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了文艺作品,这是接受美学一个重要观点。其实,确切地说,“参与”了艺术创作活动的不是读者,而是以读者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本文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是,欣赏在艺术生产中发挥了怎样的创造作用。(一)欣赏创造出欣赏意象,使欣赏活动现实的对象最终完成,使未来的对象得以萌生。欣赏的这种功能因直接指向艺术活动的产品,可称为欣赏的直接创造作用。在欣赏活动中,读者在作品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出欣赏意象,齐白石只画虾不画水,由于形象揭示了生动活脱的虾与水的关系,在观众的幻觉  相似文献   

2.
对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活动四要素进行了新的探究。从艺术活动的整体性来考查,认为艺术媒介同样是艺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它与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在基础理论建设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构成艺术活动的基本“五个要素艺”,忽视或削减这个要素的理论作用,艺术的基本理论建设就会出现重大的缺失。文章认为艺术媒介还有助于对“艺术生产”“艺术消费”理论的建设,对重建艺术发展史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有助于为艺术分类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中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空白手法的使用恰恰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本文结合文学创作中空白手法的具体使用,论述了如何导引读者参与对作品中形象的再创造,以丰富作品的内含,使作品保持长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典型形象——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中心问题之一。文学作品中,塑造多种多样的典型形象是每一个民族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社会主义的维吾尔族文学也出现了一个创作各种各样典型形象的、新的繁荣景象。有些作家作品中塑造的具有独特、丰富、鲜明个性的和深刻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在广大的读者中,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作家对创作典型人物形象的规律掌握不够,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千孔一面,缺乏鲜明的个性。理论方面在典型形象问题上,也存  相似文献   

5.
佟娟 《语文天地》2015,(7):61-62
"诗词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谢冕《论诗》)诗歌词曲的寥寥数语,简约而不简单,语言的不连贯性、跳跃性,给读者更多想象的思维空间,能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效果。正是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6.
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想谈谈文学欣赏中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供同志们在文学欣赏的实践活动中参考。一、文学欣赏的意义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活动使读者通过作品的文学语言,具体地认识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本质,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人由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文学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文学欣  相似文献   

7.
1.而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率理论的优越性。2、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因此,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无不讲究空白艺术。维纳斯的塑像之所以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是与其断臂的缺陷空白分不开的。无数的艺术家在欣赏维纳斯塑...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五四"洪流席卷了千年封建文化的河床,许多觉解的思想家从解放妇女的角度激烈批判了女子单方面为男子守节的封建节烈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站在男性的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进行评析,因而误读甚至曲解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拔高,要么贬损。女权主义思想的涌现,为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试从女权主义理论视角,试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以期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五四”洪流席卷了千年封建文化的河床,许多觉解的思想家从解放妇女的角度激烈批判了女子单方面为男子守节的封建节烈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站在男性的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进行评析,因而误读甚至曲解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拔高,要么眨损。女权主义思想的涌现,为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试从女权主义理论视角,试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以期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理论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特点是以研究读者的接受为中心。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写出了作品只是完成了文学活动的一个部分。作品本身并不产生意义,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读者阅读和接受作品的时候,作品和作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否则只是一堆废纸。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与作品本身同样重要。接受美学要求把作品和读者的关系置于阅读活动的首要地位,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英语阅读教学有益的启示。启示一:学生应该是课堂的…  相似文献   

12.
钟文华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4):42-44,83
艺术是对现实的二度发现,所以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广泛运用于作品的题材、思想、体验、视角、结构、语言等方面,使形象更生动更吸引读者.在陌生化的创造中,作家找到了自己生命和存在的意义.读者透过陌生化的现象,重新审视世界和自己,丰富了人性,改造了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一、“一千个者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首先是讲文学鉴赏者具有主观性。由于鉴赏者各自的水准不同,诸如性格、经历、学识、修养及美学品味不同,必然会造成鉴赏结果的差异。对同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在心中产生不同的状态,对同一个跌宕起伏的情节在心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对同一个具有深意蕴藏的语言行为在心中产生不同的理解等,也就是说读者的阅读行为总是自己的阅读,会带上主观印迹,这就是文学鉴赏的主观性。文学鉴赏主观性也包含一种状态我们称之谓“艺术再创造”,即作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一切说白,就迫使读者进行艺术的创造。这话可从几方面去理解,(一),文学是流动状态存在的,文本的出笼并不代表文学过程的完结,而必须借读者的阅读才能使过程完整,作家的创造只有和接受者的创造结合才能成为艺术。(二)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具有形象的间接性,只有借读者的阅读创造才能呈现出作品的形象。(三)作家的创造总留有许多的“空白”往往是作家的意识动机和创作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从这些“空白”处读者才能读出真意,如中国绘画理论的“计白当黑”,空白处往往是作家真心着墨之处,必经读者的创造才能发现。(四)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感情随之波澜起伏,也随之得到宣泄或补偿,情节是起是伏,人物是好  相似文献   

14.
夏目漱石的读者欣赏理论和姚斯等的接受美学,是两种重视读者在作品接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论,但由于产生的年代和背景不同,它们对读者作用的具体认识存在着差异,前者认为读者对作品进行的是被动接受,后者则强调读者对作品的能动创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王夫之“读者以情自得”的诗歌接受理论进行挖掘和总结。文章认为,王夫之提出的“读者以情自得”的理论命题对读者在诗歌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并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它本身已具有接受理论方法论的意义;同时,王夫之提出的“读者以情自得”又要求读者的自由创造必须以作品的思想蕴涵作为依据因而富有辩证意味。文章还对诗歌接受过程中“读者以情自得”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反讽艺术的应用是构成奥斯丁小说艺术大厦的主要支撑点。本文从读者反应理论的角度看奥斯丁在作品中如何运用言语反讽、戏剧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反讽艺术与读者进行交流,如何对读者的内心思想施加影响,从而构建作品的完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有"留白"说,中国戏剧有"虚拟"说,吟诗作文有"悬念"说,目的都是给观众和读者留点遐想和创造的空间。接受美学原理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空白"。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也要讲教学艺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艺术,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自主体验的机会,体现教学艺术中  相似文献   

18.
杨润林 《教育革新》2009,(12):41-41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再创造,丰富诗人创造的形象.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再创造是逆向思维,“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庞德的翻译作品中,其翻译错误被视为艺术创造的体现.对原作的创造,为原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忠实性翻译理论的创造,使忠实的内涵指向读者;对文学潮流的创造,为意象主义诗歌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艺术百科全书》中,抽象艺术的定义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形象的相似程度上去界定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抽象绘画作品的赏析、理解都懵懵懂懂,甚至固执地认为抽象画就是随意画。在他们心目中,看不懂表现什么就是抽象画。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几乎每册都有抽象画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了许多无奈与迷茫;很多学生拿起笔来毫无顾忌涂鸦就算完成抽象画,在欣赏大师抽象作品时大言不惭地高呼“不就是随便画嘛”。这显然与新课程理念、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以巧设联想为主线,引导学生摆脱对抽象绘画的误解,学会有意识的创造抽象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