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晏西征 《武当》2011,(9):35-36
在中国历史上,对"符水"的运用由来已久。其远可追溯到远古洪荒时期的"巫"文化上,其近还在当代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习俗中清晰可见。现代之人对"符水"的认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盲目迷信者,有不屑一顾者,有说其神秘莫测者,有对其嗤之以鼻者。如此种种,难以尽数。然而无论大家对其看法如何,它却是一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真实存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1,(11):15-17
山东省阳谷县山东景阳武术学校王进学问:陈老师,我是一个地道的龙迷,你能给我指点一个学习截拳道的途径和方法吗(因为工作关系我无法到外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武功整复学是以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了我国传统武术、养生思想和西方身心学所建构的一套学说。其主要是操作者以内在劲力通过手法调理身体,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健身养生的功能。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探求它们之间密切联系。通过武术训练,可以提高操作者身体素质,增强气力,提高对身体觉知能力,丰富武功整复手法内容,具有促进武功整复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牛郎门”武功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国家传统武术重点挖掘和保护的优秀拳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无名 《精武》2006,(8):40-40
节目道具钢刀一把、钢板一块、火炉一座、报纸数张、铁钳一把。表演程序助手将钢刀、钢板放入火炉中加热烧红。待钢刀、钢板颜色与火炉一色时,表演者来到火炉前,用铁钳将烧红的钢刀夹出,取几张报纸接近钢刀,报纸顷刻间焚成纸灰。表演者凝神注视着钢刀,钢刀青烟外冒,热气扑鼻。猛然间,表演者张开嘴巴,右手将钢刀送入口中,迅速用舌头舔之;右手持刀退出口腔后,再次送刀入口,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直至钢刀冷却下来为止。如此神奇之功,  相似文献   

6.
张天清 《武当》2008,(1):41-41
我与范允立先生系同门师兄弟,多年来,饱览了范允立先生的奇绝武功和高尚武德。今执拙笔把我所认识的范允立先生书之笔端,诚广交天下武林同道。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武术工作和研究几十年了,在探讨传统武术及影视武侠小说中的武功问题时发现,正是在现代阶段,影视和武侠小说的武学真正开始光大,它代表了“新派武术”的繁荣,把纸上武学与花拳绣腿演绎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基础上,众多武功唤起的是我对人体的想像力,并通过武功进而对人体极限进行探讨,它同时又使我产生很多疑问,人能跑多快?能跳多高?能举多重?这种对人体极限的探讨,跟中国传统的武术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符咒     
谢明 《网球》2012,(3):143-143
我们始终坚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不然仅靠物质能量和书本教条,人是很难战胜一些极端环境的。极端残酷而无助的个人处境.实际上是网球选手的普遍境遇.他们总会找到自己的符咒来帮助自己.这是他们性格相当隐秘的一部分.新闻发布会很少有人问及.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他们也不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9.
以梅山武功为个案来研究乡土武术的发展。梅山武功作为一种在当地农村广为流传的乡土武术,属于典型的村落民俗体育。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村民实际生活条件,开发梅山武功的休闲价值,引导村民树立新的信仰,是梅山武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国武术之乡湖南新化县农村群众武术考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查阅、田野考察等方法,对新化农村群众武术进行了考察。20世纪80年代,当地农村群众武术开展比较好,而步入90年代后,其开展则处于低迷。通过分析,得出:1)本土武术与生产力发展的相适应、国家对民间武术的挖掘与倡导、当地自身深刻的武术文化底蕴是新化农村群众武术在80年代开展轰轰烈烈的主要因素;2)本土武术发展环境受到挑战、村民思想观念改变与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国家武术发展政策重心的偏离、本土文化自身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村学校武术教育的欠缺,是当地农村群众武术在90年代后逐渐淡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素有南北派武功之分。对于两派的起因与形成,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着重就南派武功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形成的历史条件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文龙 《精武》2005,(7):51-53
冯玉祥之所以习武而取得很高的成就.与他对武功有深刻的理解有关。冯玉祥习武时,筋骨基本定型,因此他没有把时间花在练习华而不实的东西上.而是注重练习在实战中能克敌制胜的功夫。他曾对部下讲:武功武功,没有功就没有武;欲练好功夫,就要舍得花工夫。冯玉祥学武时.经常是白天务农.晚上练功。他每学一种功夫.  相似文献   

