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激光三角法理论基础上,研制了测量物体位移的中学生演示实验测量系统,该装置采用线阵CCD作为光探测器,具有人机交互友好、结构设计简单以及易于演示观察等优点,能够实现对物体位移进行快速准确的演示测量。  相似文献   

2.
在解决追及问题中,最关键的就是当追上时,两物体必须位于同一位置。根据两物体运动的特点,分别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然后求未知量。其中两物体的位移计算隐含条件是时间相同。但在同向运动物体的追及中,若有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这一方法来处理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因为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最终要停止。它的运动时间打破了物体位移隐含时间相等的条件限制。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考虑做匀减速运动物体停止时所用的时间,再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例1:有甲、乙两车,在平直路上同向同地出发。甲车做初速度为10m/s…  相似文献   

3.
高中乙种本“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学生实验中是直接根据纸带上记录的时间和位移,用公式来计算出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其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是采用“逐差法”.逐差法在实验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它计算加速度时,是把各个位移数据按顺序分组而求对应的位移之差.如:当取6段位移时,是取S_4-S_1、S_5-S_2、S_6-S_3之差,而不是取S_2-S_1、S_3-S_2、S_4-S_3、S_5-S_4、S_6-S_5之差.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物体超、失重演示有多种方法,在自制教具中,有教师们熟悉的喷泉法、链条法、斜面小车法等。这个实验要求物体有较大的加速度,超、失重现象才明显,但演示现象匆匆而过(若加速度为0.3m/s^-2,位移为1.5m,则时间仅为3s,加速度再大些,时间就更短了),教室里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演示现象。  相似文献   

5.
频闪电晕潜影仪是最近设计研制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演示仪器,它的功能与闪光照相类似,可用于研究运动学的规律.这仪器有许多优点:(1)不仅能摄制象闪光照相那样的定频离散影迹,还能摄制运动物体的连续轨迹;(2)必要时在同一底片上可以摄制物体的多次运动轨迹或影迹;(3)操作简便、迅速,一般在两分钟内就可完成摄象和显影操作;(4)设备费用较低,每次实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极化干涉SAR数据滤波方法.通过结合最优干涉相干系数和Freeman-Durden分解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利用干涉信息对极化信息不敏感的体散射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再选择与中心像素同类且干涉相位相近的像素参与滤波,达到在滤波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数据极化信息和干涉信息的目的.利用ESAR数据进行实验,证明2种改进算法在抑制相干斑的同时,能有效保持目标散射特性、数据极化信息和干涉信息.  相似文献   

7.
频闪照相是利用相等的时间间隔在存储介质上多次曝光的技术,用来记录运动物体在频闪时间间隔运动位置变化的情况,是一种研究运动物体运动规律的方法。频闪照相既可以用传统的胶片相机实现,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实现。二者的区别仅是存储介质和呈现方法简便程度,在制作技术和基本原理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传统方法主要有用频闪光源的频闪闪光法和间断遮光法。  相似文献   

8.
CRD法是浅埋暗挖的一种施工方法,在目前是较为安全的一种施工技术.该法是将开挖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而后进行逐步开挖的一种施工方法,其能有效地预防开挖位移及坍塌等事故,比较适合软弱地层的隧道及城市地铁隧道的开挖,尤其适合我国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并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干涉SAR图像数据压缩问题,提出将干涉SAR的数据压缩转化为一个幅度图像的压缩和一个干涉相位图的压缩. 设计机上信号处理流程,给出基于DCT和DWT的2种机上数据压缩方法,并对其数据压缩性能进行分析. 针对相干斑对干涉相位影响较大的问题,在对干涉相位图进行压缩前,插入回转中值滤波. 不同信噪比下干涉SAR仿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摩擦与润滑     
虽然我们在物理课中,讲了摩擦的危害及如何克服摩擦,以节约能源、减小机器仪器的磨损,可是在我们中学实验室中,对如何克服摩擦却注意得不够。如我们物理仪器中的许多转轴、滑槽,几乎都没有进行润滑,常常处在干摩擦状态下.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摩擦产生的原因:凹凸理论认为,摩擦是由于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造成的。因为物体表面无论怎样精细加工,但在显微镜下仍是高低不平,当两物体的表面接触,作相对运动时,交错的凸锋、凹谷相互阻挡,产生了运动阻力。另一种理论——分子理论则认为,摩擦是由于摩擦表面间,分子力的交错吸引的结果,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越光滑阻力越大。  相似文献   

