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所陷入的困境入手,结合造成这些困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适当的解决策略,旨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优质环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法对茂名化州市林尘镇武馆和化州市武术协会王家拳培训中心的部分留守儿童在武术训练前后的心理、学习及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武术训练结合武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及心理辅助等方式,对降低学生的压抑感、孤独感和自卑感,减少逆反和仇恨心理,锻炼胆量、提高自信心,改善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武术进校园”应重视农村中小学这一特殊群体,相关部门应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武术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经济技术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民进城经商和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进而使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增加,随之产生了越来越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当前社会,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教育问题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管理缺失、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关注不够。所以,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应该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一方面带来了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致使较多农民工子女留在家乡生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在人身安全、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便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查阅、分析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留守儿童需求出发提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乏关爱,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受教育权如何保障?让我们用爱照亮他们前进的路程,用爱铺就他们成长的康庄大道,护佑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性心理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日趋突出和复杂。只有采取参与互动式教学及心理咨询,培养他们的正确的性观念;开展符合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教育,树立良好的恋爱观;构建立体的教育体系对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的教育和疏导策略,才能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得以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大量农村儿童,少年的父母离开家乡进城打工或经商,“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的特殊群体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是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和体育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通过体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1)家庭加强亲子沟通,提高体育意识;(2)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增加专业教师;(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儿童体育权益;(4)创造良好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环境都极其不利,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都极其不利,经济、亲情、心理的"三重贫困",有碍他们的身心发展。拥有一颗纯净、通透、脆弱、坚硬的"玻璃心"的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急需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考察了留守状态和体育活动对品行的影响,性别和体育活动对品行的影响,年龄和体育活动对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均对留守儿童品行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性别及留守状态则对留守儿童品行影响不显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品行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儿童越早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影响越深刻。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当代社会信息的集合体也是传播体,除了由此学习知识,其暴力、色情等信息对于缺乏引导与管理的留守儿童会造成极大影响.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预防与干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监管起点、学校的教育补充、政府的关爱和对网络舆情的监督,通过企业的自律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防范和减少留守儿童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冯元 《江汉学术》2021,40(4):14-22
党的十九大将儿童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国家行动议题,意味着国家将着力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权益的性侵害问题.从国际经验和国内政策导向来看,儿童性侵害防治的首要策略是预防.在此背景下,从儿童性侵害一般防治视角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预防教育议题极有意义.在整合Jones团队"整合性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其数目庞大,且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不仅生活物质条件匮乏,还承受着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所带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匮乏,以至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探讨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以为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洋留守儿童"指拥有外国国籍但长期离开父母在国内生活和读书的留守儿童.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家庭身份特殊、亲子情感隔阂、父母管教缺位"等问题,导致孩子归属感不强、安全感缺失、放纵心理明显,影响德育、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效的帮扶策略包括发挥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和家庭自身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健康的情感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留守儿童在情感教育方面主要存在重物质给予、轻情感沟通,缺乏合宜的情感沟通技巧,角色定位不当和固化,情感支援渠道有限等问题,不管是家长还是代理家长,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当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合宜灵活地进行角色定位,加强情感教育指导,探寻情感沟通技巧的多种支援渠道,注重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其心理状况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方面,文章依据有关情绪的理论研究和本人日常咨询工作总结,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情绪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这对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性心理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日趋突出和复杂.只有采取参与互动式教学及心理咨询,培养他们的正确的性观念;开展符合社会期待的性别角色教育,树立良好的恋爱观;构建立体的教育体系对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的教育和疏导策略 ,才能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得以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