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古愚家谱目前可见的有两种,但对刘古愚的世系反映的都不太清楚,且有多处讹误,作者通过《陕西乡试殊卷》中刘古愚自己提供的家族世系与家谱进行比对,更正了有关讹误。  相似文献   

2.
文史专家卞孝萱先生晚年利用公私收藏家谱文献,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生前出版专著《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卞先生利用家谱资料,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补充常见传记文献的不足,使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刻,有助于知人论世。先生还利用多种文献学的方法,对家谱文献做了去伪存真的工作,为家谱研究作出典范。  相似文献   

3.
刘古愚家谱目前可见的有两种,但对刘古愚的世系反映的都不太清楚,且有多处讹误,作者通过<陕西乡试殊卷>中刘古愚自己提供的家族世系与家谱进行比对,更正了有关讹误.  相似文献   

4.
记载一姓世系和人物的谱籍,称为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中国家谱,由来已久。殷商之甲骨、金文已有家谱刻辞。战国末流传的《世本》是家谱的开山之一作。  相似文献   

5.
著名文史专家卞孝萱教授新著《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是当下家谱研究的典范之作。该书择取郑燮、赵翼、姚鼐、陈寅恪等十一位名人家谱,从中旁收广采珍贵的文献资料,使得名人的身影在家谱这一古老而新鲜的文献烛照之下更为清晰全面。且所取名人在相关领域均有极高之造诣,借助家谱文献的考论,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的内涵,促进了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化。其中对于家谱中母教传统的发掘与阐释,为家谱研究增添了浓厚而温馨的亲情兴味。外篇针对家谱中冒认祖宗、篡改文献等家谱撰写恶习给予严厉批评,对于家谱中许多伪文献施以精核之考辨,去伪存真,足以破惑。  相似文献   

6.
家谱凡例是家谱纂修的纲领性文字,它既是宗族思想的总括,同时也是家谱内容与编修原则的具体规定。在发展过程中,凡例经历了寓例于文、序例合一和标准凡例三个发展阶段,最终成为家谱修纂体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凡例包括修谱宗旨、家谱收录范围与具体编修原则三个主要方面,是家族观念与家谱写作技术的文本体现。  相似文献   

7.
《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是著名文史学家卞孝萱先生在家谱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专著。为了开发、利用家谱这一古籍资源中的珍贵资料,该书以家谱整理研究为基础,从十一种名门、名人家谱中考索钩稽清代至现代十几位名人事迹。该书以家谱作引子,但又不囿于家谱,而是结合各种相关文献,运用各种历史文化知识,钩沉考索,旁通曲鬯,开创了文史互证的新格局,为我们认识清代乃至现代的精英阶层的学术活动及社会生活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材料。这既有补于知人论世,还有助于还原历史的原生状态。外篇则综合运用各种辨识伪书的方法进行考辨,结论持之有据,为全书的论证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8.
“家谱”是记载一姓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它虽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社会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近年兴起的“菜谱”热,有其客观必然性,不可一概视为“封建沉滓”的泛起,对于其中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人际亲情和社会稳定的积极方面,应及时予以引导,使其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顾正昊 《文教资料》2013,(31):191-193
中国古代家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范围广、跨度长的过程:以时间为经,大体上经历了从夏商到清代的整个中国古代时期;以演变范围为纬,大体上包括了家谱的形式、家谱的内容等多个方面的转变。家谱本身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而其作为历史载体独特的地位,更使其具有极强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闽台家谱交流是指涵盖闽台家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除了政府主办的交流活动外,民间的家谱交流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多样。闽台家谱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从理论化为实践,通过网络向民众提供便捷的利用途径。闽台家谱交流为闽台百姓寻亲提供依据,为闽台关系研究提供史料,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支撑。当前家谱交流仍存在着不足.应改进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重视家谱收集和提供利用、克服家谱对接的困难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汪氏渊源录》进行研究,可以窥探汪松寿的家谱编修思想:对汪氏本源的追溯,对家谱资料的考辨,注重家谱体例的创新和取材的多样性,以及有意识的对家谱整体做评价.汪松寿的家谱编修思想对后世徽州家谱的编修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谱又称族谱,是一种用表谱的形式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寻根留本,承前启后,是自古以来修家谱的意义所在。科学家的传承也需要“家谱”,近几十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历史上成功移植现代科学传统并后来居上的科学后发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西南余姓成员对家谱的熟悉度,以西南余姓家谱内容为蓝本,编制家谱熟悉度调查问卷,对西南3省13个乡(村)126名余姓成员进行随机调查。研究发现:西南余姓对家谱的熟悉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家谱熟悉度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西南余姓成员获取家谱中有关家族的主要信息渠道是“老人口传”;大专学历以上文化程度是读懂老旧文言文家谱的前提条件,40岁是关注家谱及家族信息的一个起始年龄;西南余姓对家谱内容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铁改余”及其他相关信息上。  相似文献   

14.
地处中俄边境的黑河市民间保存的家谱数量非常可观,家谱作为宗族历史的见证和文化载体,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对中国家族史、地方史、民族史和边疆史等学科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实施背景 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趋势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开展.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纳入选修课程范畴.我校从 2012 年起开始开设生涯规划类选修课程,我所开发的课程"高中生生涯规划"共设置四个课程模块:认识自我、了解环境、生涯愿景和职业素养,12课时."我的生涯家谱"是"了解环境"这个模块里的一课时,因此,该教学案例首先是在这样一个课程的背景下实施的.  相似文献   

16.
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几本书所构成的中国古代"帝王世系",作为"大一统"观念的支撑,或者是需要的;但是,由于它不是历史的真实,因此必然对中国的古代历史乃至一些地方区域史的研究造成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给历史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误导。这是必须指出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当代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中国史研究如何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更新理论与方法,把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态势,成为摆在学界同仁面前的时代命题。本刊有幸邀请到瞿林东、陈支平、范金民、常建华、李华瑞、徐彬六位学者就此展开笔谈。宋代史家吴缜作史三原则说有何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认识和超越历史与文化的歧义?社会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什么?怎样进行历史计量研究?宋史文献特点有哪些?家谱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何在?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以上问题给予了思考和回答。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曾讲:“识字乃一切探讨之第一步。故于此亦不能不有所注意。且文字乃社会文化之一要征,于社会之生产状况与组织关系略有所得,欲进而追求其文化之大凡,尤舍此而莫由”。中国是闻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审其数千  相似文献   

19.
对昌黎《韩氏家谱》的考察和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辩了2000年6月河北省昌黎公诸于世的《韩氏家谱》的真伪及价值;论述了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人的名字伴随着人的一生,成为这个人的标识,直至记入册籍。命名,成为一种文化习俗,反映命名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希骥愿求和兴趣爱好。满族人早期命名极为随意,无任何规律,更无任何意义,随命随叫,自由自在,毫不避讳,甚至族内重名、祖孙重名,皆以“各叫各的”而成俗。清入关后,满族人渐习汉俗,吸纳汉族命名文化,名字渐以“范”字命定,体现了氏族血脉和族群关系,也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至清代中晚期,满族完全接受了汉族命名文化,体现了对命名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