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谢远基 《武当》2013,(9):40-42
调息是武术气功中的核心概念。作为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之一的太极拳,研究调息与太极拳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太极拳中使用意念,对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很有意义。二、调息的本质调息是习练太极拳的核心概念。调息与调身和调心,是太极拳术中的核心要素,被称之为"三调"。调身是调节身体的基本动作使其符合太极拳术的规范,即调准太极拳的拳架。调心是调节人的意念,人静人定,最终实现以意领气,以意行功。那什么叫调  相似文献   

2.
调息健身     
入夜,当别人进入沉沉梦乡时,一位少年却为了健康,一遍又一遍地利用腹部进行深呼吸。这个少年就是当年的我。几十年来不懈的练腹式呼吸,使我的腹部皮肤坚硬无比,从健康上也受益无穷。我父亲生前浑身是病,只活到48岁。大概是由于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吧,我也自小体弱,多病多灾。  相似文献   

3.
龙须子 《武当》2011,(9):39-40
中国道家的内丹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可以重复操作的功法而组成,其中有三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其一是调身的技术,其二是调息的技术,其三是调神的技术。在本文中所讲的是调息的技术。调息的技术,就是调节肺呼吸和调节经脉中内气运行的技术。当我们用意念调节肺呼吸的同时,又调节内气运行,称作"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极拳逆腹式呼吸和健步走腹式顺式呼吸的对比,并与未参加锻炼的普通人群对照,从6min步行实验(6MWT)、血氧饱和度(Sa)、肺功能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情况,为太极拳健身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也主张修气,这个修气主要指调整呼吸。要平心静气,使呼吸更自如,更深长,更流畅,具体姿势简言之就腹式呼吸。千万不要乱使气和憋,使气憋气是习武练体之一大忌。  相似文献   

6.
马伯韬 《精武》2012,(6):78-80
腹式呼吸作为一种呼吸方式,在太极拳运动中通过呼吸串联起意识与动作的协调作用。从技击的角度审视腹式呼吸在太极拳技法中阴阳转换的作用,从“气”中理解技击里劲力的产生、凝聚以及释放,将“气”聚集、保持、练养,做到喜不形于色的境地。同时从健身的角度了解腹式呼吸运动在太极拳练习中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意义。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整体锻炼,腹式呼吸运动的配合,以调整肌肉感觉、身体协调等方面的相置配合的能力和调节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脏腑系统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的能力,改善整个人体的机能适应力和抵抗力,达到技击的目的和健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群力 《武当》2009,(6):10-13
预备式(面南背北)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颌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保持自然,眼向前平视。(图1)  相似文献   

8.
周英南 《武当》2006,(6):11-12
简化太极拳(24式)和8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运动司分别于1950 年代中期和后期,根据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大架)组织编写的。这两套拳编写修改后即向全国普及推广。自此,太极拳运动开展日益广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1993 年5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在各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 42式太极拳,并作为国家规范化竞赛套路推广普及。上述套路,通常称为“国家套路”或“表演、竞赛套路”,以区别于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9.
10.倒撵猴 接上式:松右胯,身向右微转面向东南,重心变为左实右虚(图35);右脚跟向上撩再向左后向右走弧,同时左拳变掌向下,再向左后向上画圆,右拳变掌向右后再向上画一立圆,右掌下切置裆前,面向东,眼平视(图36)。 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动作与右侧同,惟方向相反(图37)。 要领:手臂内旋下切,三节要明,身体两半往复循环。此动作视具体情况可连续重复,重心落右脚定势(图37)。 歌诀:防攻攻防倒撵猴,退中有进退也攻。 太极妙在阴阳济,经脉气血自顺通。 上下相合两仪动,左右立圆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太极拳逆腹式呼吸和健步走腹式顺式呼吸的对比,并与未参加锻炼的普通人群对照,从6min步行实验(6MWT)、血氧饱和度(Sa O2)、肺功能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情况,为太极拳健身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和平 《武当》2010,(6):16-19
(接上期)二十一、左右金鸡独立 左臂内转下落于腹前,右臂由下向上外转侧立掌于额前右侧(图1)。  相似文献   

12.
周英南 《武当》2006,(7):12-14
腰的运用,是太极拳身法中的主要内容。不管哪一派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转腰和松腰。所谓“腰为轴”、“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也。遗憾的是,在表演、竞赛套路的动作说明中,却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很多练拳者打起拳来腰身呆滞、手脚僵硬,“光抡胳膊手”(杨振基语),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3.
吴家新 《武当》2003,(2):7-9
7、拇指靠拢,小腹上翻,指点缺盆。 接前式,两掌前推,随即坠肘,磨掌至手掌心朝下,十指朝前,再以拇指领劲,互相吸引,使之慢慢靠拢,两拇指与两食指成U形,同时,气沉丹田,慢慢下蹲,小腹上翻,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蹲身沉桩,双掌以中指领劲,平行向前伸展。 磨掌,两掌好似在按水中浮球,以小指领劲,慢慢往下按,使两掌放平。此动作一定要以坠肘带动两腕完成(图10、11)。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论》告诉我们:打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古谱还告诉我们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气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虽然以上说的气不完全是呼吸的空气,但和呼吸却有紧密关系,因为呼为开、为发,吸为合、为蓄,呼吸是练气的重要手段。很多古书还介绍打太极拳时呼吸要深、长、细、匀,要用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我根据自己多年练拳的体会,特作浅见。  相似文献   

15.
16.
李晓东 《武当》2009,(2):15-18
(二十九)闭门推月 上体后坐,两手掌同时收回至左乳部位,再随上体向前的同时,两掌向正前方推出,掌心朝前,两手指尖相对,距离约20厘米,眼看前掌。(图55)  相似文献   

17.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8.
李德赋 《体育世界》2011,(10):22-23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文化底蕴、辨证的养生之道和超然的运动心态,都决定了它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躯体健康,更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行拳方式,为练拳者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氛困,太极拳已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川。  相似文献   

19.
王怀 《武当》2011,(2):16-17
太极拳融吐纳、导引、武术为一体,揉合了许多道教养生修真的要旨,讲究呼吸——调息炼气。《十三势行功心解》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心为气,气为旗"。还有"意气君来骨肉臣","内炼一口气",以及"束肋下气把裆撑","一气呵而远"等等。至于如何调  相似文献   

20.
雷师泰 《武当》2008,(2):10-13
第一节 起式 动作要领 (1)两脚呈90度,身体直立,如平地立竿,不偏不倚,头部百会穴上顶,项竖直,但不可紧张僵硬。身体其余部分完全放松。手自然下垂贴在两腿旁。此时身体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