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8年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西南大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再到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各地洪灾,几年间,特大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国内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也日趋成熟,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现场出镜报道在大幅增加。那么,出镜记者如何做好自然灾害的现场报道?笔者认为,在自然灾害报道中,出镜记者把握好了“入”与“出”,就可以把报道做得既有“生气”又有“高度”。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广播界来说,2008年初那场冰雪灾害报道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因为凭借全国各地广播人创造性的工作,不仅充分展示了广播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中的独特地位与优势,也使政府和社会对这一传统媒体的价值与特性有了重新的认识。业内更从这样一次大规模宣传实战中收获颇多,我们不仅检验了现代广播的综合反应能力,更有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价值的极好机会。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无疑将为广播提炼核心竞争力提供最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黄芙蓉 《传媒》2011,(11):71-72
近年来,我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媒体对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也有一些报道内容纷繁芜杂,造成某些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欠佳,有些报道内容重复、雷同。如何确立"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的全息型报道模式值得业界和学界探讨。  相似文献   

4.
华冰 《新闻实践》2011,(7):62-62
近年来,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那么,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广播媒体应采取什么样的报道策略,才能扬长避短,有效发挥信息沟通、舆论引导和公益服务作用呢?2011年的第一场大雪从1月18日开始至20日,低温雨雪肆虐浙江达60多个小时。受大雪影响,全省13条国省道、354条县乡道交通中断,诸永、杭宁等9条高速限流、封道。跨地市以上公路班线共计停班4429班次,山区和支线共停班14988班次  相似文献   

5.
孙彦殊  武新星 《新闻传播》2009,(9):77-77,79
当今世界进入多灾时期,全球性气候问题备受关注。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了重大伤亡。中国地域辽阔,地质现象复杂,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国家在获得经济飞速发展之外.自然环境又受到了严重破坏,进入灾害频发阶段。当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时,交通受阻,通信不畅,人们之间正常的信息交流中断,所谓的新媒体技术在5·12地震这样的天灾面前更是显得无力。  相似文献   

6.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历来是考验新闻媒体传播竞争力的重要题材和机遇。如搜狐网、南海网和东方网等代表的网络媒体在重大主题的报道实践中,分别采用“寻宝式”报道和“探险式”报道的办法,既借鉴了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操作模式,又贯彻了新兴网络媒体的体验式互动报道精神,探索了站在什么时间坐标上,以什么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6)
自5·12汶川地震灾害以来,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进行大时段新闻节目直播报道,已经成为国内电视媒体的一种"惯例"。而要做好此类报道,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支持,这一工作对地方电视台更为重要。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作为5·12汶川地震与4·20芦山地震大时段新闻直播报道的亲历者,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及感受,本文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些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交通严重受阻。为帮助政府快速处理交通突发事件,帮助灾民及时获得有效信息,各主流媒体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冰雪鏖战。在这场战役中,交通广播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还在交通信息报道、交通疏导、交通  相似文献   

9.
中国精神具有高度实践性,蕴含着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在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传播中,呈现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先人后己、甘于奉献的道义担当,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仁爱精神和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新闻媒体通过多样化的报道方式和救灾现场感人故事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对凝练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全动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赛事报道。在这三场大型体育赛事中,一些原来不曾见识的报道方式与技巧闯入视野。现将要素和体会辑录于此,作为今后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闻媒体中重大公共事件报道指挥工作的实际需要,将GIS与新闻应急报道业务结合,解决当前新闻应急报道业务中的痛点。对基于GIS的重大公共事件报道指挥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对业务流程、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9·3阅兵"新闻报道中应用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许多集成创新在媒体行业尚属首次,对重大公共事件报道指挥的工作管理模式、综合保障方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现代物联网式报道指挥中心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龙 《新闻战线》2022,(4):115-118
重大体育赛事视觉冲击力、现场感染力强,富有悬念,关注度高,是各媒体竞争的焦点。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在“新”“快”“便捷”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广播如何在融媒体理念下实现突围,提升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影响力?本文从创新报道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探索融媒体传播、凸显“可听、可读、可视、可参与”的特色等角度提出广播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因其影响的广泛性、后果的严重性,使它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而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成为各家新闻媒体竞争的焦点。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地市报该如何应对?怎样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突出重围,为自己争得更多的读者?下面,笔者围绕以下四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冠华 《今传媒》2014,(4):101-10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体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使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备受公众关注。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而且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出其报道技巧,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入手,探讨传媒如何对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报道。对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道, 就必须对议程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进行合理地设置。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传媒必须进行最及时地报道,并且采取“生态型”的报道方式来设置最佳的内容。传媒通过不断提高对重大自然灾难事件的报道水平来实现自身公信力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凸显广播价值——重大灾害报道之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后,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因技术等原因,信息发布、传输受阻的情况下,广播承担历史使命,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整合资源、并机直播,扩大了广播的覆盖率、影响力;发挥广播优势,筑起"爱心长城";思考广播在公共危机报道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全面凸显广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武汉"封城"、全国各地防控级别调整为一级响应。大疫之下,更需要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引导与宣传。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汶川地震与冰雪灾害让广播的传播优势再次凸显,但由于应急防控级别的不同,还需要新方法借以应对新形势。本文将就笔者在疫情期间接手的音频专访任务为例,从实践角度提供一些工作经验与技巧。  相似文献   

18.
陈盛开 《新闻窗》2013,(1):77-78
广播、电视、报纸是传统的三大媒体,但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倾向观看电视的图像和阅读报纸的图片,特别是网络等新兴传播途径的兴起,更是冲击了广播的地位,广播作为媒介的传播功能有弱化的趋势,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市、县级广播媒体。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充分发挥出广播优势,广播的价值仍是不可忽视的。下面就以地处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河源广播电台在报道当地两次地震灾害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类型,是人们对所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难以预测的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的通称。而围绕社会各方面在预防、应对、处置各种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历史记录,构成了重大突发事件档案的实质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对于各  相似文献   

20.
刘冠华 《报刊之友》2014,(4):101-10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体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使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备受公众关注。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而且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出其报道技巧,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