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偏好是一种理性选择排序.从求职者的就业偏好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求职者就业偏好的不同指标对于其就业的影响.将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作为求职者就业偏好的指标,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因子分析降维选择求职者对于单位前景待遇偏好、个人价值偏好、岗位自由舒适度偏好和单位规模地域偏好四个潜在因子值作为就业偏好自变量,定量研究得出在控制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学校状况和求职努力程度等变量以后,求职者的就业偏好对于求职者就业起薪、就业行业和就业地域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在二元经济背景下,毕业生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单位、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就业的高等教育投资回收周期,证实大学生在不同区域和部门就业的投资回收周期及长期收入差别很大.学生认知到这种差距,现期就会尽力选择在收益高、回报快的区域、部门就业,从而造成热点地区、热点部门的就业困难;而另一些区域和单位则乏人问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关键在于改变我国的二元经济现实,切实缩小二元差距.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2010届高校毕业生个人和相关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选择趋向多元化;对于实际起薪低于期望起薪的现状持基本接受态度;与实际就业单位以民营企业占比最高不同,他们期望的就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普遍把"求发展"作为就业选择的最重要考虑因素.在用人单位看来,高校毕业生的学习与适应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能力,专业实践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素养;个人的良好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推崇,而其外在特质普遍不被认定为重要因素.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供求两端"双管齐下",减少结构性错位.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具有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向中心城市及城市群聚集、向高产值行业聚集、向企业单位聚集的特点;其主观原因是毕业生"人往高处走"的趋利性选择,客观原因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均衡、企业单位效益优势、灵活就业方式出现等的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向发达地区聚集放幔、向中等城市聚集加快、向非公有制单位聚集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为调查样本,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提出的假设,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发现,父亲的学历、职业和母亲的职业对高职生的就业薪水预期具有显著影响;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就业单位的选择意向具有负向作用,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就业单位的选择意向呈正向作用;父母学历及家庭收入越高,高职生越倾向于到东部沿海城市就业.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关系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目标选择时要充分进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对个人发展空间大、发展前景好、创业机会多,能充分施展自己才华、发掘自己潜能的单位和职业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实现主动就业、多渠道就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城市和单位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收集,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成绩、家庭收入情况、工作与兴趣匹配度、消费水平、房价、就业压力等因素是大学生是否选择到一线城市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选择就业单位方面,重点研究影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生源地、发展前景、工作稳定性。为促进二三线城市发展,应该完善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并实施优惠政策来吸引外来企业。在就业单位选择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使其择业结果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某科研机构2008~2012年毕业的22405名理工科博士生就业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对博士毕业生的质性访谈结果,重点研究了科研院所理工科博士的就业状况以及性别差异对博士生就业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1)性别差异对年终工作落实率的影响在博士层次上体现得不明显,女博士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2)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单位是博士生主要的就业单位,但是性别差异会导致博士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呈现出差异。(3)在毕业去向的类型上,超过15.1%的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会继续选择做博士后,性别因素会导致在选择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做博士后方面存在差异。(4)博士生的求学地域将直接影响就业单位地域的选择,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培养单位的博士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大学通常都要在最后半年的时间里,安排毕业生自己找工作落实实习单位,因此叫“预就业实习”,以期毕业前落实工作单位。所以毕业生预就业实习单位大都成为就业单位。每年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都有一种心事,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业单位,如何给自己正确定位,也有部分同学盲从、受骗,贻误了自己择业的最佳机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侧重谈谈毕业生在预就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择业单位;(二)择业心态;(三)择业防骗。一、选择合适单位,兼顾兴趣特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健康事业,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愈发受到重视。高校毕业生是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主力军。采用6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探究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毕业生群体特征及时间趋势,以及影响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单位的显著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时间趋势上,进入医疗卫生单位的男性毕业生占比有所下降,毕业生学科背景日益多元,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且有所提升,就业满意度较低且呈现一定波动但整体上表现为上升。从就业选择来看,高校毕业生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就业偏好存在显著的学科、性别和城乡差异,所学专业与兴趣吻合、求职时重视职业的稳定性显著影响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中的不良心态分析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是高校大幅度扩召后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据悉,今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212.2万人,比去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另外,由于就业年限的放宽,还有相当大一部分2002年毕业生尚未落实单位.数量众多的各类毕业生将对大学生就业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笔者深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就大学生择业问题进行调查,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毕业生及家长都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选择适合自己成长和工作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但是,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存在不良的就业心态和落后的择业观念,直接影响到就业.  相似文献   

12.
就业洽谈会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场所,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主要渠道之一。由于就业洽谈会一般规模较大,参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较多,时间短暂,竞争激烈,因而毕业生要想在就业洽谈会上选择到满意的单位,需要全面了解信息,精心准备,抓住时机,勇于“推销”,适时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20年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数据的视角,分析其去向及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待业率较低。就业单位性质以“学术型”市场为主,主要为高等学校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地域聚集效应,即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区。就业工作性质7成以上选择教学与(或)科研;不同院校类型、不同学科门类、不同论文研究类型的学术型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工作性质选择差异显著。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户口所在地区、院校类型、学位类别、学习方式、毕业年份、论文类型、论文选题来源以及按照一级学科授予学位等因素对就业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药品相关专业高职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07和200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为案例,调查药品相关专业毕业生所处单位性质、薪金状况、跳槽频率、选择单位的因素依据、专业素养、证书情况、适应能力、专业针对性、企业和学校管理等方面信息,在综合分析就业率、就业稳定性、就业质量、专业关联度、综合素质等相关参数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包括制度保障、课程和专业建设、实习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2020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数据,分析其去向及就业特征。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单位偏好主要为高等学校、医疗卫生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国有企业等;就业地区具有明显属地原则和中心聚集效应;不同院校类型、不同学科门类(类别)的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差异显著。针对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认为需建立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完善就业创业知识培训与教育,积极引导高层次人才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应协同国家社会需求,建立多元化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升博士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单位选择上追求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本次调查将大学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按性质分为: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各类学校、科研单位、三资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升学、部队、其他。调查结果显示(见图一):毕业生对理想工作单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国家机关和各类学校。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1.9%和33.8%,此外依次是三资企业(9.6%)、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2月3日到4日,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毕业生就业研究会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召开2010年年会。20余所全国电子系统院校、10余家全国电子行业大型企事业单位代表出席。2010年的年会选择在201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开展之际召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心态.方法采用自编就业的态问卷对高师应用的理学专业104名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数学处理.结果高师应用的理学专业90%学生感到就业形势严峻、50.3%的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60%的认为专业满意度,50%的做好就业准备,20%的通过校园招聘、职业中介、互联网渠道进行就业选择,35%的以事业单位就是意向,31%的以自主到为就是意向;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首先因素是薪酬,其次发展前景和单位性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意去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只看重国家机关等等.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开创一些必要的实践平台,使大学生从中正确的深入了解就业,从而转变就业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8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调查样本,探究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有一定差异,但不具有显著性;院校类型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影响具有显著性;院校层次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的影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