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来稿摘要 我校是一所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反思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较慢,就因为输在备课这个起跑线上.我们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能独立研究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而且效果不错的教师约占5.9%.备课时按照出版的教案抄一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改一部分的约占55.9%,利用集体备课资源并根据各自教学实际进行再加工的占14.7%.  相似文献   

2.
管理者的声音——教师备课现状如何,我们怎样改进备课管理方式讨论来稿摘要我校是一所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反思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较慢,就因为输在备课这个起跑线上。我们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能独立研究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而且效果不错的教师约占5.9%,备课时按照出版的教案抄一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改一部分的约占55.9%, 利用集体备课资源并根据各自教学实际进行再加工的占14.7%。  相似文献   

3.
张得强 《甘肃教育》2008,(19):16-16
一、传统备课制度的弊端 1.高耗低效。每个教师每学期都要备厚厚的几大本教案,但真正能够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没有几篇。不少教师抱着完成任务、应付检查的心理备课,其中相当一部分教案没有体现教学法,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的泛泛分析,致使很多教案耗时多,效率低,操作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部分,狭义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琳 《辽宁教育》2004,(7):58-59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有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甚至连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都属于备课的范畴。因此,语文备课是个大概念,写语文教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备课不一定得写整齐划一的教案;教案写得漂亮并不等于备好了语文课。  相似文献   

6.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如对教材的研究、对教法的没计、对学生的了解等。备课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书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和设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教案一般是书写在教案本上.往往只是将教学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现实向我们警示:过去长期所坚持的备课规范和备课管理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创造能力发挥的桎梏。教师对备课规范的无奈顺从,对备课检查的消极应付。导致备课的低效和虚假,甚至出现教师不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不会备课的教师自然不会上课,不会上课。课堂效益从何而来?虽然此类现象不能概全实践现实。虽然不会备课的教师属于个别.但是教师的备课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是教师自身。或者是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备课的行为与质效并非感觉良好。教案,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别人或自身过去的思考。备课与上课脱节.方案与实践错位.教师在无谓的纠缠中迷失自我,失却专业的主见。备课,这一朝朝暮暮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活动却令人如此地忧虑不安和牵肠挂肚。 扫描教师备课现状,剖析与追问备课不尽如人意的深层原因。寻求备课走出现实误区的思路与策略.是本专题关注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教案是教师精心备课下的产物,是教师上课的大纲和蓝本.备课、写教案是教学五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也是教师们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一环.写一个好的教案是上一堂好课的前提,这无疑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共识.一堂课,能够按照教案预先精心编写的程序,不出差错,不出意外,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是教师最为感到满足的事情,也是当前评价一节课成败好与坏的基本条件.然而,教案有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秀教案可以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谈备课问题     
康金成  黎明 《宁夏教育》2002,(10):59-59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包括备学科体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等等。备课不充分,无异于打无准备之仗,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本天经地义.然而人们往往曲解了备课的涵义,把备课同写教案划上了等号,并把教案是否认真翔实.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态度的标志之一,于是,教师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外.就是伏案笔耕。  相似文献   

11.
何谓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来备课。在新课改中,它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推崇和喜爱。集体备课从它的过程和结果上来看,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它可以使教师们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教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教案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和更加完美;它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的功能,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教师们整体的业务水平;同时它也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老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教案中有关的项目填写完了,备课也就结束了,这是十分狭隘的备课观。备课当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应用于教学中的“备忘本”。教案使得教学有了依据,是实施教学的脚本,它能化无形为有形,化理论为实践,是教师心里备课的外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石冬梅 《甘肃教育》2011,(23):62-62
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后,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长期以来,好多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于是,教师们有的照抄名家教案,敷衍了事,备课内容与具体教学实际严重脱节;有的根本不重视备课,不熟悉文本,仅凭着经验与感性认识上课,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上完课才匆忙抄教案,应付检查。种种现象,致使备课这个重要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我们知道,教学的有效性来自备课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根基在于“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14.
1.发挥集体的智慧。传统备课方式是“闭门造车”,而年级组备课则是将教师的个体创造性置于群体之中,通过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信息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发挥整体效益的目的,进而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年级组备课应建立在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年级交流,在备课时教师都应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而不能只当“听客”和“看客”,更不能照搬别人的教案。  相似文献   

15.
吴学高 《教师》2013,(25):18-19
我们在集体备课方面的探索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原来的备课模式,分年级分学科由教导处提前一周安排主备人备好课.周六按年级分学科集体通研,形成教案,下周一印发到任课教师手中,由教师修改使用。教案的形式分为两边式.左边为主备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教具准备、教法等内容:右边为任课老师修改内容。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又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教案工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兰晶 《江苏教育》2023,(6):73-75
<正>备课与上课是一名教师教学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两件事。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已有六年,“备课”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忘的记忆。不堪回首:照搬优质教案,走流程从2016年8月正式入职起,约有两年时间,我的备课方式基本是“二看二熟悉”:看课文,看教参;熟悉年级组其他教师分享的优质教案,熟悉和教案配套的课件。难道不会“二备”吗?会,比如改改教案中的错别字,增删内容使课件与教案无缝衔接。其实这是“伪二备”,因为我看每一篇优质教案都是极好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流畅,学习活动有趣,评价语言丰富。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备课,写教案就是其中的主要环节.教案只是备课的基本构思,如果教师简单地认为教案就是一本知识集合,那么就失去了备课的真正意义.教师应当重视备课,认真备课,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调查,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无疑预示了备课的低效。当然,能用80%的精力写教案的老师最起码是认真负责的,严重的是照抄、照搬教案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科技进步带来信息的高效利用,“网络教案”也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也成为“教案之和”的代名词,“拿来主义”更是多数教师的惯用做法。备课已沦落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许多教师为备课所累,强烈呼吁改革备课,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废除写教案. 而笔者以为,从教学工作的特点来说,无论教育怎样改革,备课的价值不容置疑,写教案这一环节不能改掉.备课改革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写教案的问题,而是解决备课中不求实际的风气和高耗低效的问题,使老师们在备课中追求教育智慧,享受成功愉悦,让备课成为教师智慧财富的积累与丰富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20.
陈凤琴 《湖北教育》2003,(21):18-18
集体备课从它的过程和结果上来看,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集体备课时集思广益,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活跃的中青年教师的思路和老年教师的经验会相互碰撞、融合。 集体备课,集体在一起对授课教师的教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教案达到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