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每一个教学过程,有利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精彩的学习中去。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将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提高数学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将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提高数学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理念更加突出了这一目标。那么,学生的数学创新素质又是如何培养的呢?一、强化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应该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一种新取向,这也是新课程所推崇的。那么,如何让数学教学闪现出生活的光彩,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对接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和教学目标,已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能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因此,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成为储存知识的“记忆仓库”。教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下面我为实施创新思维教学中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使人有滋有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并尽量地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求知欲。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去学习数学,去理解数学,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付诸实践。然而,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表现出了数学教学倒向生活化和数学教学倒向数学化的两种倾向。针对这两种倾向,提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合理联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Et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小学数学作为数学的基础。与生活的联系则更为紧密。我们也只有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其“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的特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生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因此.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一种学习品质。青少年正处在兴趣的高峰时期,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兴趣的驱动,能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努力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是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在以下几方面笔者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从备课和课堂教学两大方面入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概念,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  相似文献   

18.
禹长斌 《教师》2012,(28):32-32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了实现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采取一些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分组讨论教学就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就不能推行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供空间。农村初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分组讨论教学形式,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扩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远不如从前,对待学习数学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异。人们普遍认为数学就是抽象的符号、刻板的法则和枯燥的公式。上课不认真听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认为在实际应用中无从下手,与生活实际联系不上,太深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机械记忆公式、定理,对数学既害怕又反感。所以,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数学,就必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包含着人间万象,世事变迁。现实生活中,喜欢历史的人颇多,可是,学校教学中,我们发现历史课往往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情况有所变化,但历史学科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还不能改变“喜欢历史,却难以喜欢历史课”的现状。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