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动态过程。它包括长时段的发展趋势性以及整体性。在这一史观的影响下,教学中世界史意识的培养也应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即注目发展,理解交融与开放;渗透多元文化史观,减少偏见;关注边缘,构建和谐;把握时代脉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历史意识是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突出运用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编写历史,要求学生能够用不同史观去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原因,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怎样引导学生运用新史观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辨证地、全面地、客观地和发展地认识、评价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并且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而更好地分析现实问题,形成正确有益的历史意识呢?让我们以《蒸汽的力量》教学为例,对基于新史观的历史意识培养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然而它却是当前哲学理论界研究的一个薄弱点.群众史观理论的研究有待深化:一是要解决群众史观与马克思主义人学、人道主义的关系;二是要解决群众史观在唯物史观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拓展和深化群众史观理论的基本内容;四是要拓展和深化群众史观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学科中,历史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然而因为高中阶段,历史分值并不大,教师与学生并未对高中历史引起高度重视。而史观意识是按照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针对高中历史加以学习理解,针对现实进行观察,展望未来的一种思维观念。而史观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促进学生历史意识的提高,加强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对策之一。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人教版高中历史为例,从简述史观意识入手,重点探究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史观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海军 《考试》2014,(10):22-26
<正>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纵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者越来越重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及社会史观的考查。为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和应对高考,笔者系统梳理四大史观如下:一、文明史观理论解读: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  相似文献   

6.
说到新史观,很多一线历史教师都不会陌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革命史观来教授历史,这明显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精神.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其倡导三种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几种新史观已然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者的"新宠".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教师通常都认为史实、史论和史观是历史的三大要素,甚至将史实、史论和史观作为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的模式,一轮梳理史实,二论总结阶段特征,三轮以史观统领史实。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学术研究味浓厚,史观类试题成为高考历史的灵魂.反映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方向.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各版本教科书多元史观定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此,高考历史备考中重视多元史观的复习是势在必行的.只要我们重视多元史观复习,对多元史观形成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并结合历年史观类精题等加以总结和训练,就一定能够增强高考备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高鸿翔 《考试》2014,(Z1):126-128
<正>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全球史观解读: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2.考查的角度: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1500年左右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3.典型例题:(1)用全球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之下,西欧社会日益世俗化,多样化,民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年鉴学派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年鉴学派否珲传统史学的英雄史观和神学史观,肯定民众的作用,跳出传统史学“政治史”的藩篱,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批判了实证史学,肯定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考查视角发生了明显变化,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等新史学观念不断涌现。高考历史的考查和历史发展的世界趋势不断融合,从现代史观下的个人现代化的角度,做出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担当.有正确党史观就有错误党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党史观的集中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贯穿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人民观、使命观、创新观、斗争观,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把握党...  相似文献   

13.
人们研究历史是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中学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以模块形式呈现,新课程改革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这三大史观.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历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现代化理论理解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做好高考历史复习工作,是摆在每位高三历史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应用史观重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将史观教学引入高三历史复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提高认识,重视史观教学的作用;(2)构建知识体系,将史观教学带入高三历史复习;(3)以史观教学为基础,实现史观、史实、史法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戴名世的史学关怀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名世是清代卓越的史学家,其史识、史才堪与万斯同、章学诚等大家齐名.戴名世有着至为深刻的史学关怀,表现在:他不仅有明确的存史意识,而且有足够的胆识,能够积极地将之付诸实践,而可贵的"平民史观"又是其史学关怀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前苏联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史观以及群众史观在中国的发展三个主要发展时期.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与时俱进,特别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史观的教学理念出发,进行历史知识的讲授,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要结合教材大纲,设计教学计划;延伸课外教学,加强环境认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展开辩论研究,还原事件本身;结合历史事件,展开环境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的"新史观"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史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其"新史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李大钊"新史观"的具体内涵,进而揭示出唯物史观与"新史观"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隐然而高,绽放新课程学科气质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也可以说是以史观更新为核心的史学理念更新过程。高中新课程的三大核心史观——强调工业化、生产力作用的现代化史观;强调尊重各文明单位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观;批判欧洲中心论,强调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地区的高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新的史学观念试题的出现.根据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向,历史学科必须构建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体系.下面就如何运用"近代化史观"进行高考备考专题复习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