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新闻     
我国每晚黄金时间10亿人看电视首届全国卫星台收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卫星电视事业发展迅猛。截至到去年6月底,大陆地区卫星电视台已达30多家,初步形成我国大陆卫星电视传播网,基本覆盖了大陆地区所有电视家庭。每天大陆观众电视收视高峰在20:01-21:00,收看人数合计超过10亿人。白天在12:01-14:00还有一个收视小高峰,收看人数超过2.5亿。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辽宁卫视的“七星大擂台”,江苏卫视的“大写真”,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湖北卫视的“焦点透视”,广东卫视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数字新闻     
5500万人“十一”国人大出游 “十·一”黄金周全国旅游人数超过5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超过220亿元,均比今年“五一”有较大增长。铁路日均客票收入达l亿多元,各地短途运输升温,铁路发送客人共2452万人次,民航运输飞行15898个航班。2830亿环境污染每年带给中国的损失 专家估计中国环境污染每年损失大约2830亿元。其中包括水质污染500亿  相似文献   

3.
曾经“上不得台面”的网络游戏,现在成了牵涉到数千万人、岁入数亿的大产业,成了人人争抢的金矿  相似文献   

4.
四、揭露矛盾淋漓尽致在《旅欧通信》中,有一部分通讯是属于揭露性的。不论是用事实揭露,还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据理驳斥,都使人感到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这里着重介绍揭露的四种手法。其一是,分析矛盾,阐明真相。例如中法大借款一事,虽经旅法华人多方反对,最后中法大借款竟实行签字,借款数额并由3亿法朗增到5亿法朗。《旅欧通信》的“中法大借款竟实行签字矣”一节,是这样分析矛盾,阐明真相的“兹次借款之成,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国家,现在有些人喜欢什么都用钱来衡量,国内某足球队,据说其无形价值是11亿元人民币,国内某个人的无形价值是3.9亿元人民币。 我不想来讨论他们是不是真值那么多。我是想问照此算下去,像徐虎、李素丽这样的模范的价值该是多少?徐虎、李素丽这样的模范,既没有大的创造发明,又不是出名的歌星,更不是善于经营的大企业家。他们普普通通,每天认真做着对群众有利的“小事”——平凡得有些人不屑于去做的“小事”。从钱眼里瞅去,他们好像很不值钱。因此,  相似文献   

6.
枫树 《兰台内外》2014,(1):28-29
2012年3月23日,在广东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十女新闻人物之一、“壹号土猪”开发人暨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备受关注。2012年,“壹号土猪”引入风投,估值巳达40亿元。  相似文献   

7.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09,(31):16-16
1.91亿亩 从年初直到现在,中国“北方日出南方雨”的天气情况仍然没有大的改变。截至8月7日19时,全国有1.91亿亩作物受旱,其中重旱7221万亩,干枯2019万亩。422万人、445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8.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  相似文献   

9.
某周刊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文中称:“我国10亿人口,8亿农民,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劳动力不转移,农业要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是不可能的”。文中显然将“农业劳动力”与“农民”当成“农村人口”的同义语。这种说法不少报刊也有,值得商榷。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没有8亿。据统计,1983年我国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人数总计为34258万人(中国统计出版社《光辉的三十五年》第152页)。说“8亿农民”或“8亿人搞饭吃”,都与实际不符。若承认它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我国农民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者,一种是非劳动者。非劳动者怎能算是“搞饭吃”的人?  相似文献   

10.
林凌 《青年记者》2020,(7):8-11
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系统等智能传播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万物皆媒和凡媒皆智的传播时代已经来临。5G技术的广泛使用将进一步加速智能传播进程,“具有超级连接能力的5G网络,将承载10亿个场所、50亿人、500亿物的连接,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相似文献   

11.
谢培  王迅 《新闻天地》2010,(9):47-47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无论是“催泪弹”也好,“伪灾难大片”也罢,“电视剧电影”也成,但它绝对是2010年最大的电影赢家。3天破亿、4天1.7亿、5天破2亿、7天破3亿、11天破4亿。截至本刊发稿,这部以1976年大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命名的电影,票房已经超过6亿——这也刷新了冯小刚和整个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  相似文献   

