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施事宾语句的表达特点李瑛所谓施事,就是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行为的制造者,与此相对应的受事即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施事可以分为直接施事和间接施事。直接施事亦即动作行为或活动是由人或动物等生命实体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自主发出并直接影响、直接涉及受事者的施事行...  相似文献   

2.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选择是修辞学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根据语句内容“旧信息——新信息”的顺序理论,分析主动句和被动句主位信息的性质。在话语中主动句与被动句的使用应视上文提供的施事与受事的情形而定,如上句提供的已知信息是施事,下句宜采用主动句;上句提供的已知信息是受事,下句宜选用被动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将英语被动分为无施事被动句和有施事被动句,探讨了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这两类被动句的解释力。无施事被动句因为施事的缺省,使受事取得图形的位置而成为注意的焦点;有施事被动句的施事图形后移,形成句末焦点,使信息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突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动句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的句子;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或受动者,而不是施事或施动者。可是,与主动句有零主语句一样,被动句同样有零主语句。因此,我认为,被动句就是用被动结构充当谓语或者谓语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所谓被动结构,是由“被”、“为”、“所”、  相似文献   

5.
阅读文言文,要留意区别文章中的陈述句是表示主动还是表示被动。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籍中的被动句在形式上同主动句并无明显的区别。如果阅读时粗枝大叶,就会误把被动句当成主动句,颠倒了施事和受事的关系,以致曲解了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英语被动句的生成始于被动化,被动语素改变了及物动词的题元结构,但没有改变其论旨结构,施事角色有显性或隐性句法实现形式;受事题元或提升成为语法主语,或称为原位宾语。管约论把满足格理论看成是受事宾语提升的主要动因,但是无法解释原位宾语现象,同时随着深层和表层结构被淘汰,格的分派观点失去了理论依据。简约论把无解特征赋值看成句法运算的原动力,格理论以格特征赋值得以维持:特征说下,被动语素吸收了v的[+ext arg]特征,剥夺了v的格赋值能力,生成一个包含[-Tr]特征的vdef。基于强最简主义下有关词汇阵列的设想,单及物被动句中,受事宾语提升和原位宾语两种被动句是互补的,与词汇阵列是否包含虚词there有关;受事宾语提升被动句中,单宾受事宾语必须发生强制性提升,双宾被动句中的间接宾语必须强制性提升,给T的Φ-特征和EPP-特征赋值,直接宾语则成为原位宾语。被动化中的受事宾语现象,既是语言内部运算系统满足外部行为系统的要求所致,也是为了制造输出效应、表达特殊语义解读的语言完美性手段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汉语叙述句从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入手,可分为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被动句式的主语虽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但它不仅不施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而且正好相反,是谓语动词所表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如: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论·陈涉世家》) 2、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例1中主语“士卒”是谓语动词“用”的受事者。例2中的主语“敌人”是谓语动词“消灭”的受事者。表达这种逻辑语义关系的句子,我们称之谓被动句或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的主语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主动者,即通常所说的主动句(或者叫主动式);也可以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即通常称之谓被动句(或叫作被动式).所谓被动,就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种被动式的叙述句,我们称之谓被动句.例如:(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例(1)“兵”是被“挫”的,“地”是被“削”的,主语都是后面动词所表示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便是被动句.例(2)有“为”作被动的标志,“父母宗族”成为被戮的被动者、受事者.这也是被动句.  相似文献   

9.
受事主语句和被动句的界限一直混淆不清。我们根据有无"被"字把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分为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两类。在语义上,受事主语句表示一种状态。其主语具有定指性或周遍性和非施事性;其谓语主要是对主语的状态进行描写说明,这在句法上有一些形态标记;谓语和受事主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指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维 《现代语文》2009,(7):64-66
动词"告诉"带三个必有论元:施事、与事、受事.在静态的基础句中,语序是:施事+动词+与事+受事.而在动态句中,为满足语用表达的需要,受事往往发生移位,形成这样的语序:施事+受事+动词+与事;受事+施事+动词+与事.  相似文献   

11.
刘师健 《文教资料》2006,(19):148-149
在“把”字句里,表示处所起点的“从L”位于“把”字短语之后时,施事可以和“把”的受事一起发生位移,我们称这类句子为“伴随位移句”;施事也可以不随受事发生位移,称这类句子为“他动位移句”。在这两类句式中,“从L”的语义指向,动词的类型,施事的类别,受事的类别,施事与“从L”表示的处所的包含范围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从L”制约“把”字句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2.
英语被动句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突出施事;2.详细说明施事;3.淡化施事;4.突出被动行为本身或被动行为产生的结果;5,突出受事;6.话题功能;7,礼貌功能;8.修辞功能;9.文体功能。我们应根据不同需要,恰当使用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13.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14.
李君  邱萍 《考试周刊》2007,(27):88-90
英语被动句是英语的一大语法要点,当英语句子使用主动语态时,施事成为主位得到了突出;而在被动态句子中,受事语作为主位则得到了强调。本文对英语被动句作了简要的描述,并对被动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作了详细的探讨。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着力探讨被动句成为重点的原因及解决难点的教学策略,介绍教好英语被动句的几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彝语纳苏话与汉语同为分析性语言,在以描写受事性状和结果为认知基础的被动句中存在差异。SVO 型语序是汉语被动标记词具有介词功能的主要因素,在句子结构中施事的降级和无标记被动句介宾结构的省略现象都是语序在发挥作用。纳苏话因藏缅语普遍的SOV型语序不能产生介词,在有标记的被动句中结构助词就成为区别施受关系的主要手段,进而导致施事所处的层级与汉语不同。语序是实词语法化的主要限制条件,语序类型的差异造成这两种语言形成不同类别的标记词,进而影响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6.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旬,又叫意念被动旬。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汉语被动句结构类型有两种,即"长被动句"和"短被动句"。本文主要研究"长被动句",其结构类型上属于"介词型被动句",必须带上施事,且在语义上又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文章从"自我悔恨""自我夸耀""行为的合理性""对事实的客观描写"这四个角度分析了第一人称施事被动句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日语被动句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一个难题。关于日语被动句中施事标示的用法一直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正确地区分它们的用法。文章结合笔者日常教学实践,通过归纳总结日语被动句中的施事标示,分析比较它们在日语被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明确了“に”的用法是最广泛的,“から”多用于间接性的表示距离的被动句中,“によって”则用于正式场合和无情物作主语的情况下,“で”表示大都属于无意识的动作和行为,被动句中的施事均为无生物名词,从而帮助日语学习者能够正确地使用施事标示,以便更好地进行日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解决古汉语中被动句式难以识别和处理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巴东方言中的被动标记有三个,"把被""等被""着被",它们分别来源于"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遭受义"动词。从认知的视角看,"把被"是从施事和受事的关系角度诠释(construal)被动事件,"等被"从施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着被"从受事者的角度诠释被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