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了形式上的艺术美外,还有内容上的道德美。道德美从外在的形成看,是由于音乐中包含的道德因素与艺术形式的结合;而从内在的根源看,则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追求"善"的社会规范,在具有道德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道德美与艺术美是音乐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一般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会出现冲突。应当发掘和体会音乐艺术中的道德美,利用其价值,为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李凯敏 《文教资料》2010,(21):94-96
关于艺术的价值构成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考察,对古今中外存在着的两种完全对立着的艺术价值论——道德价值说和审美价值说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指出艺术的价值实现体现于艺术文本对审美与道德两个层面的价值关怀。本文立足于当下艺术创作的现实,强调在艺术价值的全面实现中,偏废任何一面都会使艺术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了形式上的艺术美外,还有内容上的道德美。道德美从外在的形成看,是由于音乐中包含的道德因素与艺术形式的结合;而从内在的根源看,则是因为道德作为一种追求“善”的社会规范,在具有道德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道德美与艺术美是音乐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一般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会出现冲突。应当发掘和体会音乐艺术中的道德美,利用其价值,为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从生命的本体角度出发,从审美与道德的本源性意义出发,道德与审美的因素可以而且应该非常和谐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形成一个和谐美丽的心灵家园。《离骚》,作为一个高贵生命的呐喊,充分体现出了道德与审美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的结合,体现出了道德、审美以及艺术共同服务于生命的自由阐释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5.
论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产生于艺术活动中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者之间的实践关系,是艺术家根据自己对客体世界的感悟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满足了艺术接受者的艺术需要。艺术价值的特质在于审美价值。审美价值的实质在于人文性,而人文性的根本在于对人的终极关怀。所以,艺术的审美价值,归根到底,就是推动和帮助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性的完善。当前,重建和创造这样的艺术价值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文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音乐与道德的多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作为以审美价值为最根本价值的艺术形式,对人的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作用。我们以音乐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从音乐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探讨人的道德建设问题,针对现实中的某些音乐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徐静 《考试周刊》2007,(1):83-84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徐静 《文教资料》2006,(36):90-91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人类最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它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世界的快乐,并有悠久的价值。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之真理”。艺术具有认识价值、道德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自身价值这四重价值。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功利主义美学和超功利主义美学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价值之一,而且是最根本的价值,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必须通过审美才能实现。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能完善幼儿审美心理结构,能培养幼儿社会性与审美性、科学性的协同发展,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要构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幼儿艺术教育体系,编制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幼儿艺术教育课程,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艺术教育体系的思想和方法,在加强艺术欣赏教育的同时适当渗透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是一种表达儿童情感,能满足儿童道德人格成长需求的文学样式。道德人格是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儿童文学以其价值时空、镜像反映、追求超我、情感宣泄、审美图景来显现道德意识,唤醒道德情感,完成儿童道德人格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化的实质就是开拓,涵厚,化通我们的精神空间."(詹世友《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而艺术审美则对于人的精神有着深刻有力的影响,在人们为提高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它能净化人的灵魂,从总体上感发,激励,升华人的精神,使人摆脱昏庸猥琐的境地,变成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人,从而上升到豪杰,圣贤的境界.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审美和艺术的教化作用.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对于人的精神的影响特别深刻有力,所以审美和艺术在人们提高其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新世纪艺术价值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展开,艺术的真正功能和价值被淹没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的冰水中。因此,重新考量当今艺术应当有的审美价值本色,重申艺术的主体性、本真性价值,强调艺术古已有之的生命意义和审美价值就有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直觉论     
道德直觉是任何生命个体都具有的潜能。道德直觉不仅有利于道德知识的意会性体悟,也有利于价值结构的创造性建构,还有利于道德行为的自主选择。要培养道德直觉能力,就要注重道德经验的系统积淀,实现道德教育向生活与大自然开放,重视美育以提高审美能力,并培养道德学习主体的“虚静”心态。  相似文献   

15.
善是事物最高价值的体现,艺术之善即艺术最高价值所在。《洛丽塔》体现了纳博科夫关于艺术之善的思考,传达了纳博科夫的艺术观与文学价值理念。本文从艺术之善、道德之善、以及艺术自主性三者之间关联的角度,探讨了《洛丽塔》中纳博科夫关于艺术之善的思考与表达,论证了《洛丽塔》是审美品质与道德内涵的结晶产物,揭示了纳博科夫对自然、社会与艺术之间和谐关联的独到领悟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论在目的、内容、形式、手段诸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内在浸融关系,因而使得二者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上的同构性.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浸融主要表现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也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与艺术这两种文化意念本身也渗透着相互浸融的内在...  相似文献   

17.
沈大栋 《文教资料》2012,(15):56-57
通过对现代前卫思潮及其艺术误区的审视,可以看出艺术是不能走极端的,艺术的意蕴与价值脱离不了审美性、创造性,艺术的意义与魅力离不开和谐的关系与尺度,应该将艺术的理性与非理性、自律性与他律性、自治论与他治论看成互补律,这样的艺术才能不片面、非狭隘,从而取得骄人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情感艺术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艺术.情感是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灵魂.具有净化心灵、怡情养性、完善人格之效,是儿童道德学习的原动力和 道德素质形成的催化剂.以情感教育的视域与维度为基点,家庭道德启蒙教育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和真情育人的活动过程.因此,挖掘和领悟情感的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情感的教育艺术,将情感融入道德启蒙教育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当前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道德性可以看做是教学的一种特殊价值特性和一项特殊的价值诉求,它与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并且与它们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与现代教学双重视域下研究教学优良道德问题势在必行。教学优良道德考察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蕴涵与应追求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使命问题,只有对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标认识正确,教学行为价值符合教学道德终极目标,并且制定的教学道德规范、优良,才是真正的教学优良道德。教学优良道德概念的提出,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道德理想与目标;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教学道德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教学优良道德的制定、确证及其实现,将成为新时期教学道德研究不可推卸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动漫作为未成年人喜爱的文化产品,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容小觑。一部好的动漫作品能够引导未成年人追求真善美,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促进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养成。然而,学界关于动漫是如何实现其德育价值的文著却寥寥无几。从道德审美的视角而言,动漫凭借其"内容美"和"形式美",以美载德、以美导善、以美育人。这种道德和审美相互渗透的道德教化机制包括了从"真善美"到"美善真"的审美机制和传播内容的涵化机制。动漫正是通过这种道德教化的双重机制实现其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