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近来,在讨论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时,我们学校有的教师提出:“我们是‘收底校’,有些学生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材料,从上学那天起,学习就上不来,现在提高很难办到。”有的同志说:“教育对学生成长起决定作用,只要我们下功夫,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有,位教师反驳说:“既然教育对学生成长起决定作用,老师按大纲要求教的知识,学生就应该会,可是有的学生怎么教,他也不会。怎么解释?”这些看法我感到都不太对劲,但错在哪儿也说不清楚,希望能得到  相似文献   

2.
杨华然 《师道》2002,(12):10
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后说:“我被上政治课了。”孩子调皮,有家长会无不痛心地说:“晓得政治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哟!”对人们如此看重政治我非常欣慰,可这又真让我感到委屈!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不难听出,似乎所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失误全都归咎于政治老师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政治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混为一谈。就连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会犯这样近视的错误。常常听到有的学科老师在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说:“去,叫你们政治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你!”我想问,政治教师教什么?———政治。这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林森 《广西教育》2005,(7B):75-76
教了许多年书,教过各种各样的“学困生”。近年来,学校进行高中分层教学试点改革,领导分配我特殊任务:教两个英语单科成绩较差的班。这两年,伴随着这些“学困生”的成长,特殊的经历给我的教育生涯增添了不寻常的体验:下面就来说说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一 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 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学生的学习而言,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促使学生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若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理念之下,学生的进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则学生的学习势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也只会是一味地去教。这种失去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教…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并以“为四化刻苦学习”作口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一所学校来讲,必须通过“教”和“学”两方面来体现。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教”,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刻苦学习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方面,如果教师教得不好,甚至教不得法,就不可能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2001年参加工作,2003年我被“下放”到小学执教,一去就是七年。2011年重返初中讲台时,我再度茫然失措:教材内容吃不透,学生心思猜不准,检测试题押不中;家长不信任,学生不喜欢,领导观望,同事质疑:“她?小学都教不好,能教好初中吗?”  相似文献   

7.
常可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诉苦:“教书难,教语文更难”。“辛辛苦苦备课,但学生上课不听。我的那些学生是木头一根,启而不发……”从这些话语中,不难看到这些教师知晓学生的“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否考虑到自己的“教”的问题?在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时心中有否“学生”呢?我先后听了数百节语文课,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普通存在程式化、模式化。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被当作陪衬,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事  相似文献   

8.
我是1952年开始到富安小学工作的。当我拿到教育局的介绍信时,真是又喜又惊。喜的是能够参加了光荣的教育工作,惊的是自己从没有上过学校,只读过几年私塾,怎能当教师呢? 记得我到富安小学的第一天,吕主任问我:“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能教些什么课?”当时我非常惶恐,不知回答什么才好。我红着脸说:“能担任一、二年级的语文。”第二天领导上分配我教二年极。我第一次走进课堂,不知应该说些什么,讲课又不懂得什么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备起课来既费时间,又备不好。批改一班算术簿本也得花上两三个钟头。由于文化水平太低,时常写错字,讲错问题。如“赛”写成“(?)”,“锻煉”写成“锻煉”,两数相乘得出的数叫做“积”,而我说成“和”。在三年级算术教学中也常碰到算不出的难题,语文课本里的标点符号识都识不全,当然谈不到如何去教学生了。就这样我在学生面前建立不起威信来,班级秩序越来越坏。  相似文献   

9.
十五年前,我父亲给《中学语文》题辞,开头第一句就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怎么才能把学生引进“不需要教”的境界呢?从父亲写的《语文教学二十韵》那首诗里,我找到了可能是最简明扼要的答案,就是“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感到有需要,学生才愿意学;有了迫切的需要,学生才会认认真真地学。在学习中能随时得到乐趣,学生才会高高兴兴地学下去。“需之切”主要是理性方面的事儿,“乐其业”主要是感性方面的事儿,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俱备了,学生就会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10.
我不同意吕兵同志提出的“科任教师只能管教课”的看法。吕兵同志以“科任教师兼课较多,接触的班级也不少”为理由,提出不能要求他们象班主任老师那样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进行具体的教育工作。我们知道,谁也没有要求科任教师一定要象班主任一样进行那么多具体的教育工作。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得出“科任教师只能管教课”的结论。教师应该把课教好,这是对的。但是怎样才算教好了课?如何把课教好呢?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认为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使命。“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目前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只教书,不管育人”,教师只教知识、业务,而不去想、不去碰学生的思想问题。“我教书,也就育了人”。笔者认为,教书是有政治方向性的劳动,没有育人的精神,只能说“教了书”,而“教好书”是不可能的,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必然带有思想倾向,没有无思想性的知识,数理知识的教学能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思想品…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听课时都懂,考试时,不会做。”这种“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确实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想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一、从“教”的方面分析学生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不一定会做题,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从认识论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  相似文献   

