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合对于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流动人口的素质,促使他们融入到城市社区,这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化学习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合,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师资培训、规范数字化学习管理、加强合作与联网等为流动人口提供数字化学习的可能,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2.
银川市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农村青壮年人口;人口的流入以本区、邻近省份为主;人口的流出则遍布全国,相对比较集中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城市;流动人口主要以务工经商为主,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流动人口聚居区一般处在城乡结合部.政府应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与管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城市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从人口流变看纽约市哈莱姆贫民区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世纪20年代,纽约市哈莱姆成了贫民区。这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昔日繁荣的社区为何遭此厄运?世界首富城市怎么会出现贫民区?本文从人口流变角度,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对哈莱姆区进行了动态的考察,认为:大量非技术劳动力的进入造成就业困难;白人迁出引起商业萎缩、税收锐减、财政危机;人口激增使住房等公共设施相对紧张,社区生活质量下降;人口的文化、身体等素质的降低影响了社区建设,贫困人口的增加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所有这一切都促使哈莱姆区从繁荣走向衰落。总之,城市人口数量、质量、年龄等因素和城市命运密切相关。而人口流变必将引起人口诸多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发展。如果人口流变有利于改善人口的上述因素,那么它将促进城市发展;反之,则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区动态人口的管控系统是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数字社区工程发展与建设的突破点。建设动态人口管控系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能够提高社区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基层政府工作水平,深化社会深层次管理改革,提升公安机关工作的工作效率,创立和谐社会。设计面向社区的动态人口管控总体方案,并在相关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设计系统技术的路线,包括系统总体框架、功能设计、网络架构及软硬件配置等,能够实现对社区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贵州城市人口文化建设的重点是社区人口文化建设.城市社区人口文化建设内容、目标和任务因城市社区居民身份、民族、地域、经济以及现念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殊性.当前这项工程的实践领域在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同时,尚有许多问题存在或值得探讨.如何对当前城市人口文化建设的社区模式做一改进和优化,全面推动社区模式的成功个案普遍化,这关系到城市人口的全面发展,甚至是城市发展的重大目标的实现.而科学的、符合长远利益的城市社区人口发展路径,是一种包含多个层面的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加拿大原住民人口的城市迁移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为原住民人口的城市迁移提出了新课题,也给城市原住民社区的服务及管理带来了挑战。在对现阶段加拿大原住民人口城市迁移主要原因的分析基础上,对作为公共空间的加拿大城市原住民中心的服务对象及其服务功能展开了研究,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帮助城市原住民人口适应新环境并尽快融入到城市社区生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最后指出加拿大城市原住民中心可为我国少数民族城市流动人口公共空间构建及其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转移人口急剧增加.以社区为依托的教育是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实现文化融合与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区教育要注重其外部保障和内部教育需求,注重宏观环境建设和内部教育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人口大范围流动给城市民族工作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社会组织用一种组织化的方式将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到服务管理体系中。社会组织能够在增强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扩展社会资本、重构社会关系网络等多方面架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社会组织介入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有益探索,是构建城市少数民族嵌入式社区环境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过程,在人力资源配置领域中表现为由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的路径变迁过程,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将日益表现为社会人口大规模的市场化流动,这是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所必然内含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特征就是失业人口日益显形化、流动人口规模日益扩张、人口流动空间日益拓展、农民市民化主导、流动人口家庭化。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受教育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研究上海市人口流动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发现上海市教育投入与人口流动成正相关关系,上海市流动人口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59%。上海市人口净迁移每增加1%,教育投入相应增加0.15%。人口流动的增加要求上海市加大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同时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上海市对于人口流动应采取限制措施,循序渐进地开放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
徐峰 《大学时代》2006,(11):15-16
社区体育指导员只有通过对社区体育人口的健康管理,才能使社区体育人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起到一个社区体育指导员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人口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的文化文明建设问题、如何协调发展多级城镇体系问题入手,重点探讨了如何用多学科理论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以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扭转问题成堆、困难被动的状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准确地认识城市,开展城市科学研究。文章提出关键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城乡发展战略,同时提出了要系统地研究和介绍国外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要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本国城市的历史和现状;要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研究等三项根本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这就导致流动儿童数量的增多,也使得他们的教育成了一个难题。流动人口子女是个特殊的群体,相较于本地学生而言,流动学生在求学中面临的难题更多。作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班主任,如何关爱这些流动学生,让流动学生真正融入城市学校、城市学生之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大规模跨地域流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美国人口流动主要包括大量移民涌入、国内地区间人口大规模横向流动以及社会各阶层成员间纵向流动等三个方面。美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最高的国家,人口流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的步伐,城市的发展又吸引人口流入城市。美国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互动关系,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进而也影响和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5.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首府,新疆政治、经济、金融、信息、以及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东部流动人口以及本地区农村人口来乌市工作、生活.流动人口的涌入为乌鲁木齐市的发展与繁荣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城市管理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相应的对策,从而在新的局面下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路有一个拓展与探索,就成为了构建和谐新疆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的流动人员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已经从一般社会问题演变为公共问题,引发了多方面的公众诉求,越来越成为城市政府公众政策议程的重要内容.目前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而怎样完善,又该如何正确的对待外来流动人员的管理成了重点.通过对管理的几点思考,试图传达这样一个观点: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本身,并从取消户籍制度这一层面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寻求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流动幼儿,即流动人口子女,指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起在流入地(城市)生活的1~6岁的儿童。在当前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内,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地进行,举家迁徙成为人口流动的一大特征。伴随着举家迁徙的大潮,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早期教育问题又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由于自身的差异性,来到城市后必定会遇到很多适应上的困难,而城市也要逐渐适应他们的到来以改善他们的服务和管理。广州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动现状是增长速度快、居住城郊结合、经济活动单一,导致城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和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政府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要积极改进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城市与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的双向适应。  相似文献   

19.
汪国华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1):91-93,10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规模以超常规的态势增长,与此相适应,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流动人口的城市择业、社会生活、子代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日趋严峻。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首先在理念上要推陈出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社区等需要通力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才能步入常态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各省在基础设施以及各类加工业、服务业上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伴随着这种资金和物资的流动必然会促进人口的流动,作为我国一些重要少数族群的聚居地,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权、失业保险权、医疗保险权、工伤保险权、生育保险权等社会保险权常常得不到实现.基于公民权利救济的考察我们得知,要真正实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权方面的“主观权利”,必须运用权利救济规范和机制,以保证其“客观法”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