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拳架为体,推手为用,要体用结合。拳架是锻炼体形和大脑中枢神经的一种功夫,而推手则是运用阴阳哲理拳法而达到知己知彼的对抗功夫。如果练太极拳不练推手,就会不懂得"听劲",推手是太极拳的应用。相反只练推手不练套路拳架,则缺少技巧和方法。因此二者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若要上升到太极拳的应用境界,必须"心意着功夫"。  相似文献   

2.
严昭法 《武当》2012,(3):12-15
欲掌握太极拳实战技法要领,须有一年以上拳龄,会练整套拳架,在动作标准、熟练、规范的基础上,懂得多用意念,少用硬力,手脚能分虚实。此外,还需要多琢磨动作分解,体会招法的综合运用。技击动作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招多用,一个动作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双方当时所处态势,目视或凭手上感觉(听劲),掌握对方袭我的意图,灵活变招。本文列举太极拳各式手法、技法、劲法运用的若干例子,供  相似文献   

3.
要旨一:深刻认识挤劲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准确将其把握好。挤劲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作为一种采用离心力进攻手法之一,在太极拳八种劲法中是相当重要的,练太极和运用太极之时,此劲实不可缺戮只有深刻认识太极拳挤劲的本质和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学习太极拳一个重点,就是对挤劲的理解、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挤呢?杨班侯在《八劲解》云:  相似文献   

4.
张升 《武当》2008,(6):19-19
初学太极拳都是从放松开始的。松是基础,通过放松打开气道,周身气道通达,由此而渐破“气滞”。由意念导引,拉通内动,往来开合,渐生内劲,从而生中定。不蕴蓄着内劲的太极拳只能称谓之太极操。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与牛郎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习太极拳者中想练或已练牛郎棍者日益增多,本人就是其中一个。太极拳和牛郎棍有什么关联呢?师父曾一语道破天机:"以拳为本,以棍见长。"很简单,就是拳与器械的关系。拳种繁多,为何唯独太极拳与其较近呢?因为牛郎棍有的特点中"讲阴阳、重意念、走螺旋、发寸劲、练腰劲、气自然"等  相似文献   

6.
王文国 《武当》2015,(3):26-27
时下,一些太极拳书上说练习太极拳要有声有韵,许多人看字取义,片面理解,一边播放着音乐,一边练习太极拳,认为这就是有声有韵练太极,殊不知这是对太极拳声韵的错误理解。一、太极拳声韵的含义太极拳声韵的基本含义是指动作的节奏感和连续性,而不是指伴奏音乐的声韵。随着功夫的提高,由外形动作的声韵慢慢配合人体生理运行上的声韵,再逐步提高到体内精气神上的声韵,继而再提升到太极内劲的声韵,最后提高到意念上的声韵。因此,功夫层次决定了声韵的层次,声韵不是练习太极拳的方法,而是检验将各种太极拳要领是否练习到位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拳术,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功效。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的精细的躯体活动,它不仅对身形上有各种要求,呼吸运动的配合也要自然,同时还要保持心境。这些要求能引领习练者身体的全部意识和精神都集中到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劲法运用以及感悟上。保持专注、身心放松、内敛的状态,以达到整体合一、内外兼修的效果。本文将对太极拳的健身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德增 《武当》2010,(3):49-49
太极拳拳论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意气君来骨肉臣”。明确指出,练太极拳的最终目的是益寿延年,意念和内气对练拳延年的意义。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拳友只关心拳套和姿势的规范,忽视益寿延年的效果。太极拳有益寿延年的功能,但是任其自然练拳养生与用意和气积极行拳祛病两者效果显然不同。太极拳继承了道家内丹术,融合了中国古代吐纳、  相似文献   

9.
闫存文 《武当》2000,(1):19-20
太极拳的原则是松柔轻灵,丝毫不用力,着重使用内劲。何为内劲?即是用功中以姿势套路运动集聚成的丹田劲。此劲是先天自然之气和后天人之本力所结合的统一体。它是通过气与力配合转化,达到丹田,再随姿势转化由丹田发出的劲。劲与力相比,力滞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显而劲稳等。太极拳  相似文献   

10.
木子 《中华武术》2005,(1):39-39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拥劲,如丢了拥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以松柔入手”。但是,如果一旦练不出柔中之刚而丢了拥劲,尽管外形柔顺有余,  相似文献   

11.
根据笔者数十年对太极拳的习练探究,要做到周身俱能轻灵,必须掌握这样三点:即,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用守窍之法,拿住丹田练;以喉头发劲,进行呼吸。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人的四肢,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这里的意.非意念之谓.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打  相似文献   

12.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3.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14.
刘月兰 《武当》2013,(8):25
我自幼喜爱武术,自1991年开始习练太极拳,在多年的太极拳习练和教学过程中,使我深刻体会和认识到,练太极拳要想出功夫,那就必须练好"沉"劲。"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沉"是太极拳的本质,松是方法,沉是目的。至于气和腰裆劲、圈、圆、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础上的附加品。人身除了脑袋以外,所有肢体和部位都应练出沉劲来。简单的说,就是手臂沉,并作用到肩,肩往后撑,从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撑劲,也就完成了手臂的力由脊发。如若没有手臂的沉,手臂就不会有撑劲。通过松腰,使得腰以上的体重作用到胯上下沉,作用到腿上,从而完成腰裆劲下沉。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体重作用到脚底下,从而能完成力发  相似文献   

15.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拳论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是练太极拳求功遵则,也是评价太极功夫的标准。能达这样功夫者,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肤感极强、听劲准确、发劲迅猛、神态自若。但是,能达到此功者确实太少了。对"灵"的作用理解不深,导致太极功夫终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阐述太极拳推手过程劲力作用,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和应用的角度探究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原理,剖析“开合劲”,“螺旋劲”,“串劲”,“抖劲”4种劲力在推手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练极拳时常有人说,看人家练的太极拳,里面含有内劲。是呵,练太极拳有内劲才有柔中寓刚的韵味,会感觉心里很美,越练越爱练,越练越有瘾,养生自然,出功防身也在情理之中。而做动作没有劲,动作懈瘪,感觉很别扭,就觉练太极拳没什么意思,由此产生好歹练练的念头,或是因此中断练拳,这便失去了养生的初心。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练太极拳,每次必须练好预备式(又叫太极起式)呢? 答:太极拳是“动静相兼”、“身心双修”的功夫。太极拳要求在“静”的条件下进行运动。以达到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练拳开始,先练一个预备式,主要是排除杂念,使头脑安静下来;其次为的是作好周身松净,气沉丹田,以便于用意识引导动作。过去这个式子的站式叫“无极式”,就是指集中精神周身松  相似文献   

19.
练太极拳常讲用意不用力,但如何用意?意与形是什么关系呢?拳谱讲:“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就是讲意与形的关系就相当于君与臣的关系。练太极拳不只是四肢的简单运动,应有意念的支配,才可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形与意是君臣关系,它们在运用时,有形意相顺和形意相逆  相似文献   

20.
谢永广 《武当》2009,(12):20-21
意拳“摸劲”,是指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以舒适、协调意力饱满为原则,运用不同程度的意念诱导,结合合理的姿势问架,放松、缓慢、均匀的揣摩和体会站桩中松,紧转换的力量。总的来说,意拳的桩和试力都是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之下,运用整体摸劲的运动形式,进行神经肌肉松紧转换的训练,以求得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和四面八方意力在矛盾相争中所达到的平衡、均整、协调,浑然一体的力量。即所谓的“浑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