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思想注重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批评是政治的批评,它与社会权力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批评的政治性决定了批评的视野是整个文化,但文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敬鹏林  梁毅 《梧州学院学报》2007,17(4):60-62,7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伊格尔顿一直关注文化研究.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娴熟地运用文化政治批评方法来剖析和批判后现代主义,深刻地表达了对文化危机的担忧.  相似文献   

3.
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一方面表现出与英国现代文学批评关注政治的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也是英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向文学的文化研究转向的一个表征,审美意识形态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发展。审美意识形态论在70年代主要表现为文本意识形态论,在80年代主要表现为批评理论的意识形态论,在90年代主要表现为美学理论的意识形态论和文化理论的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存在着关于意识形态的众多定义.伊格尔顿认为,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并有审美功能.其基本立场是站在审美话语的精神内涵上探析审美意识形态的张力意义.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明显存在宽泛化的倾向,应该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5.
伊格尔顿把作为物质生产的文学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说明了文学内部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伊氏的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把丈学当作一种上层建筑的文艺观的反驳和对“反映论”批评范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成就十分突出。他试图建立以意识形态生产为核心的"文本科学"和"审美意识形态"范畴,重新赋予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力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当代价值。本文从文学和美学两个范畴分析伊格尔顿文艺理论中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现实关怀立场的批判性理论范畴,伊格尔顿也正是继承了意识形态的这种特点。他在文学和美学领域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坚持关怀现实,力图揭示意识形态生产的文学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以及审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的各种复杂机制。这为文学批评和研究带来两点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面对20世纪80年代新的政治形势,伊格尔顿在接受本雅明的历史观的基础上,从认识论、方法论、批评策略、文体风格等各方面确立了他的意识形态批评,呈现出了独特的体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学是一种有关身体的话语,美学是作为沟通感性与理性的的媒介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重建唯物主义美学,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回到起源,从身体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一切,恢复身体话语的基础地位。身体话语的建构过程经历了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伊格尔顿 (TerryEagleton)无意於一般地对“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之类的问题进行探讨 ,而是从全新的审美视角开具了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处方” ,这一处方即从具体的特殊性的存在(人 )出发的一种唯物主义伦理学———他所理解的美学。  相似文献   

11.
12.
阿尔都塞深入研究了意识形态的独特内涵和运行机制,运用结构主义方法,从本结构和文本形式层面去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从而开创了文本意识形态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既是女权运动的产物,又是文学批评自身发展的结果。它具有斗争性、普遍性、矛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它影响广大但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文艺批评进程曲折,面貌复杂。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整体环境较为宽松,文艺批评寻求着科学理性精神,但受“一体”文艺思想 制约,批评开始向政治斗争异化,50年代中后期,既有科学理性精神的高扬,又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横遭践踏,科学理性政治异化双重变奏的态势更为明显。60年代初至“文革”前夕,文艺批评在阶级斗争语境中力图自救,最终又别无选择地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文化研究在英国一般上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作为对维多利亚社会现实的回应,他以自己的生活、思考和写作展示出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文化追求。他的诗作表达出对古希腊宁静至善境界的向往;他的诗论则提出了诗是追求完美与光明的先导,诗的创作离不开诗人和评论家的不懈努力所生发出的时代精神;他的文化与社会批评是对时代沉疴的直接应对,对后世的英国社会生活、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在替未被质疑和反思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念信仰祛魅中,托尼.贝内特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存在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与此同时,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贝内特为何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转变为采用后马克思主义框架探讨问题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考察60年来文学评论概念的突围、超越,时或有之,然而在总体上没有达到质的飞跃,没有达到否定旧有文学理论而构成新的文学理论的地步.当下,文学评论依然沿着多元化轨道运行,而主要的是开放的现实主义评论与后现代主义评论.评论概念的使用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尤其是创新概念更是差异性大于共同性.文学评论的新概念包括对旧有概念的扬弃而产生的概念与新创造的概念,一般由个体文学评论家率先使用,继之为更多的评论家所接受.这也是新概念走向成熟的过程.概念意识的觉醒是文学理论家的一个值得注视的课题.构建我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主流则在于对我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现实的理性概括.提炼与概括文学评论的概念及其他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加工中国古代与外域文论养料,直面并科学抽象中国当代的文学现实,使其升华为严整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体系,这需要一位或一批有魅力、有学术担当、独具慧眼而又有独特思想与征服力的理论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从历史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围绕历史、意识形态和文本三者的关系对勃朗特小说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解读,更深刻地解答了"权力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