13.
教思想品德课时,有些老师往往上成说教课:枯燥乏味,平淡无奇.学生不愿意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课当然就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思想品德课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寓教于乐”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寓教于乐”方法很多,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建立了”学生论坛”,让学生讲事实、说道理,在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教育,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低、中年级说话课、作文训练课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是建立”学生论坛”的基础.“言为心声”,让学生去说、去讲,在学生“侃了一通大山”之后,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并归纳总结出一些道德规范和要求,用以指导学生的行动.我主要采取了这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那天教的是都德的名篇《最后一课》。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粗谈了各自对某些文句的理解后我注意到成绩很落后的杨陈枭同学涨红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就请他说说在想什么,他说“我有一个疑问,课文中说教室里很安静,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既然谁都不去注意,那么是谁看见了这些小虫子?”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提问。教了好几轮《最后一课》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学生为大师挑刺呢,对啊,小虫子是谁看见的?我热情地表扬了他这种敢于质疑的勇气,然后,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作家为什么说‘谁也不去注意’?”学生们有的说“为了说明大家都深深地…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为什么非要逼着学生都成绩好?我想斗胆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非要逼着每一个学生都成绩好呢?这现实吗?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千差万别,成绩有好有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可现在,上至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到学校校长都有—个个振振有辞的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教师。”言下之意就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教差了,就是你教师的无能。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句话是有道理的。但这里的“好”,不单指学习方面。学习不好的学生只要他的品行端正,学习刻苦,有上进心,我们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况且,按…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讲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意思是通过“教”,使学生在智力、能力、素质等方面逐渐提高,具备自学能力,以达到“不需要教”.多年来,我努力探索,力求将叶老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我每教一个班,都在第一节课就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告诉学生,要求他们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中能动的实践者和认识者,不要充当储藏知识的仓库,让他们认识到,如果最终不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缺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的分数再高也不算成功。要想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就  相似文献   

17.
语文高效的出路在哪里?撇开应试教育的负效应不谈,能否从语文教学本身找到问题的症结?经过对自己和同行教学实践的反思,我以为什么时候“教”与“学”接轨了,教师教得符合规律了,学生学得主动灵活了,什么时候就呈高功效;反之,则为低功效甚至无功效:从现象中可分析出如下规律:语文教学要求得高效,教与学必须接轨,必须做到“科学地教学生学,教学生科学地学”,这里的“科学”意指“合乎科学的.合乎规律的”。本文仅就“科学地教学生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昆 《教师博览》2023,(26):26-28
<正>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相似文献   

19.
宜兴县丁山工校自从领导上一再强调教育要为生产服务后,我们研究了怎样在各科贯彻生产教育的办法。现在把我们在语文课进行生产教育的体验介绍于后: 一、从课文内容联系谈到工人(因这里是产陶器的地区,所指工人主要是制陶器的工人)应怎样在生产中起作用,并批判了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如教到“我想错了”的一课时结合分析了“不安心生产”、“想转业”、“想到上海天元化学厂去”、“以为我们这种工人算不上工人,只有上海的工人,才是真正的工人”等错误思想。又如教到“新的劳动态度”一课时,将本地的各种不正确劳动态度进行了批判,说明我们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应该有主人翁的态度来领导生产,不应为个人利益而消极或影响生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明白“教”的真正意义。“教”不同于“训练”!如果我们将“教”混同于“训练”,就会强迫学生去全盘接受所教的内容,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使学生按其次,利用“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