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不仅可以附着于单个的动词和形容词,而且可以附着于动词性短语。本文考察如下几类动词性自由短语带“过”的情况:一、动补式短语,包括趋向补语短语、结果补语短语、程度补语短语;二、并列式短语;三、兼语短语;四、连动短语。  相似文献   

2.
关于动态助词“过_1”和“过_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汉语里,动态助词“过”有两个:一个“表示动作完毕”,如“赶到那儿,第一场已经演过了”;另一个“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事情”,如“我们走过不少地方,就是没有到过桂林”。我们把前者叫做“过_1”,把后者叫做“过_2”. “过_1”、“过_2”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二者赖以区分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0.现代汉语中的助词“过”可以分为两个。“过a”: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束,“过b”:表示动作或状态曾经发生,例如: (1)赵老金吃过饭,一句话也不说, 就到河边去了。(孙) (2)他们在工作场合之外再没有来往过。(友) (3)那个老尼姑,慧秀的师傅,想当年也是风流过的。(孙)(1)中的“吃过”是“吃完”之义,指“吃”这个动作结束;(2)的“来往过”,(3)的“风流过”显然不是指动作结束,而是指曾经发生某种动作或状态。(1)中的“过”,是“过a”,(2)(3)中的“过”是“过b”。一般认为“过”是附着于动词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过”不仅可以和动词结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讨论光山方言动态助词"倒"和"的"的语法功能、意义分类及使用情况.在讨论中注重"倒"和"的"之间的比较以及它们与普通话"着"的对应比较,反映出该方言中"倒"和"的"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词义和句法功能两个角度对过字语法化为动态助词过程进行考察。过在词义上经历了由空间范畴到数量范畴再到时间范畴的演化;在句法功能上经历了由作谓语中心语到作定语、补语到作趋向补语,最后语法化为动词后助词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动态助词"着""了""过"的使用一直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以突破的语法难点,并且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对外汉语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对此语法点内在规律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0.1现代汉语里具有后附性能的虚语素“着”,其附着对象主要有三种:动词、形容词、名词,如: A、动词+着:笑着抚摸着挂着冲击着 B、形容词+着:红着(脸) 瘪着(咀) 歪着(头) 皱着(眉) C、名词+着: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不能带动态助词"过",但是有些又可以带,只是比较少而已.我们从意义方面着手,结合句法,语用等方面,运用观察法与"假设-求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类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把"字句中动词带动态助词"过"的前提条件是动词后要出现语义指向宾语的补语.在此前提下,不同情况带"过"的合理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主语出现与否:出现>不出现;语气:表示遍指的否定句或疑问句>否定句或疑问句>肯定句.  相似文献   

9.
采取穷尽性统计与归纳描写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时态助词"过"的发展原因和形成过程,并讨论了它们的语法作用.时态助词"过"分为两类:表完成体的"过1"、表经历体的"过2".  相似文献   

10.
动态助词“过”从最初的动词义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词义逐渐虚化,最终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发展为只具语法意义的助词,实现了一次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行为完成或状态的出现,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面。朱德熙(1982)将其称为动词、形容词后缀。例如:看了一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已经看完),和看一遍的意思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的了和印欧语动词的过去时词尾作用不同,印欧语  相似文献   

12.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或者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3.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即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证普通话的说并非对应粤语的讲和话,而讲和话也非自由互换的动词。粤语的讲,基本属于言语表达义的言谈动词,所表达的事件是有过程而可重复的活动类事件;话表示告诉义,表达一次性的达成类事件。无论句法还是语义,这两个动词均不相同。本文的发现不囿于粤语语法,对说类动词的跨方言研究也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益阳话中表示动作的持续不用“着”,而是另外四种方式:(1)动词+哒;(2)动词+起;(3)动词+餐;(4)动词+住。文章分别对以上四种方式做共时的描绘,并试图阐述“住”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把”字句中动词带“过”的情况,通过对动态助词“过”的分类,初步分析出带动态助词“过”的“把”字句的制约因素及其意义,证明了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是可以带动态助词“过”的。  相似文献   

17.
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字句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本认为“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状态,具有描写功能,学生的错误用例中的多数源于对此没有很好掌握;“着”的基本用法也受此影响,“着”的教学步骤的连贯性,教学法中突破口的选择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依据,“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针对东南亚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的中介语语料为主要材料,通过数据分析、访谈、调查问卷等实证方法,发现东南亚留学生在学习"着"的时候使用了母语时间认知方式迁移、概括、简化和回避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把+N+V+了"句式中动词与动态助词"了"的扭曲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把+N+V+了"句式成立的条件,认为动词与"了"对称的前提是能够反映说话者对"把+N+V+了"句式描述"事件"的主观评价。因此,凡不能与"了"直接搭配的动词,需要对名词或动词添加其他成分来突显动词的结果义,动词与"了"才能形成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20.
白宇 《考试周刊》2013,(88):90-91
由于汉语在表述与时间相关的内容时,所采用的形式与日语当中的时(テンス)和体(アスぺクト)具有不对称性,导致两国很多的学习者在学习对方的语言时出现误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将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日语的时和体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本文以动态助词“在”、“着”、“了”为研究对象,将这三种动态助词的使用与日语的时和体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