11.
在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是运动学部分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导出即时速度。但我们一提平均速度就必须说明,是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也即平均速度与时刻、时间或位置、位移有关。那么速度对时间或位移量值的平均值,到底和平均速度量值有什么样的关系,一般的教材对这一问题不作追溯,在教学时稍不注意会引起学生误会,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说明。  相似文献   

12.
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波长的几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波波长是基础物理研究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该实验的关键环节是测量两虚相干光源间的距离,大多数实验教科书中大都采用二次成像法测量两虚相干光源的间距。这种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操作难度大,测量结果精度不高。二次共轭法、一次成像法、大小转换法、移动双棱镜法从不同的方面修正了二次成像法产生误差的根源,减少了系统误差。其实验操作和数学推导过程从不同的路径反映了干涉产生的条件,对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透彻掌握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原理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科书中二次成像法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竖直平壁在自然对流中测量温度场的实验,介绍了激光全息实时干涉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如何利用所获得的干涉条纹来计算流体的温度场的计算方法。为了验证计算的正确性,用热电偶测得的壁温与干涉图测量计算的壁温进行对比,结果是满意的。本实验为干涉法在传热研究中的应用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载刚性三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需求,在存在干涉相位噪声的情况下,研究基于2个地面控制点估计系统基线倾角和干涉相位偏差的问题,分析干涉相位噪声对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三基线联合参数估计方法.使用牛顿法求解系统参数估计方程,根据不同基线的高程测量精度,对目标函数进行加权处理,并使用不同基线得到的高程差来评价参数估计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单基线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参数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5.
简谐振动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振动形式,对于振动现象的研究必须从此起步。由力的分析来看,简谐振动的特征是:运动质点受到的作用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且与(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成正比。从位移的变化来看,简谐振动的特征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正弦(或余弦)规律。我们说作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侧投影是简谐振动,显然主要是指其投影点的位移同样是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这一重要特征正是“匀速圆周运动投影器”应当加以突出表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力学问题的基础,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基本功.所谓受力分析是: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隔离法),只考虑它受到周围的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而不考虑它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本文主要谈两个问题: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学生分析受力时易发生的一些错误.一、怎样对物作进行受力分析1.必须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包括两个重要内客: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三定律说明物体间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一些同学分析受力时常发生的一些错误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上述两个定律缺乏深刻理解.如:水平桌面上有木块A、B(如图一)A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与B共同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分析B受力情况.有些学生认为B除了受重力、支持力外,在水平方面还受向右的静摩擦力,才使B运动.这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缺乏理解的表现.B在水平方向运动状态不改变,因而没受摩擦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简化多通道InSAR数据仿真的步骤,给多通道InSAR技术的研究提供参数可控的仿真数据,提出一种多通道InSAR干涉图的仿真方法.方法由已知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系统参数计算得到每个干涉通道的真实干涉相位,并根据各种噪声引起的去相关计算相应的相干系数,然后利用舍选法生成相应的相位噪声加入到真实干涉相位中,这样便得到所需的多通道InSAR干涉图.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且严格考虑了干涉相位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各种多通道InSAR技术的性能对比和定量分析提供合适的仿真数据.  相似文献   

18.
引言 实验室中测定折射率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利用的是几何光学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原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试用干涉法测定液体折射率,效果良好。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简单,仪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结果精度较高。我们用阿贝折射计和干涉法两种  相似文献   

19.
基线在差分干涉处理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直接关系到干涉测量的精度。相比于星载平台,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飞行航迹难以保持高度重合,飞行轨迹和姿态不稳定,给无人机差分干涉SAR基线估计带来极大的困难。从无人机平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出发,提出一种改进的基线估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干涉几何关系推导出干涉相位周期、斜距、2点之间距离、相位差的关系,在雷达图像计算特定2点之间距离,然后代入已知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基线估计。对比原方法及改进方法的仿真结果及实际数据的基线估计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基线估计结果的精度和鲁棒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的直接反应,特别是多物体系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成功的一半.主要阐述多物体系统在受力、运动及连续介质运动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