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努力并成功开掘回族文化心理的长篇小说。本文拟采取文化人类学关于族群认同的理论概念,从语言文字、饮食习俗、建筑服饰、婚丧仪式、节日以及心理结构六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文中高扬的回族自觉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深刻的历史记忆,揭示回族作为一个散居群体能够在中华大地顽强生存并壮大的内在驱动力。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回族族群认同的高扬对其他族群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昭示与启迪。尽管如此,其未来的健康成长距离文化自觉还有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文化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经典的心理理论测验任务进行跨文化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回汉幼儿心理理论同步发展;散居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速度低于在园幼儿;回族散居女童的心理理论发展速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使回族女童成为观念上的弱热群体。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聚居住于海南三亚市凤凰镇的回族人口仅七千多人,但他们在语言、来源、经济和宗教文化方面都很有特色。其结婚习俗体现了回族婚俗的统一性和地域性差异,通过对其婚俗的考察发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贯穿始终,这种影响对三亚回族凝聚力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门源回族在习俗上不仅具有回族群体的一般特征,即宗教性和融合性,同时受门源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充分认识门源回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客观评价其优良习俗的积极影响和不良习俗的消极后果,探讨传统回族文化与当代社会积极适应的途径,将有利于营造和谐共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回族的生活习俗,洗大小净、礼拜、拜数、礼拜念词的考察研究,发现回族是一个热爱奇数的民族.而回族对奇数的热爱在回族建筑、服饰等中也有诸多体现.其中奇数中的“3”,“5”,“7”,“9”是较常用的数字,特别是数字“3”则是回族最喜欢的数字,因为数字“3”是最接近数字“1”的奇数.另外,还发现了回族建筑中包含有平行、垂直、对称、三角函数等几何知识.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人们从数学的角度来了解回族文化,对回族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文化教育提供帮助,为开发少数民族地方性课程教学提供资源,对传承无文字的回族文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回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是在汉儒文化占绝对优势的华夏大地上发生的,从唐宋元明清至今,各地回族都能够顺利地生活和延续下来,并与当地民族和谐共生,是因为这个民族不断汲取吸收容入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各种文化因素,因此回族成长中极具包容吸纳的特点。这在散居在汉民族中的沈阳回族的风俗习惯表现尤甚。  相似文献   

8.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文化,无论在回族形成初期还是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是回族穆斯林的信仰来源,也是回族穆斯林的民族心理积淀。《穆斯林的葬礼》就与伊斯兰文化紧密相关,作品中包含较多伊斯兰文化元素,既关涉回族穆斯林的基本功修、取名习俗、婚葬礼仪等丰富的信仰礼俗,又涉及回族作家霍达对本民族文化历史的感触与对民族文化冲突的思考。这对于理解回族穆斯林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认识与反思伊斯兰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回族饮食习俗与文化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也是回族与其他族群区分的重要的“社会边界”,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族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饮食文化的族群区分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回族文化建设和民族团结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西北地区回族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经济活动、宗教活动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较显著变迁;这种传统文化的变迁实为更高层次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意识对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各种族群认同的界定中,文化的认同是其中很重要的界定.本文依据民族认同的理论,对内蒙古赤峰地区回族的宗教、语言、服饰、节日、饮食、婚丧等文化及生活习俗进行调查,从对回族文化的认同角度研究赤峰地区回族的民族认同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经济发展对当地回族民族认同的一些表现形式、符号象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晓玲 《现代语文》2010,(5):112-113
回族汉语中有许多用语是回族特有的,这些特殊用语是回族生活用语的主要部分,体现着回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以及生活习俗,它们是不能简单地和汉语通用语对译的。随着文化的相互渗透,这些生活用语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或者说它们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回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继承习惯,发现每个少数民族关于继承方面的规定都有其本民族特有的习惯特征,且该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现行《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冲突,即文化思想方面、法定继承人顺序以及继承份额方面的冲突,提出对制定《民法典》继承法编的启示,一是尊重民族习俗,建立少数民族"继承习惯法"的审查制度;二是注重民族自治法规的变通及补充立法;三是法定继承人顺序的适当调整;四是构建遗产管理人与遗产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经典"错误信念"任务,以181名回族幼儿、174名汉族幼儿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回、汉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异同。研究发现:回、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汉幼儿的心理理论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总体上呈同步发展趋势,但回族幼儿心理理论发展速度要低于汉族幼儿;散居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速度低于在园幼儿;回族散居女童的心理理论发展速度缓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重视民族女童教育是促进幼儿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回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丧葬文化并非凭空产生,也不是哪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是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回族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丧葬习俗直接导源于伊斯兰教,表现出明显的宗教特色。如回族丧葬习俗的土葬和速葬的特点遵循了伊斯兰教复命归真的教法,薄葬的特点遵循了伊斯兰教笃信后世的教法。  相似文献   

18.
鸿宾楼事件与回汉关系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河北定县鸿宾楼事件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历史种现实原因.在应对事件和调适回汉民族关系的过程中,中共地方干部以党的民族政策为指导,在尊重回族文化习俗、相信回族党员群众、克服大汉族主义、注重对回族群众政策宣传教育、建立民主高效的民族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对当时尚缺乏应对此类民族突发事件经验的其他解放区具有范例意义,对建国后党和政府应对此类事件和增进民族团结也具有明显的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散居批评理论分析华美文学中散居者的身份寻求,可以发现,部分散居者选择了一条在"存在"与"生成"的并置和平衡间建构散居身份的跨文化途径.他们在中国和美国文化间架起桥梁,使其身份跨越种族的、文化的篱笆,承载中美结合,坐拥文化杂糅,笑纳身份流变.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法,选取181名回族儿童、174名汉族儿童作为被试者,研究了文化差异条件下回汉儿童认知发展的区别。根据研究发现:回汉儿童的认知发展差异不明显。回汉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均随年龄增长不断提升,总体呈现出同步发展态势,但汉族儿童的认知发展速度要高于回族儿童;回族散居女童的认知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积极发展宁南山区回汉儿童的认知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儿童教育是推动认知理论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