称,置于远离地球轨道上的一台红外太空望远镜印证了两个银河系相碰撞的场面。欧洲航天局称,红外线大空观测站看到的东西,对科学家解开宇宙以至生命的起源之谜大有帮助。参与这项观测计划的英国科学家克莱格说:“未来18...  相似文献   

14.
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跨越广阔的时空,从而,“生命起源与进化”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课程。正如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迈尔(E.Mayr)所说,“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进化的理论、思想和观点已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又吸收和综合了生物学中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把与生物有关的全部学科互相联系在一起。总之,进化论提供了一种对生命世界及其多样性的因果解释。因此,上好“生命起源与进化”这门课程对增加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辩能力都有较大的作用。 该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向学…  相似文献   

15.
本节《生命的诞生》简要介绍了地球生命起源过程:从原始人气到有机分子、从有机分子到原始生命,并给出了部分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人们习惯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生命,认为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这一特性可能是宇宙所有生命普遍具备的,认为生命即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随着科学的分化与发展,涉及“生命”的各门学科如心理学、医学等都在从自己的角度来界定“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课堂的终极指向——宇宙和生命关于课堂,关于语文,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却忽略了教育与语文存在的真正旨归——宇宙大生命和人类小生命。“以人为本”的局限性就在于过分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忽视了他者、社会和宇宙。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长久以来兴高采烈地锁定“以人为本”这种看似时髦实则狭隘的价值目标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8.
三大奥秘:宇宙、生命、人脑.三大理论基础:天体演化、物质结论、生命起源.三大前沿科学:基本粒子、遗传工程、空间技术.三大新型综合性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科学三大支柱:材料、能源、信息.现代科学三大特点:融合渗透.日趋数字化、科学技术与应用结合紧密.自然科学的“三大”@莫光兴  相似文献   

19.
人类早期造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反映着原始宗教崇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阶段,这是艺术教育及艺术史论研究中划分远古造型艺术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哲学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北方民族的造型艺术,可以发现,原始宗教崇拜三个阶段中的早期造型艺术作品在深层上直观地反映着北方民族的共性文化特征,那就是对生命的追问以及生命崇拜的实践,并以此构成了北方民族造型艺术的母题特征——“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与审美     
宇宙是活的生命。宇宙生命自我展现为万物的生命;万物实现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实现着宇宙生命;体验着自我生命的同时就在体验着宇宙的生命。当我们通过体验万物的生命而体验自我的生命,并同时体验着宇宙生命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火与万物的生命之火,以及宇宙生命之火在同一个交点上燃烧了。在那一个瞬间,所有生命的节奏韵律在同频共振了。这是对宇宙场与能贯通万物并将万物熔为一体的体验;在这一刻,我们体验到活的生命向大自然的复归,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这就是儒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谓“物我两忘”的境界,亦即禅宗所谓“空无妙有,瞬间永恒”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