12.
联想集团自1984年11月成立以来,现在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在过去的15年的时间里,联想从20万元人民币起家,变成了一家具有50亿净资产、600多亿港币市值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香港股市排名第8位,并且成为香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1999年平均增长20多倍联想股票被誉为“香港股市的一支奇葩”,经营额达到203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4.81亿元港币。截止到1999年,联想共上缴国家税收19亿元人民币,回报大股东(中科院)9400万人民币,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之首,全国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联想集团被投资者誉为“中国的红色快车”,实现了国家、股东、企业“三赢”的局面。是什么使联想获得如此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6,(6):18-19
大家好!今天讨论的题目是“新兴传媒的走向”。当前被公认的四大媒体是:印刷报刊、音频广播、电视广播和万维网。万维网是四大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媒体之前加“大”字,是形容社会影响力,看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能吸引多少“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在中国,四大媒体的任何一种,每天都要吸引上亿“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  相似文献   

14.
33亿美元、70亿美元、50亿美元,这一笔笔BI领域的并购大单不仅体现着软件巨无霸们的财富“大棒”,同时也彰显着巨无霸们对BI技术的“狂热”。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细节     
1 一般说来,人们往往不太注意生活中细节。 新闻报道也有相似之处。气势大、立意高,豪言壮语,或许还有陈词套话——似乎是大多数“新闻力作”与重点稿的标志。“大趋势”、“大聚焦”、“大跨越”为题的层出不穷。还有“新高度”、“新广度”、“新深度”等等——一般新闻报道中不说“浓度”,浓度使人想起酒之类液体或有花香的空气,那就有点“小资情调”。  相似文献   

16.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这句名言,不知鼓舞激励着多少人为自己的文章探寻“惊语”。文忌平、文忌旧、文忌浅、文忌陋,新鲜的事实,深刻的见解,再用优美精辟、生动传神的文字加以表达,使读者读到此处怦然心动,为之一振,甚至拍案击节,那样的文章,才能有滋有味,才能多人钟爱。可是,有些“惊语”却给人变了点“味”的感觉。这是些什么“惊语”呢?以我观之,似乎有三:一曰“大”。自从有了“大裂变”、“大流产”之后,就有人言必称“大”,非“大”不文,以为有了这个“大”字,便可以“惊”得读者诸君睁大双眼,拜读大作。于是,“大爆炸”、“大透视”、“大爆光”、“大旋转”、“大纪实”、“大变奏”之类绵延不绝,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大标题”,频频出现在报刊之中。二曰“玄”。信奉“玄能惊人”者时下也不少见,本来是平常事、平常理,用平常的话完全可以说明白,却非要用一大堆时髦高深的新词儿装饰起来,故弄玄虚,试图惊世  相似文献   

17.
较之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实行“大空间、大流通”开架借阅,其“书流”产生了“量”的飞越;“数图”的崛起,代表了新“书流”现象的“质”的变化;而“个人虚拟图书馆”的推出,则使新“书流”现象呈现日渐广泛的“数字/虚拟化”趋势,其结果可能使“虚拟个人图书馆”不仅傲立于图书馆之林,还可能最终取代物理空间的图书馆。凡此,必然引发图书馆人作出若干基本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勉之 《中国广播》2004,(12):25-27
近几年,在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行业,“造大船”或“打造航空母舰”的说法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个又一个的广播影视集团诞生了。然而,有两点遗憾:第一,所造的“船”还不能说大,总资产十几亿、几十亿、至多上百亿元人民币,年收入几亿、十几亿、几十亿,也是人民币,能说大吗?第二,“船”或“航母”的打造不是靠市场的力量,而是不折不扣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我国一般图书的销售收入约为230亿,以13亿人口计,人均不到18元。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我们没有把书作为消费品去策划、去设计、去生产、去销售。无论是出书的人还是读书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书看做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这种观念,既限制了图书消费,也制约了图书生产。如果集团是法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而是一个大出版社,是“大船”。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组建一支“舰队”。  相似文献   

20.
“非结构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我们现在全球数据量到底有多大?答案或许会令不少人感到吃惊。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暴增44倍,达到35.2ZB(1ZB≈10亿T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