13.
张峻立 《武当》2001,(11):63-63
戚某是乾隆时的农家子弟,从小身体瘦弱,与其他孩子玩总是要输给别人,所以下决心专心习武。河间一带常有许多剑客来往,戚某有空便跟随他们四处跑,长大以后功夫渐渐地有了名。  相似文献   

14.
1965年李小龙回香港的时候,我有幸拜会了他。那时香港人对李小龙的武功还不怎么了解。尽管当时他的电影已数次打破票房纪录,但由于他很少当众表演功夫,因此他的影迷们经常怀疑:李小龙的功夫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5.
姜寿海 《武当》2009,(10):32-33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术之一,它具有技击防身和强身健体的双重作用,经络与这两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常可在一些武侠传记中看到某武士在打通经脉后武功大增,成为一流高手。在现实的练武过程中,我们亦已体会到经络的存在,并通过导引经络使武术技击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杨允敬是谁?杨允敬在武术界可谓默默无闻,既不是哪派掌门,也不是武术冠军,更谈不上什么权威人士,甚至都无法定论他是哪个门派的。杨允敬学习过散打,练过大成拳,专修过截拳道,打过几天太极拳,用赵本山的话说“都学杂了”。其实,这也不奇怪,哪个练武的不希望自己成为武功高手呢。怪就怪杨允敬不但爱学,还爱“瞎”琢磨,这琢磨来琢磨去,还真琢磨通了点武学上的事儿,这既让他感到高兴,也时记得折磨着他。杨允敬有时就想,我既然琢磨通了,为什么不告诉其他习武者呢,也好让他们少走弯路,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武学感悟告诉给朋友。可是,朋友说啥也不相信,“你那些理论有啥根据?经过实践吗?”是啊,我的理论经得住实践吗?杨允敬有些迷茫。于是,他北上哈尔滨,南上广州,自费验证自己的理论,历时两年,花费近两万元。有人劝他,拿钱干点啥不好,净整这没用的,你能成为一代宗师啊!也有人说他,放着工作不好好干,整天不务正业。杨允敬没有回头,仍然继续着他的实践活动,这时他已经把最初的想法扩大化了,并且把自己的感悟形成了理论,称之为“静拳道”。  相似文献   

17.
颜紫元 《武当》2000,(6):61-62
吴式太极拳宗祖全佑(1834—1902年)系满族世家,历代都以武功著称。全佑公青年时期曾在京都旗营任见习军官。当时杨露禅公(1799—1872年)在旗营任武术教官,教授太极拳。营中许多军官从杨露禅学拳。然只有万春、凌山和全佑三人,对于太极拳都是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18.
自然门武功是近代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享誉海内外,为习武者所推崇、仰慕。自然门武功由始祖徐矮师传杜心五,杜心五再传万籁声。三代宗师均文武双全,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万籁声先生更是把自然门武功发扬光大,将武术技击中专一挖掘人体内部潜能的内功发展至极,把中国武术干百年来灿烂的内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后人受益。  相似文献   

19.
陈平秋 《精武》2008,(2):23-25
苏派,是流行于长江上游,特别是川东地区的一个著名的武术流派,是一种相当朴实的原始武术形式,没有高深的理论基础,也没有许多关于架式的讲究,练功方法简单原始而且讲究实用,所以,从解放前后,一直到现在,特别是在农村,习练的人相当多。而且,据我所知,产生过相当多武功不差的高手。  相似文献   

20.
袁源 《武当》2000,(11):64-64
近日,在武当山下十堰市云龙武术馆举行的武当武术表演会上,一位83岁的老人,手执一把重14公斤的大关刀,上下左右挥舞,呼呼咋响,劈、抹、斩、压、挂、格、挑等武功套路熟练,步伐稳健,身影灵活,刚劲有力,赢得了人们阵阵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