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球状闪电是如此飘忽不定,它忽而在半空中,忽而在你的床底下……有人把这种小精灵同UFO、人体自燃等等奇特现象联系在一起,然而球状闪电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球状闪电称滚地雷,是一种神秘且罕见的自然现象。它能穿过门、窗的缝隙,钻入室内;它有时发生爆炸,毁坏建筑物,造成人畜伤亡。通常,一个球状闪电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一般会留下烧焦、硫磺或臭氧的气味。  相似文献   

3.
星辰 《百科知识》2014,(5):18-18
正据记载,早在1596年,英格兰萨默塞特郡就曾经出现过球状闪电。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记载了一次非常类似球状闪电的过程:雷火从窗子里面穿过来,暴雷过后,木制物品并无损坏,但是银饰却融化了。几百年来,虽然有很多关于球状闪电的目击记录,人们却一直没有揭开这个"幽灵"的面纱。目击记录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1962个被调查者中,有110个人说自己看到过球状闪电,比例高达  相似文献   

4.
飞碟、外星人,几十年来人们为它争论不休。1969年,美国一个专家组对超过12000起的飞碟案作了调查,最终表明:其中不少是人造卫星重返大气层后燃烧的碎片,有的是高空飞机或大气探测气球,有的是零星的浮云,还有的是球状闪电或大气的折射,更有的是群集的飞虫、流星、陨石,也有的是人们的错觉和幻影。他们经过筛选和调查,据说,大约只有2%可能是真的飞碟。  相似文献   

5.
闪电是否能在人体或物体上描绘出周围自然界的“形象”呢?这个问题在19世纪的学者当中进行过非常认真的争论;争论的对象本身得到了一个正式的称谓——描图现象。不过,争论至今并未得出最终的结论。1896年6月17日,有两名工人在棚子里找到躲避大雷雨的栖身之所。这事发生在法国的南方。一道闪电出人意外地几乎正“打中”他们避雨的地方,结果两人都倒在地上。闪电使其中一个男子的皮鞋“开了线”,还撕破了他的裤子。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另一情况:闪电仿佛是个技术高明的摄影师,它在死者的手臂上出色地拍下一幅松树、杨树及这个人的表带的“照片…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30年里,曾有不少密切观测太空雷暴的宇航员声称,即使相隔数百公里,闪电似乎也会彼此感应,这种现象被称为“交感闪电”。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地球科学家们决定验证这种传闻。他们利用网络理论——数学的一个分支——来构建闪电次序的模型。从模型中他们发现,在一次暴风雨中,闪电并不是随意出现的,有些区域是闪电高发区,在这些高发区的闪电往往与其他区域的闪电或前或后地发生。网络理论据此指出,远距离的闪电彼此之间必然存在一种联系。那么这种联系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们有不同的推测。有人说,闪电能够使大气层上部生成电子,并且在远…  相似文献   

