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孙中山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途程中,美国曾是他关注的要点之一,他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地方是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的思想的启蒙、发展与转变都是与美国分不开的,也就是他的革命活动与美国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这一段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是与美国分不开的。孙中山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这些认识对他的价值观起着怎样的指示、借鉴和修正作用?又该怎样评价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普利策管理的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逝世,他的员工们非常怀念他,称赞普利策对员工的关心如同慈父.他的竞争对手赫斯特也赞扬他:"一位美国和国际新闻界的杰出人物,是美国的报业巨匠;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美国新闻理论的创始人."普利策创建了美国第10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设立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新闻界普利策享有很高的威望,为国家利益他当年甚至敢批评罗斯福总统.  相似文献   

3.
一、梅兰芳赴美的缘起及效果 梅兰芳赴美演出的缘起,来自于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的邀请.芮恩施在其离任前,徐世昌为其举行一次饯别宴会,在宴会上,芮恩施郑重邀请梅兰芳到美国去表演京剧,"若欲中美国民感情益加亲善,最好是请梅兰芳往美国去一次,并且表演他的艺术,让美国人看看,必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过世十年了,然而他的崇拜者仍遍及天下。每一天都有新的邮件汇给他,每一年都有五十万以上的参观者来到田纳西州孟菲斯城附近的格雷斯兰——他一直生活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从来就没有离去,他就是美国著名流行歌曲明星——艾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 1987年8月16日是普雷斯利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他,美国的RCA录音公司重新灌制四套他的唱片;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有线电视频道各自录制一套电视特别节目;三本介绍普雷斯利的书也同时问世;各大报刊杂志纷纷刊载纪念歌星的文章。整个夏天,一股艾尔维斯热在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重新掀起。  相似文献   

5.
一在美国,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的名字老幼皆知,家喻户晓。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75—1977年连续三年举办的关于美国领袖人物的典型调查中,他均当选为“美国十位最有影响的决策人”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位新闻记者。在这同一调查中,他还被选为美国电视界“最有影响的人物”。1972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著名人物的信任指数,即在公众中受信任的程度的调查中,克朗凯特遥遥领先,他的信任指数为73%,而美国参议员们的平均信任指数为67%,州长们的平均数为59%,而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为57%。曾有人预言,如果克朗凯特竞选美国总统,他肯定当选。但是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普利策,一八四七年生于匈牙利。他的父亲是个犹太人,做过粮食商。他未满十七岁的时候,正值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些美国在欧洲的代理人为美利坚合众国招兵买马,普利策在汉堡参加了联邦军。美国内战结束后,他脱离军队,到处流浪。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住着一个村民。他有1美元现金。每天早晨他在美国境内的酒店里用10美分买一杯酒。喝完这杯酒他只剩下0.9美元。晚上他越国界,按1美元=3墨西哥比索的汇率把0.9美元换成0.9×3=2。7比索。然后他花0。3比索买一杯酒。第  相似文献   

8.
林伟贤 《出版参考》2007,(14):33-34
美国人面对外国客户谈判的时候,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美国人的沟通比较直接,他直接问你公司赚多少钱,多少钱卖给他,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第二个,他沟通的方式虽然直接,可是他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底价全部都拿出来;第三个,美国人喜欢单独跟外国人谈,他们谈生意的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团队,他可能单枪匹马来跟你谈;第四个,因为他太注重事情的结果,比较忽略跟人的接触,所以美国人不可能跟你掏心掏肺,不可能在人际关系方面,跟你建立太多联系;第五个,美国人希望很快就有结果,比较注重短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洪兵 《新闻记者》2005,(12):74-75
约瑟夫·塔洛曾自述说,写作《分割美国:广告主与新媒介世界》一书的动因是,他注意到人们将自身分割为越来越专一的群体,并且发展出独特的观看、阅读和收听的习惯。他最初认为这是传媒公司竞争以获得受众的结果,但是随着更长久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作为美国传媒业的主要支持系统——广告业才是造成这种分割的关键力量。于是他决定着手研究广告主、媒介以及它们接近美国的路径之间的现代关系。①这种观察角度和研究取向的转换,意味着将对于现代媒介系统的考察——这个在现代社会的表意实践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建制,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对于各种事件的…  相似文献   