7.
黑色闪电,既不是俄罗斯影片《黑色闪电》中的伏尔加老爷跑车,也不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冠以“黑色闪电”美誉的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它是真的闪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定位图形显示系统获取的2004~2006年7~9月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时空分布、闪电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总闪电中负闪电占大多数;正闪电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电;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总闪电、负闪电呈双峰双谷形;最多闪电次数出现在8月;闪电的高值中心在以大通、湟中、互助构成的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闪电密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气象台站记录的雷暴日资料,对广州市闪电密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广州市位于广东省闪电密度高值区,在5′×5′网格内每年总闪次数在500次~1 000次;闪电类型以负闪为主,负闪次数占了总闪次数的9676%;广州市每年闪电发生季节主要出现在4月~9月,这一时期的总闪次数占全年的9663%,其中最高值出现在7月,次高值在6月、8月;每天13时~19时是闪电高发时段,这主要与午后出现强对流天气关系极为密切;广州市闪电密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高值偏西和偏南,主要位于广州市偏西的越秀区、荔湾区和偏南的番禺区北部;各月正闪电流强度高于负闪电流强度,并且电流强度高值区与闪电密度高分布区基本一致,这一区域更要重视防御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中部有一块名为格罗莫维什的旷地,闪电非常青睐这块旷地,每逢阴雨天打雷,总会有闪电霹打这块旷地,当天空撕开了一道裂缝,从天而降的巨大能量就在旷地的上方释放,一道接一道的耀眼的闪电,伴着响彻天宇的雷鸣和天地间事物的黑白剪影,你会怀疑什么样的铜墙铁壁能经受住这样的轰击,魔鬼炼狱的地方也不过如此吧?或者,这是上帝的炼钢厂,打造诸神兵器的地方;或者,这是被人遗忘的宝藏,用自然的声音表明还没有被人认识的价值。异常频繁的闪电发生率为这样一块旷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因而被称之为“闪电家园”。闪电原本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文化》2010,(1):12-13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但论起转瞬即逝的短暂性和震撼天地的强大性,个中翘楚则非闪电莫属。但真的是转瞬即逝吗?不尽然也。闪电熔岩,也就是俗称的“石化闪电”,记录下了闪电来袭的痕迹,在浩瀚的砂土上,在裸露的岩石上,都可能留有这种静止的闪电标志。闪电熔岩高度易碎却极致美丽,它能让你体会到手握晴天霹雳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生活》2009,(7):118-118
<正>你没见过球状闪电吧?那恭喜你。据说这玩意儿可以穿透墙壁,把冰箱中的鸡肉瞬间烧熟,但是墙壁和冰箱丝毫无损;还可以把一个人瞬间烧成白灰,只剩一条大腿。当然这只是传言而已。下面这个实验,就是用厨房里的微波炉造出一个微型的"球状闪电"。放心,不会像传说中那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厉爱丽  杜晓辉 《西藏科技》2010,(12):62-63,80
利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西藏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对我区闪电强度分布、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部分站点相同时段人工观测资料,对两种资料的雷暴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区闪电集中区域为山南地去北部、那曲地区东部;负地闪占闪电总数的91.3%,正地闪占闪电总次数的8.7%,负地闪绝对强度小于正地闪;雷暴日峰值在7月、8月,人工观测资料与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因各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永恒的闪电     
在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附近的凯特塔姆波河口上.空,有闻名遐迩的“永恒的闪电”,这儿的闪电之所以“永恒”,是因为这儿每年至少有140个夜晚,每个夜晚有10个小时,每个小时有280次的闪电出现。因此这儿每年至少有40万次放电,每次放电强度超过40万安培,照亮了方圆400千米的大地。  相似文献   

15.
闪电也温柔     
高峰 《今日科苑》2007,(19):77-77
自古以来闪电就是人们赞美和探索的对象。中国古代的神话里把闪电描绘成一位美丽的女子,称为电母。这足以说明闪电的美丽。闪电固然美丽,但它击中人和物等会造成灾难。雷鸣电闪时在室外的,为防雷击,应当遵从四条原则:一是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存在着较大的电位差,  相似文献   

16.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空中的“黑暗闪电”可对航班上的乘客产生辐射作用,相当于一次完成的全身CT扫描。几乎看不见的“黑暗闪电”可形成大量的伽玛射线,在接近特殊闪电的发生高度上,许多航班飞行员可以看到伽玛射线闪烁的情景,由于伽玛射线释放时非常“明亮”,以至于在数百公里外的设备可能“失明”。  相似文献   

17.
“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当然是先看到闪电,因为光比声音跑得快。”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两者的速度相差很大。声音有可能跑得比光还快吗?近几年来科学家的实验告诉我们:能!声音比光跑得快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让声波跑得比光还快。在实验中,科学家让声波穿过一个小空间,小空间中有8毫升的水,水中有40万个微小的塑料珠。塑料珠的直径大约是0.1毫米,这些塑料珠的总体积加在一起,大约占了水、珠混合液体积的5%左右。在这种特殊的介…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6-2018年山西省太原地区夏季闪电定位监测资料和太原站探空数据,选取了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K指数、沙氏指数、700 hPa假相当位温、700~400 hPa平均相对湿度和总指数7个环境参数.分析了夏季各月白天和夜间闪电活动发生前各环境参数的特征及在不同取值范围内闪电过程出现的概率,确定各参数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闪电定位系统2001年建设并投入业务使用,对深圳市闪电监测做出了极大贡献,2005年针对该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对该系统进行了一些调整,目前,该系统为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省提供了准确实时的闪电定位信息,该系统在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处理、定位闪电、定位结果显示等方面都较原有的闪电定位系统有很大的改进.局域网通过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arnet模式下的数据库应用以及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得该系统更加符合当前网络技术的潮流.该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闪电定位系统的一些特点,从布局到网络通信,从数据处理到用户显示等都做了一些简单介绍.以及与最初建设时的一些比较和改进,希望该文能对今后国内闪电定位系统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战期间,欧洲战场频频出现飞碟(UFO),这种来无影去无踪而且刀枪不入的“怪物”引起了纳粹的极大兴趣。于是便有了第一批人造飞碟,成为第三帝国的一个至今难以解开的谜。1942年3月25日,英国BBC的战略轰炸机大队飞行员罗曼·索宾斯基参加了夜袭德国埃森市的行动。完成任务返航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