10.
斯蒂芬·金是美国最畅销的作家,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独占7本。创作恐怖小说使他由一个工资微薄的高中教师一跃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30年中,他写出40本小说和200个中短篇小说,发行3亿本,每部小说的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说过,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可能是斯蒂芬·金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迷恋HIP-HOP音乐的美国孩子有两种结局,一种成为艾米纳姆——布兰妮的新男友,他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的新偶像:另一种则是约翰·沃尔克·林德——他抛弃了优裕生活加入了塔利班,而导致他出走的直接原因就是他是个乐迷,而且是穆斯林说唱乐的乐迷  相似文献   

12.
“我相信奥巴马当之无愧。我有个朋友,结果公布前他说如果是奥巴马,他就吃掉一个盘子。现在我正逼他吃盘子呢。”10月10日,美国驻挪威使馆翻译盖瑞特向Ⅸ中国新闻周刊》聊起一天前传来的爆炸性新闻——奥巴马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致力于加强世界外交和世界人民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雷顿公司总裁金姆曾当过推销员。在一次定货会上,规定每人有10分钟登台推销的时间。金姆先将一只小猴装在用布蒙住的笼子里带进会场,轮到他上台时,他将小猴带上讲台,让它坐在自己肩膀上,任其跳窜,一时间场内混乱。不一会儿,他收起小猴,场内恢复平静,金姆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来推销‘白索登’牙膏的,谢谢。”说完便飘然离去,结果他的产品风靡全美。  相似文献   

14.
话中有画     
“他将会像希特勒那样。” 与萨达姆熟识的一美国官员预言,面对美国的打击,萨达姆不会逃亡,而是“躲起来,让炮弹像雨点一样砸向他的首都。”  相似文献   

15.
斯诺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新闻史上,埃德加·斯诺曾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这位以极大的勇气和明智,以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为促进人类正义事业而毕生奋斗的新闻记者,生前本应得到二十世纪新闻王国的桂冠,但在美国新闻界却被淹没不闻。1972年2月,在胰腺癌的折磨下,这位不屈的新闻斗士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当这位新闻巨星忽然殒落之时,人们才意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生前的最后一桩功绩是促进了中美建交。中共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另外两位杰出人物周恩来、宋庆龄为他发出悲痛与崇敬交加的唁电。他病重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给他一封信,对他“长期杰出的生涯”表示敬佩。这样,两个世界都对他表示了  相似文献   

16.
杰克·伦敦是美国一位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位不同凡响的新闻记者。他有过两次采访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佳话。打扮成美国水手一九○二年,杰克·伦敦在英国首都伦敦市逗留了一些日子。当时他已是英国公众所熟知的名作家了。为了深入调查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他买一身旧衣服,打扮成流落在伦敦的美国水手,到贫民区租了一间破棚,很快地就和四邻的工人交上了朋友。他每天跑贫民收容  相似文献   

17.
名刊要览     
为什么教皇爱美国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即将于4月15日访问美国。有些人担心,他对美国没有什么亲和力,但实际上,他对于美国的兴趣相当浓厚。在他眼中,美国天主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劲生命力呼应了他对于天主教在未来世界中地位的思考,以及他将信仰和现实相结合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8.
拉斯维加斯是美国的一个奇迹,它是美国历史上黑社会与政府达成的最大一笔交易。20世纪30年代,黑手党的一个小头目叫巴格西·赛格尔,他驾车从密苏里开往洛杉矶收取这一路的保护费。当他途经内华达州的这一片沙漠时,正是夕阳西下。因为要小解,所以他叫停车辆,走进了沙漠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上都表现出浓厚的南方意识。他的文学想象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同时,他所描绘的怪诞的人物和现象展示了南方历史进程中的痛苦心灵和悲剧人生,浓重的悲剧意识是贯穿福克纳文学作品的一条主线。他的作品成了美国南方的百科全书,永远纪录下了南方在这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他笔下的美国南方历史是人类经历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成放 《新闻实践》2011,(6):75-76
正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美国。资深杭州报人、旅美作家阙维杭的新著《今日美国:痛与改革》(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写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美国,一个他称之为又爱又恨的国家。这是他十多年来在这个"花旗国"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